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8位医生
科室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中医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不断进步,在临床医学上常易被误诊的疑难病……“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的一大类),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哈医大二院张凤山教授广学博识,独具慧眼,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致力于此项事业的研究,在学校、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于1978年组建了以结缔组织病为科研、医疗为中心的中医科,张凤山教授任主任。

此间,全科医护人员系统地学习了中西医及国内外诊治结缔组织病的经验和相关资料,对本院建院以来住院诊治的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回顾性总结,写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病论文集”,随之由张凤山主任组织全科乃至全校的力量编写出版了全国第一部有关风湿病学的专著,书名为《结缔组织病》,1982年6月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发行,全书31万字,该书的出版对我国风湿病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980年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张凤山同志任常委,副理事长。同时,中医科成为全省西学中重点学科(由省中医局批准)。1980年在黑龙江省卫生厅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本院第一个临床研究实验室—“中医基础理论”实验室。

开展了患者毛发中微量元素的改变与结缔组织病的关系;雌性激素变化与红斑狼疮发病的关系;肾病本质研究;开展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基础研究。1981~1986年,在卫生部“保持发扬中医特色”方针要求下,张凤山教授创办了“黑龙江省西学中培训中心”,为培养我省中医、中西结合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80年代中后期,中医科在省内及国家风湿病学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取得了重要的学术地位。1985年全国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建立,张凤山教授当选为全国委员,1992年二次改选时被推选为常务委员;198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张凤山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中医科副主任金友教授也相继被选为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名中医,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痹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9年金友教授还被聘为中国中医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使得科室在国内现代医学、中西医结合、传统中医界有了重要影响,并多次出席并主持全国性学术会议、讲座等,在省内多次举办科研方法学习班、风湿病学习班,成为全省风湿病学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的特色,并促进学科的发展,开创我省乃至全国的风湿病防治工作的新局面,在张凤山教授主持下,1988年~1990年初参加了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我国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当时抽调了本科多名中高级职称以上的医生及本院相关学科的专家。

先后分别深入到我省林区、矿区、垦区进行了大样本的抽样调查,历经了近3年大量的基层流调工作,总结出了我国北方地区风湿病的发病易感因素、患病率、多发人群等情况,为我省有针对性地开展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此项工作受到了国内风湿病学者的高度重视,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课题获省政府、省教委的奖励,为我国风湿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研方面,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甲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小剂量甲氨喋呤静脉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疗法;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静点冲击治疗狼疮性脑病、狼疮性肾病、恶性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较早地提出了在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下台阶”疗法,提高了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同期,结合本科多年大量临床实践,重新调配了“复方免疫调节胶囊”,“复方蠲痹冲剂”,“润燥露口服液”,“强脊康口服液”等院内科研协定处方药,广泛用于治疗常见风湿病,受到广大患者欢迎。这些药物的应用在临床上起到了即能长期控制病情,又能减少副作用的目的。1992年张凤山教授招收了本院第一名风湿病学硕士研究生。

1995年省科协,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联合下文批准本院为“黑龙江省中西结合风湿病防治研究中心”,成为我省风湿病学科的龙头,为我省风湿病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并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在张凤山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应用来服米特对治疗红斑狼疮的病因病理学机制的研究,其学术意义居世界领先水平,并因此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科带头人】

王振宇教授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管理局联合组织并审批的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从于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张凤山教授系统学习三年,现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副主席。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地区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学》(第七版)编委。

社会地位包括:现任政协黑龙江省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黑龙江省委员会委员,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民主党哈医大二院支部主任委员。现在中医科的主攻方向分为: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及免疫性周围血管病的防治研究。目前,科室共有人员19人,医生9人和护士10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全国名中医学术思想继承人2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2名,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学位4名。

今后,中医科还要继续加强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进一步赢得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本院和学校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科室擅长
阴虚
热感冒
冻感冒
急惊风
慢惊风
热淋
乳蛾
痛痹
头风
瘀血
郁证
着痹
怔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