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
切换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是由梁锦华教授创建,20世纪80年代成立中山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室,是广东省较早的血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现为血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山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挂靠单位、广东省重点临床专科,同时也是“华南再生障碍性贫血专病联盟”成员单位、中华骨髓库移植/采集医院。血液内科现拥有病区2个,天河院区床位已达50张,其中层流床16张,岭南院区病床22张,包括层流移植病房4间。2021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院区血液内科也正式开始营业。科室配有专属细胞形态学、分子实验学及血液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等临检及科研实验室,可完成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检查。血液内科已建立起一支具有医、教、研综合实力较强的临床及科研学术梯队,医师及研究人员17(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正高职称4名,副高职称7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3名;护士34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级职称30名。1、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内科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脐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同胞供者移植及无血缘关系供者移植。同时,也开展半相合移植。2007年3月通过广东省卫生厅专家组的评审,经卫生厅批准,获得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准入资格,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2006年3月由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提供该库第一例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进行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年来,中山三院血液内科已经进行100余例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治疗成功率高,有许多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中山三院血液内科完成的广东省第一例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已长期无病生存超过20多年,该患者已经获得治愈。2009年开始中山三院血液内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预计全年移植窗将满负荷运行,近几年每年完成移植40例以上,移植成功率在80%以上。2016年我们骨髓移植中心共完成4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其中自体7例,异基因35例,亲缘全相合11例,单倍体6例,脐血8例,非血缘10例。2020年全年血液内科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数近60余例,包括自体移植、异基因移植、亲缘全相合等多类型,不同难度移植术式。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治疗如下疾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其他非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型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恶性血液病治疗获得良好疗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几年,我们设计以亚砷酸2周疗法、全方式维甲酸和联合化疗等多种药物联合贯序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3例,经治疗的患者全部达到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100%,完全缓解率高于目前国内其他报告,国内报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一般80~90%。我们在患者完全缓解后以亚砷酸2周疗法联合全方式维甲酸和化疗贯序治疗作为缓解后治疗,经长期观察,疗效肯定、副作用少而轻微。随访时间1年月无病生存率为94.1%,2年无病生存率为93.3%,3年无病生存率也达84.6%。亚砷酸2周疗法联合全方式维甲酸和化疗贯序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结果在2007年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受到与会学者关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的治疗,也获得良好疗效。近年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完全缓解率为70.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获得高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率为85.7%,1年无病生存也达74.5%,临床治疗达到非常满意的疗效。3.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中山三院血液内科也取得很好的效果,诊疗上积累丰富的经验。近年经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达70%,5年无病生存率达50%。由于血液内科在淋巴瘤治疗上有一定的特色,常有外院未能确定诊断的患者,经我们的诊察,得到确诊,经过正确的治疗,使病人恢复健康。4.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我们探索出过对多发性骨髓瘤采取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常规化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种手段综合治疗,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几年来,我们治疗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生存期超过14年,缓解率达到95%以上,5年生产率在85%以上。5.血液实验室工作:血液病试验室是血液内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遗传学、FISH等已开展成熟,继续应用于对染色体重排,畸变,微小残留病灶等检测,另外,血液内科已开始开展8色流式细胞分型检测,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灵敏度,给患者准确的诊断结果。
详情
科室疾病
郑永江
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10起
去咨询
副教授
博导
博士
擅长:淋巴瘤、恶性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贫血、急性髓系白血病、噬血细胞综合征、粒细胞缺乏症、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推荐非本院医生
贺良超
副主任医师紫癜专科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免费
去咨询
擅长:过敏、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紫癜性肾炎、色素性紫癜、小儿紫癜性肾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李达
主任中医师血液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100
去挂号
擅长:紫癜、淋巴瘤、骨髓瘤、贫血、骨髓纤维化、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增多症、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缺铁性贫血、霍奇金淋巴瘤、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周薇
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三甲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70
去咨询
博士
擅长:淋巴瘤、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凝血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症、输血反应、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坏血病、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吕跃
主任医师血液肿瘤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310
去咨询
教授
博导
博士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肿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患者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抑制的药物
2023.12.2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者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容易出现血栓并发症。为了防止血栓的形成,患者通常需要服用血小板功能抑制药物。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抑制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氟联苯丙酸、氯苄塞哌啶和克冠卓等。其中,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能够抑制血小板产生血栓素A2,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对于阿司匹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氟联苯丙酸,此药物能够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对于ADP凝集反应亢进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氯苄塞哌啶,此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的ADP受体。克冠卓是一种较新的血小板功能抑制药物,它能够抑制血小板的P2Y12受体,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只适用于血小板数量>1000×10^9/L,血小板功能亢进,有血栓症状,伴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对于出血严重、血小板功能低下和凝血因子显著低下的患者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1]崔兴,何荣主编.血液病新治[M].2016.06
2363
3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案
2024.01.0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是血栓和出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要进行治疗。1、放血治疗:最简单的治疗就是放血治疗,将红细胞放出,就是去除红细胞。现在有一个方法是红细胞单采,把红细胞降到正常,这种方式属于临时措施;2、干扰素:如果从根本上控制红细胞增多,可以采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是长期用干扰素,将红细胞降到正常范围;3、靶向药物:因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存在基因突变,将来可能使用靶向药物,JAK2抑制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药物目前没有用于临床,将来可能用于临床。
4.64万
85
淋巴瘤分期
2024.01.04
淋巴瘤通常按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一般分为4期。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分期可能不同,如滤泡性淋巴瘤,有自己的分期系统。1、Ⅰ期:单个的淋巴结区域;2、Ⅱ期:横膈一侧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3、Ⅲ期:横膈两侧都出现淋巴结的广泛侵犯;4、Ⅳ期:除淋巴结多发的情况外,还有结外器官的侵犯,包括骨髓、肺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淋巴瘤的分期对治疗和肿瘤复合是很好的判断,也是预后的指标。一般Ⅲ期、Ⅳ期病人的预后比Ⅰ期、Ⅱ期差,任何疾病早治疗效果会更好。所以,出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去就诊,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的方案。
4.70万
20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