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线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共收录16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1
CT胶片怎么看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拍完CT后,胶片要在背光条件下观看,且看胶片中图像时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上而下、由左至右。一般右上角会有医院、姓名、性别、年龄、影像号等基础信息,左下角会有窗宽、窗位、层数、层厚、管电压、管电流等信息。 CT胶片是拍摄完CT检查后得到该部位的影像学信息,是复诊以及就诊上级医院必需品。CT胶片和CT报告同样重要,两者要相互结合观看。一张完整的CT胶片所包含的信息较多,既包含基础信息,同时又包含拍摄的条件、所扫部位的具体图像。比如观看胸部平扫CT胶片时,一般有两张,一张为肺窗,一张为纵隔窗,在肺窗条件下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内具体病变,如炎症、肿瘤等。而纵隔窗条件下可以观看心脏、纵隔、胸腔、胸膜等结构。此外,CT胶片的黑白成像与检查部位的密度有关,通常密度较大的部位呈现白色,反之则为黑色,如存在气体、水肿等,但具体是否正常与组织解剖结构、观察部位有关,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拍摄完CT检查后4-6小时,可在自助打印机上获取CT胶片和报告,两者缺一不可。此外,胶片要放在干燥、阴暗处储存,避免高温潮湿环境,影响胶片成像。
5787
312
2023.12.29
核磁共振信号高还是低好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核磁共振信号没有高好还是低好这一说法,核磁共振信号要根据具体的部位才能作出明确的判断,在不同位置和不同加权像的情况下,获得的信号不同。 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是将人体置于一个特殊的外磁场之中,利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从而引起氢原子核发生共振并且吸收能量,在外在的无线电射频脉冲停止之后,氢原子核会按照特定的频率发出信号,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器接收之后形成磁共振的信号。以正常的头颅核磁为例,在T1加权像的情况下,脑脊液为低信号,脂肪为高信号,脑灰质为稍低信号,脑白质为稍高信号;在T2加权像情况下,脑脊液为高信号,脂肪为低信号,脑灰质为稍高信号,脑白质为稍低信号。 人体内每一种组织对应一种或几种信号,可以根据信号的特点判断病变的成分,从而作出明确诊断。核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有较好分辨率,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且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和其他设备相比有较多优点。
5791
249
2023.12.29
胃镜有辐射吗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胃镜检查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辐射性物质,所以对于操作人员以及患者而言,并不会引发辐射性损伤。但部分其他诊断胃部疾病的检查可能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如钡餐造影检查。 胃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胃内黏膜以及胃内血管走行情况,以尽早发现胃内较小的病灶,对于各种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较大。 胃镜主要是由内镜、视频处理器和电视监控器三部分组成,虽然胃镜检查过程中会接触到电子产品,但这些电子产品所产生的辐射量很小,几乎可忽略不计。 胃镜检查对于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干呕等不适症状。因为胃镜管下行或上行过程中,会刺激到咽部敏感神经,引发应激性反应,但一般对人体影响不大。 另外,钡餐造影检查也是临床上用于诊断胃部疾病的常用方法,一般需在X光照射下,观察钡剂在胃内的流速以及充盈情况。检查完成后,需根据检查时所形成的影像,来判断胃部疾病。相对于胃镜,X光线的辐射剂量较大,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些辐射性损伤。
4723
320
2023.12.28
碘造影剂对肾脏永久危害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碘造影剂在大多情况下不会对肾脏造成永久危害,但也有小部分患者由于本身存在肾功能不全,或存在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碘造影检查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不利影响。 碘造影剂需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若患者的肾功能正常,在进行碘造影检查后的24小时左右,就可以将碘造影剂全部排出体外,通常对肾脏不会有较大影响。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轻度下降,进行碘造影检查之后,碘造影剂全部排出体外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所以建议患者在做完检查之后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将碘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内,通常也不会造成明显的肾功能损害。但患有肾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建议使用碘造影剂检查,因为此类患者的肾小球过滤率较低,此时使用碘造影剂可能会加重肾脏功能损害,甚至可能会进入尿毒症期。 综上所述,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使用碘造影剂检查,通常不会造成伤害,但是存在肾功能损伤或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建议慎重考虑是否要进行造影检查,且应遵循医生的诊断意见,做完造影检查后也可以采取大量输液或饮水的方法,促进造影剂排出,以保证身体健康。
4130
172
2023.12.27
FS在磁共振中代表什么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FS在磁共振中一般是指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影像检查中也称为压脂技术。FS可用于判断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减少脂肪相关的运动和化学伪影等、增加增强扫描的效果及增加图像的组织对比度等。在磁共振成像时,脂肪组织对于成像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所以根据成像需要采用FS,从而达到诊断要求。如体内的脂肪组织可与周围的器官形成天然的对比,便于观察器官的形态和轮廓,但有时脂肪组织对某些检查序列产生伪影,影响图像的观察,此时需要采用FS。 此外,平时进行增强扫描时,采用的是阳性对比剂,即打药后病灶在图像上表现得更亮,显示更突出,而脂肪组织本身也表现为高信号,如果不把脂肪组织抑制掉,病灶和脂肪都表现为高信号,有时无法突出显示小病灶。采用FS最突出的用途是判断病灶内部是否含有脂肪组织,比如脂肪瘤和畸胎瘤内部含有脂肪组织。如果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图像上为高信号(白色),而采用FS后变成低信号(黑色),则提示病灶内部含有脂肪,对病灶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总之,FS是一种磁共振的技术,可用于多个检查序列,利用此技术,可以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还可以通过该技术判断组织内是否含有脂肪,为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根据病变需要来判断是否采用FS。
