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科)始建于1978年内科神经专业组。经过老一辈神经病学专家的艰苦奋斗,尤其是自1998年建科以来,在原科主任胡学强教授以及现任科主任陆正齐教授的带领下,经全科同仁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癫痫)、神经病理及神经危重症疾病为一体的强大的综合学科,是中山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硕士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住院医师专科培训基地。2007年获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国家级临床试验药理基地,2012年获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9年获评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2019年至今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2020年获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授牌,2019-2021年度连续三年获复旦神经内科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2020-2021年度连续三年华南地区神经内科声誉榜排行第三。科室现有在编医技人员127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21人,主治医师16人,培训医师3人,博士后11人,主管护师14人,护理师31人,护士6人,助理护士3人,电生理主管技师3人,技师4人,助理研究员1人,研究实习员1人,科研助理3人,教辅员1人,管理人员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已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7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学科现设有5个病区[天河院区(神经一区、神经二区)、岭南院区、粤东院区、肇庆院区],开放床位230余张(其中神经内科ICU18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约10000人次;开设神经急诊,年急诊约30000人次;每周开设专家门诊35单元,专科专病门诊14单元,年门诊约13万人次;病人来源覆盖全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建设高水平专科总体纲要的指导下,中山三院神经内科充分发挥多学科、多单位(基础与临床、国内与国际)合作模式,结合学科可持续发展需要和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致力将本专科建设成为亚专科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神经内科临床诊疗中心、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高地。神经内科特色一、强大的综合学科实力针对神经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变性疾病及癫痫、神经科危急重症、神经病理及周围神经病等难点和重点,发挥本专科临床病种齐全、人才队伍完整、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特点,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特色的诊疗路线,形成完善的疑难病例和危急重症诊疗方案。建立了神经免疫病诊治中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多学科神经疑难病例会诊中心、干细胞治疗中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与肠道微生态研究平台。二、五大亚专科为促进临床和科研发展,科室加强亚专科建设,成立了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变性疾病及神经重症五个亚专科,设立亚专科组长负责各亚专科建设,专科组长均为科室临床能力强,科研技术突出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并开设亚专科及专家门诊,定期组织亚专科小组会议讨论学科发展。三、八大技术特色1、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技术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70%,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是缺血性卒中超早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我院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神经内科作为我院卒中中心的核心科室之一,建立了完备的卒中诊治流程,设立了静脉溶栓小组和血管内治疗小组,积极开展缺血性卒中超早期的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平均每年完成超过100例静脉溶栓和50例动脉取栓,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功能预后。2、炎性脱髓鞘疾病的诊疗技术我院是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卒中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国免疫学会首批中国多发性硬化诊疗中心,牵头成立了神经免疫中心联盟,在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研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同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两者均能致残,且易复发,对青壮年劳动力造成严重危害,虽然两者有许多共同点,但是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和预后也不同,但临床上二者常易混淆。神经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MS患者的寡克隆带测定以及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MO患者血中的AQP4抗体、MOG抗体以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MS、NMO及其他脱髓鞘疾病。这些技术获得发明专利一项。3、自身免疫性脑炎(AIE)诊疗技术抗NMDAR脑炎及其它自身免疫性脑炎(AIE)确诊困难,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而NMDAR抗体是AIE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神经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该类抗体的检测。此外,还率先开展了其他自身免疫脑炎相关抗体检测,如NMDAR、LGl1、GABARB1/B2、AMPA1、AMPA2、CASPR2、GFAP等。治疗方面,率先利用免疫吸附治疗自身免疫脑炎,特别是在难治性自身免疫脑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些诊疗技术为自身免疫脑炎患者带来了福音。