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儿一科(新生儿救治中心))创建于1985年,为国家新生儿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国家级新生儿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重庆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开放床位130张,其中NICU床位30张。设有早产儿病区(分为胎龄<28周超早产儿、胎龄<32周极早产儿和中晚期早产儿病房)、重症监护病区(包括新生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区和家庭病房。年收治病人5千余人次。全面开展疑难、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救治。
近几年通过中德医学交流合作项目,新生儿救治水平全面提升。新生儿科、产科为核心的围产医学中心多学科紧密合作独具特色,新生儿科医师管理窗口前移至产前移、产时,在国内领先实施小早产儿产房过渡期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小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目前医院超早产儿(胎龄<28周/出生体重<1000克)救治存活率达85%,极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克)救治存活率超过95%,救治成功最小胎龄早产儿为24周,最低出生体重为490克,居国内一流水平。严重影响超/极早产儿生存质量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院感染等)显著低于全国70家三级NICU平均水平。
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与科学研究,近3年有9人次在欧洲/德国学术会议上发言。连续五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长江-莱茵河新生儿围产期医学论坛”国际学术会议。近5年科研项目立项23项,其中省部级15项,厅局级5项,院级项目3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重庆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执笔专家共识1篇,发表科研论文SCI12篇(最高影响因子17.033),CSCD核心14篇。
技术专长
开展临床业务:
1、承担重庆市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工作、新生儿死亡评审及危重新生儿救治和转运管理工作。
2、配备先进的新生儿专用院际转运系统,承担重庆市危重新生儿转诊救治工作,辐射重庆、四川和贵州部分区域。
3、新生儿病房拥有最先进和完善的设施设备,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的诊治、重症监护和新生儿围手术期管理。
1)新生儿、早产儿复苏,极早产儿产房过渡期管理同,如延迟脐带结扎、nCPAP呼吸支持、微创方法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控制体温等:高级职称新生儿科医生参与孕妇产前会诊、咨询和沟通,使父母全面准确了解宫内异常儿或早产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的救治方案和预后等情况。高级职称新生儿科医生和新生儿专科护士指导和参与极早产儿出生时复苏。7名新生儿科医生在产房、手术室负责新生儿、早产儿复苏和产科病房新生儿查房。
与发达国家同步,在产房设置独立新生儿复苏室,配备国内独家GiraffeShuttle新生儿院内转运系统3套,实现产房、手术室及转运时救治工作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同质化管理。
2)呼吸重症救治:开展ECMO技术,实现新生儿有创和无创呼吸支持全模式及序贯治疗,微创治疗术(LISA)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保护早产儿不成熟肺脏;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科独立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重庆首家(NICU)开展血液透析、血浆置换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4)神经重症救治:视频实时脑电、振幅融合脑电(aEEG)监测,近红外脑氧监测,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
5)新生儿围手术期管理:产时EXIT手术,如脐膨出、腹裂等、上气道梗阻等;生后择期手术,如先天性膈疝,食道、肠、肛门闭锁等消化道发育异常;新生儿期手术,如动脉导管结扎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引起的肠坏死切除及造瘘术等。
6)营养支持治疗,相关临床科研成果获得2020年度重庆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小早产静脉营养过渡为全肠内营养时间与发达国家一致,减少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建立西南地区最早和最大亲母及捐赠母乳库,保障极早产儿住院期间实现100%纯母乳喂养。
7)医院感染防控:实施医院感染综合防治措施,抗菌素使用率控制在40%以内,医院感染率低于全国70家三级NICU平均水平。
8)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9)全面开展发育支持性护理、袋鼠妈妈护理、家庭参与式护理,开展新生儿住院期间神经功能评估和早期干预,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10)床旁便携式设备和无创、微创设备配备齐全,尽可能实施无创、微创和微量血检查和治疗,减少疼痛、损伤及贫血发生。
11)重庆领先设立高危儿随访门诊:对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和合并有心、肺、脑等脏器损伤的新生儿出院后建立随访档案,专家门诊进行规范、全面的营养、神经体格发育评估、干预和随访。对有喂养困难、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实施住院和出院后规范化管理一站式和一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