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消化内镜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科(消化内科)目前有医生19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及博士后2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90%具有博士学历。护理人员46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护师31人,护士8人。消化内科顾问胡品津教授、科主任高翔教授均为消化领域知名专家,临床经验丰富,且在亚洲炎症性肠病学会、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有重要的学术任职。消化内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重点专科、广东省疑难消化病转诊平台。近年来,在我国著名消化病学家胡品津教授、科主任高翔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已构建成一个医疗技术先进、病种覆盖全部消化系统内科疾病(食管、胃、肠、肝、胆、胰),并以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小肠疾病(诊断及内镜治疗)及胃肠动力等为特色的专科。消化内科连续多年被评为“广东省最强科室”称号,其炎症性肠病专病诊疗量位于全球前列。消化内科诊疗范围包括急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腹泻、不明原因消瘦、便秘及各种原因的肝胆及胰腺疾病等。炎症性肠病是消化内科最具特色的亚专科,为国内最大的炎症性肠病中心之一,获得全国首批“炎症性肠病诊疗区域中心”,承接国际多中心炎症性肠病新药项目数十项。2017年,国内炎症性肠病领域唯一专业期刊《中华炎性肠病杂志》正式落户我院,胡品津教授担任主编,高翔教授等为编委之一。2020年起,消化内科及外科共同成立小肠疾病中心,中心配备涵盖临床、内镜及多学科的强劲医疗团队,小肠镜治疗等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特色诊疗:(1)炎症性肠病自2012年起,为了解决复杂炎症性肠病的诊治需求,在胡品津教授的倡导下,以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和结直肠外科为主体,联合肛肠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营养科、护理团队等成了中山六院炎症性肠病中心。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以炎症性肠病专病诊治为方向的多学科协作团队(MDT)之一。目前炎症性肠病亚专科编制床位96张,年均出院炎症性肠病患者达6000人次,专科年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炎症性肠病-MDT每周进行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年讨论病例数超过200余例,为一大批疑难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了多学科诊疗意见。在团队协作下,以我院为通讯作者单位起草了“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共识意见(广州,2012)”、“建立我国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质量控制指标的共识(2016)”,并参与全部国内炎症性肠病相关共识意见的制定。“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巯嘌呤药物的个体化策略的建立和应用”于2022年被评为“广州市临床特色技术”。(2)小肠镜的诊疗新技术消化内科联合小肠内镜科开展以小肠疾病诊治为特色的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国内率先开展了小肠镜下的小肠狭窄切开扩张术、小肠狭窄球囊扩张术、小肠镜下止血、小肠镜下小肠良性肿瘤及息肉切除术、小肠镜下小肠血管瘤的治疗、小肠镜下瘘管闭合、小肠镜下脓肿切开引流等新技术,小肠镜手术量及小肠镜对接率(全小肠检查率)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每年完成小肠镜检查及治疗1000余例,其中小肠镜下治疗占24.91%。科研实力:消化内科围绕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药物研发、个体化和精准治疗、并发症处理等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近5年主持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数十项,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ClinGastroenterolHepatol、AlimentPharmacolTher、InflammBowelDis和ClinPharmacolTher等专科顶级杂志上,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多项研究成果被国内炎症性肠病指南引用。
详情

科室疾病

高翔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博士
博导
擅长:反流、克罗恩病、胰腺炎、消化性溃疡、肝炎、溃疡性结肠炎、胃炎、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胃病、便秘、肠炎、腹泻、黄疸、十二指肠溃疡
胡品津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博导
擅长: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炎、胃溃疡、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病、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
郅敏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副教授
博导
擅长:克罗恩病、消化性溃疡、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食管反流、肝硬化、肠易激综合征、肠炎、肠结核、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胃肠病
贺青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博士
擅长: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慢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硬化、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腹泻、克罗恩病、肠息肉、消化不良、反流、胃炎、肠结核
姚嘉茵
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博士
擅长:胃底静脉曲张、胃息肉、消化道出血、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便秘、慢性便秘、克罗恩病、胃食管反流、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
推荐非本院医生
梅广源
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免费
去咨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研究生导师
擅长:鼻咽癌、肺炎、类癌、胃癌、肠癌、肺癌、甲状腺囊肿、乳腺癌、肝癌、支气管炎、卵巢癌、肝炎、肺结节、糖尿病、胃炎
陈更新
主任医师脾胃病专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200
去挂号
博士
擅长: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肠炎、肠炎、腹痛、胃病
黄穗平
主任医师脾胃病专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400
去挂号
博导
博士
教授
擅长:肿瘤、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肠炎、脾囊肿、胃溃疡、脾脓肿、胃息肉、胃食管反流、脾外伤、胃出血、脾破裂、脾肿瘤、慢性结肠炎
刘子志
主任医师脾胃病专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100
去挂号
博士
教授
擅长:高血压、炎症性肠病、高脂血症、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糖尿病、肿瘤、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食管炎、慢性腹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
陈瑞芳
主任医师脾胃病科
三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
去挂号
教授
擅长:慢性胃炎、失眠、慢性结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便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病、顽固性便秘、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六维磷脂软胶囊能改善药物肝吗
2024.10.22
药物肝是指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直接的毒性作用,或因特殊体质导致的药物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致的肝脏损伤。易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抗肿瘤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等。由于六维磷脂软胶囊在改善药物性肝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六维磷脂软胶囊的核心成分为必需磷脂,这种磷脂的结构与肝细胞膜磷脂基本相同。因此,它能够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的活化和再生。并且该药成分中的B族维生素能帮助提高多种代谢酶的活性,提高肝脏解毒功能,改善肝脏的整体状态。这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来说,有助于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肝脏的恢复。 另外,药物性肝损伤往往伴随着脂肪在肝脏中的浸润,而六维磷脂软胶囊具有降低脂肪浸润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肝脏的脂肪变性。 除了使用六维磷脂软胶囊能改善药物性肝损伤,还建议患者生活中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烧烤、火锅等。并注意戒烟、戒酒,避免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
周中银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2.36万
293
脂肪肝吃什么才能减掉肝上的脂肪
2024.10.14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从食物和药物两个方面进行干预。 为了减掉肝上的脂肪,在食物方面,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白菜等,以及富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全谷类、坚果、绿叶蔬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改善血脂代谢。同时还建议患者避免饮酒,增加运动,有助于改善脂肪肝。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效果不佳,通常需要使用保肝、降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六维磷脂软胶囊,是一种复方制剂,由大豆磷脂、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组成。它能够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从而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治疗脂肪肝。还能降低肝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肝细胞凋亡,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另外,脂肪肝患者常常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这种血脂异常状态不仅加剧了脂肪肝的病情,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时可以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他汀类的降脂药,或者非诺贝特片等贝特类的降脂药治疗,能够降低血脂水平,避免加重脂肪肝。
许乐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2.07万
238
什么是肝硬化
2024.09.25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 它的主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后,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结节和假小叶,进而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血供。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逐渐变硬、变形,最终演变为肝硬化。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肝脏的功能,包括解毒、代谢、排泄等,甚至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治疗肝硬化通常需要遵医嘱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措施,以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择具有抗炎、抗纤维化、保肝的六维磷脂软胶囊,该药能够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活化和再生。还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生物膜免受损伤,防止肝硬化进一步发展。此外,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还可使用艾米替诺福韦片、索磷布韦片抗感染治疗。
肖军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1.13万
570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