4、肠道微生态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我们在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等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进行了肠道菌群的检测,发现肠道菌群中特定种属的变化在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通过补充外源性有益菌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目前神经内科正积极推进肠道菌群在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小血管病、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的临床转化研究。5、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分型及分期治疗技术我院是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管理分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学组组长单位,是南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联盟牵头单位,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研究中具有扎实的基础。隐球菌脑膜炎是所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诊断和治疗难度最大的疾病,病死率在40-60%以上。由于早期缺乏敏感的隐球菌诊断方法,有些患者在检查十次以上才发现是隐球菌脑膜炎,给患者后续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在国内对隐球菌性脑膜炎首次提出分层诊断与分型分期治疗,较早应用胶体金技术和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显著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诊断率,加上正规、阶梯的抗隐球菌治疗,尤其是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目前已诊治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超过1100例,死亡率已降至10%以下。6、开展神经疑难重症患者的新技术我院是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组长单位,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合作每年开展20-30例的脑立体定向活检术,用于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颅内肿瘤、寄生虫感染、结核性肉芽肿等各种疑难病例的诊断。神经内科实验室开展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可行常规染色和阿立新兰染色、抗酸染色和印度墨汁染色等特殊染色,以利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等疾病的鉴别。7、开展周围神经的自身免疫病的抗体检测和周围神经活检技术近年来开展了许多种周围神经疾病的自身免疫病的抗体检测(GQ1b、GM1、GM2、GM3、GD1a、GD1b、GT1b等),使得周围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更加精种。另外,近五年来,还开展了周围神经活检技术,对神经免疫性疾病、脱髓鞘、副肿瘤综合症、神经遗传及变性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价值。8、干细胞治疗针对部分神经科疾病患者病情重,治疗方法有限,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积极开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涵盖神经科10余种疾病,包括重症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变性病,如重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系统萎缩及运动神经元病;还包括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及自身免疫性脑炎等。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亦观察到多名患者的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干细胞在神经科疾病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将继续大力推广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为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带来一线生机。四、优秀的人才梯队我们强化亚专科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国内外研修学习制度,支持中青年骨干赴国内和国外一流神经科进修学习,加强国际交流,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和日本知名研究机构保持并开展长期实质性的合作,定期邀请专家来科室访问讲学。面向国际培养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后备骨干,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院还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获得研究生教育优秀学科奖;带教老师获得优秀导师、优秀临床教师、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等光荣称号,多次在我校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获奖;多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励。五、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本专科强调以临床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临床。作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以组长单位承担了多项Ⅱ期和Ⅲ期新药临床试验,参加了两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PRoFESS和TOWER研究)。专科科研平台拥有单细胞分析系统、单细胞膜片钳系统、串联质谱仪、7T小动物磁共振成像仪等先进的科研设备。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发表临床SCI论文30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2009年获得我院优秀学科建设三等奖;2011年获得我院优秀学科建设一等奖;2012年获得我院优秀学科建设二等奖。2013年和2014年获得我院优秀学科建设一等奖。2020年获我院学科建设优秀奖。2008年至2018年荣获我院国家自然基金前十科室第一名;2008年至2018年荣获我院发表SCI论文前十科室第一名。2014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20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时,我院牵头制定了《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国家级指南共识。六、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科室高度注重学科临床研究进展和学术交流,多次承办全国及省级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科室讲座,连续举办了12期《全国脱髓鞘疾病临床与基础进展研讨班》,举办了3期《神经感染免疫短期进修培训班》,举办了十届岭南国际神经病学与神经免疫学大会。
详情

科室疾病