5547
178
2023.12.25
同时做脑CT和鼻CT辐射是成倍的吗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一般情况下,颅脑CT的辐射剂量约2mSv左右,鼻窦或鼻骨CT辐射剂量约2mSv左右,所以相较于单部位CT扫描,同时进行颅脑CT和鼻部CT的辐射剂量是成倍,短时间内可以在人体积累,但随着时间延长,辐射可通过机体新陈代谢消失,无需过于紧张。 通常一次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1mSv左右,一次普通胸部平扫的CT辐射剂量约7mSv,一次腹部CT平扫的辐射剂量在8mSv左右,而单次颅脑平扫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大约2mSv,颈部CT辐射剂量约3mSv,骨盆CT平扫的辐射剂量约6mSv,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约15mSv,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辐射剂量约16mSv。所以,不同部位的CT检查辐射剂量不同,同时进行多部位的CT检查,短时间内机体代谢能力有限,辐射剂量的聚集致使机体无法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因此导致辐射剂量的成倍累积。如果长期大剂量受到辐射或者体内累积辐射量较大,可能对机体血液、循环、神经中枢以及生殖系统造成影响,产生神经衰弱、白细胞数值下降等异常情况。因此,建议遵医嘱进行CT检查,避免滥用或短时间内多次进行检查,以免出现相关危害。 此外,检查前应该主动要求用铅衣、铅围脖等铅制品遮挡未被扫描的部位,尤其是甲状腺、性腺等对X射线敏感的部位。CT扫描结束后应多喝水、增强运动,从而加速体内循环代谢。
6314
397
2023.12.25
头部MRA还需要做头部CTA吗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做完头部MRA之后,是否还需要做头部CTA不可一概而论,取决于受检者的具体情况。如果头部MRA检查完全可以诊断疾病,则不需要做头部CTA,否则需要做头部CTA。 对于颅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而言,通常可遵医嘱进行头部MRA,此种扫描不需要静脉注入造影剂,属于无创检查,如果已经能够明确诊断疾病,则不需要做头部CTA。 但是头部MRA在重建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部分信号,导致细小血管结构及病变不能充分显示,同时低速血流信号不易显示,可能会导致漏诊或诊断不明确,此时应该进一步进行头部CTA,从而明确诊断。 头部MRA可以用于诊断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脑血管闭塞、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而头部CTA是静脉快速团注碘造影剂后进行的检查,可以立体地显示血管。总之,做完头部MRA是否还需要做头部CTA不可一概而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595
177
2023.12.25
全景片和CT什么区别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全景片一般多指牙齿全景片,是口腔科常用的X线检查,一般形成二维图像。而CT检查通过3D重建后处理软件,可以形成三维立体图像,可以使相关病变部位更加清晰,便于诊断。 1、牙齿全景片: 通过全景片的拍摄能够观察到牙齿的解剖情况、牙周情况、囊肿、肿瘤等病变,此项检查侧重于口腔整体的初步筛查,是牙科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手段; 2、CT检查: 一般在进行口腔CT检查时,需要患者上下颌骨轻微分开,处理时需要按上下颌骨的走向进行重建,清晰显示各牙齿及周围结构,上下颌骨肿瘤性病变也可以清晰显示,能够明确肿瘤大小,与邻近组织的情况、颈部淋巴结是否存在肿大现象等,属于临床较为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比于牙齿全景片,口腔CT扫描的辐射剂量稍大。全景片只能显示重叠图像信息,而CT扫描后可将薄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的显示病变,更加精细的显示解剖学位置。一般临床中医生会首先开具全景片检查,发现病变后再进一步行CT检查,明确诊断。
5948
151
2023.12.24
做完CT头疼怎么回事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做完CT头疼,如果做的是普通CT,则可能是原发疾病影响所致;如果做的是增强CT,则由于造影剂出现头疼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普通CT检查: 普通CT检查仅会让人体吸收少量的电离辐射,通常情况下不会导致其他的副作用,故头疼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脑震荡、脑出血、脑肿瘤等原发疾病,或进行CT后出现了感冒、发烧、鼻炎等其他可能会导致头疼的疾病; 2、增强CT检查: 由于增强CT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应用造影剂,如果应用的造影剂为含碘制剂,则存在较大可能导致脑部血管扩张,继而导致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此种情况通过多饮水或注射生理盐水即可缓解,如果长时间不缓解,则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头疼的具体原因,部分患者检查后如果出现感冒等疾病,亦可导致头疼。 因此,建议出现头疼症状后,应先多饮水并注意休息,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情况。
6092
400
2023.12.24
CT和DR检查是什么意思
王国坤
副主任医师
放射线科
CT检查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DR是数字化X线摄影,两者都是通过X射线进行成像的影像学检测手段。两者均存在少许的X线电离辐射,在检查前都要用铅制品遮盖未被扫描的部位。 1、CT检查: 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不同,将获得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重建,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即可显示扫描部位的图像。CT扫描时间快,图像密度分辨率高。主要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各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胸、腹部脏器相关疾病的检查,如脑出血、脑肿瘤、肺气肿、肺癌、肝脏错构瘤、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输尿管结石等; 2、DR检查: 主要使用非晶硅探测器,将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再经过计算机重建得到图像。DR成像速度较快,成像时间仅在3-5秒,且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较低的X射线辐射剂量。DR主要适用于骨骼肌肉系统、呼吸循环系统、腹腔等脏器的检查,尤其适用于诊断骨折、骨骼占位、肺部感染性病变等疾病。 通常临床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具体的检查项目,有时需要同时检查两者。
5326
365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