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介入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6位医生
科室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介入科开放床位23张,年收治患者达1000余人次。科室医生共7人,包括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护理团队共22人,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14名、护士6名。病区专注于肿瘤性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肿瘤性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癌、消化道肿瘤、肠梗阻、肝肺转移瘤、骨转移瘤、盆腔肿瘤、肝血管瘤及妇产科疾病等。血管性疾病主要包括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等。对多种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消融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诊疗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依靠医院特色,建立了以介入肠梗阻导管–肠道支架为主要手段的微创治疗恶性肠梗阻模式,并向基层医院普及,惠及数千名患者。
特色诊疗:
(1)肿瘤介入: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是目前恶性肿瘤诊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诊疗对象,可将其归为针对恶性肿瘤本身的治疗、针对恶性肿瘤合并症的治疗以及其他辅助诊疗等。其中肿瘤血管性治疗包括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以及经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等。肿瘤非血管介入治疗包括实体肿瘤组织的穿刺活检、肿瘤的消融治疗以及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等。肿瘤合并症是指肿瘤导致的腔道梗阻、肿瘤破裂出血、血栓等。
(2)外周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穿刺途径对除颅内血管和心脏冠状血管以外的其他血管进行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疾病种类包括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主髂动脉狭窄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动脉狭窄、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肺动-静脉瘘、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布-加综合症、下腔静脉阻塞等,通过血管造影、球囊扩张、支架成形、腔静脉滤器置入、血栓抽吸、栓塞畸形血管等手段达到治疗的目的。
(3)肠梗阻综合介入:消化道梗阻主要涉及以下疾病:
①食管梗阻,常见原因有肿瘤,炎症,狭窄,主要表现为,进食梗阻感,完全梗阻时出现进食后呕吐;
②胃出口梗阻,最常见的是幽门梗阻,另外胃癌术后肿瘤复发或炎症也可导致吻合口梗阻(输入袢、输出袢),表现为腹痛,腹胀,进食后呕吐;
③小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可停止排气、排便,肠管扩张,肠腔内积液积气;
④结肠梗阻,因回盲瓣的作用,肠内容物只能从小肠进入结肠,而不能反流,故又称“闭袢性梗阻”,导致肠腔高度膨胀,肠壁薄、张力大,容易发生肠壁坏死、穿孔,常需要紧急处理。针对上述梗阻我们建立了以介入食道支架–肠梗阻导管–肠道支架为主要手段的微创治疗肠梗阻模式,80%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肠内营养。该模式并向基层医院普及,惠及数千名患者。
(4)妇产科介入:妇产科常见的疾病种类包括子宫肌瘤、妇科恶性肿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大出血(产后大出血)、异位妊娠(疤痕妊娠)、盆腔淤血综合症、不孕症(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液)等,可通过微创介入诊疗方法如造影、药物灌注、栓塞、消融等达到治疗的目的。
(5)非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是通过自然腔道插管或者经皮穿刺进入人体器官和组织进行标本采取、影像诊断以及各种介入治疗,包括腔内成型、穿刺抽吸、注射、引流等。它适用于各种生理性腔道的狭窄、梗阻,囊肿、脓肿、血肿以及积液的处理,实质脏器的特殊治疗等。如消化道、气管、胆管等狭窄闭塞的球囊或支架成形,梗阻性黄疸、肾盂积水、输卵管积水的介入治疗等。
科研实力
科室一直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让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近年来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3项;连续主办了四届“中山大学消化道介入论坛”。牵头开展了2项多中心RCT临床研究,其中“载药微球栓塞联合瑞戈非尼对比瑞戈非尼三线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Rider研究)”获得1010项目资助,其中积极参与的大型三甲医院已经超过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