陆正齐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教授
博导
博士
华南专科声誉神经内科第3名
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帕金森、帕金森病、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痴呆、神经官能症、疲劳综合征、平衡障碍、线粒体脑肌病、慢性偏头痛、运动障碍性脑瘫、重症肌无力、晕厥
邱伟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教授
博导
博士
华南专科声誉神经内科第3名
擅长:脑梗死、迷走神经损伤、脑血栓、出血性脑卒中、感染性脑炎、失神癫痫、面肌痉挛、疲劳综合征、脑膜脑炎、有先兆偏头痛、痴呆、继发性癫痫、慢性偏头痛、特发性震颤、肌营养不良
彭福华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教授
博导
博士
华南专科声誉神经内科第3名
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肌张力障碍、面部神经炎、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健忘症、言语障碍、脑瘫、感觉障碍、失神癫痫、脑膜炎、腔隙性脑梗死、脑膜脑炎、癫痫
江滢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华南专科声誉神经内科第3名
擅长:癫痫、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头痛、面肌痉挛、头晕、急性脑膜炎、面瘫
胡学强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教授
博导
华南专科声誉神经内科第3名
擅长:感染、脑血管病、前庭神经元炎、面肌痉挛、认知障碍、谵妄、痴呆、继发性癫痫、慢性失眠症、先兆偏头痛、病毒性脑炎、脊髓炎、神经损伤、脑瘫、副神经损伤
推荐非本院医生
苏镇培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广州脑博仕医院
免费
去咨询
教授
研究生导师
擅长:多系统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损伤、头晕、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肌肉萎缩、脑萎缩、失眠、痴呆、面肌痉挛、神经损伤、视神经萎缩、高血压、糖尿病
刘振华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免费
去咨询
教授
擅长:帕金森、眩晕症、重症肌无力、睡眠障碍、颅内感染、偏头痛、疼痛、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眩晕、癫痫、神经性偏头痛、脊髓炎、脑血管痉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祁风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
免费
去咨询
副教授
擅长:偏瘫、脑中风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白质病变、视神经萎缩、偏头痛、颅神经损伤、面肌痉挛、肌肉萎缩、脑血管病、交替性偏瘫、脑血管畸形、三叉神经痛、面瘫、痉挛性偏瘫
彭良富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免费
去咨询
擅长:头昏、睡眠障碍、癫痫、脑炎、记忆障碍、头痛、脑卒中、抑郁症、脑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痴呆、焦虑症、癫痫发作、头晕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
免费
去咨询
擅长:性病、神经肌肉病、帕金森、帕金森病、头痛、眩晕、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病、脑血管病、癫痫、面瘫、颅内感染、失眠、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癫痫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注意这几点,避免耳石再次脱落
2024.12.03
普通人平时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能够避免耳石症的发作。1、避免猛起猛坐:从小医生就建议要慢慢起身,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翻身不要动作太快,特别是中老年人群;2、作息规律: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可熬夜,过度疲劳,规律地作息,能够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3、控制情绪:应注意调节心理,保持心情舒畅;4、适当多运动:日常应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多做运动,以便舒展身体,不要让身体长期处于难受、压迫的状态。
席刚明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640
90
中风后遗症有哪些症状要怎么治疗
2024.09.06
中风后遗症多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烦躁,以及身体感觉障碍、站立和行走不稳定等症状。 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改善病情。其中一般治疗方面,建议患者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同时进行语言、肢体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尼麦角林片进行治疗,该药能增加脑部血液流动,让大脑得到更多的营养和氧气。这种供给有助于脑部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改善脑梗塞后患者出现的意欲低下和情感障碍,表现为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缺乏意念、忧郁、不安等症状。 在中医治疗方面,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调理和功能锻炼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康复训练。
郭彦莉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1.24万
554
左手指麻木是什么病的预兆
2024.06.21
左手指麻木可能是颈椎病,如颈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也可能是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具体如下:1、颈椎病:现代生活很多人喜欢看手机,尤其喜欢走路的时候低头看手机,或长期的伏案工作、打电脑等。很容易引起颈椎的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的椎管狭窄,局部压迫神经就会引起局部手指麻木。因此出现左手局部麻木,要做颈椎的磁共振明确有无椎间盘突出;2、肘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中年女性尤其是生育期后的女性,或肥胖、有糖尿病、肘部过多活动,比如长期抱孩子或经常反复的动作,导致的肘部无菌性炎症。出现肘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这时就会出现左小手指或无名指麻木;3、腕管综合征:腕部的过多动作,如左手腕经常的活动会引起正中神经的损害,也会引起左侧手指的麻木、不舒服的感觉。此外,还要排除是不是左手指局部接触有毒物质,或刺激性物质、重金属等,引起周围神经中毒或损伤,都可能会出现左侧手指的麻木、不舒服。
王俊岭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1939
71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