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5位医生
科室介绍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于1983年成立,拥有一定的规模、先进的设备及完善的人才梯队配置,在天津市急诊医学专业领域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急诊人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秉承“重治学、讲诚信、强技能、树仁爱”的文化理念,借助医院资源平台,实现以急诊科为主导的急危重症患者MDT诊疗模式。

急诊科与院前急救无缝衔接,畅通胸痛、卒中、中毒、高危孕产妇、创伤及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病急诊救治快速通道,推进国家“大急诊、大急救、大平台”建设,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实现零通道、短延迟、高技术的现代化急诊管理理念,推进地面-空中急救体系建设,将科室打造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急诊医学中心之一,实现一中心医院成为“全球化医疗引领者”的宏伟目标。

近年来,按照天津市卫健委1+6急救体系建设中,成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与新生儿救治中心,并率先在天津地区成立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区域中心。在抢救多发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等高危胸痛、急性缺血性卒中、脓毒症、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高位腹痛的诊治、老年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经验丰富。

随着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急诊医学科医疗团队按照卫健委《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在学科建设、医护全员管理、医疗质量及教学科研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市医疗中心布局的调整、交通拥挤现象的加剧、社会福利事业的进步、老龄人口比例的提升、外来人口的增加,目前年接诊人数超18万人次,抢救患者人次逾万人。

其中多发性创伤及老年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比例明显增多。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急诊科医师手册》、《急诊护理质控标准手册》及《急诊护士操作手册》(均每两年更新)。手册内容含括急诊科核心制度、急诊常见病及多发性疾病的诊疗常规、服务流程、护理操作流程等。

为更好的应对高发高致死性疾病,降低疾病死亡率,科内成立相关亚专科治疗小组,为进一步的专科处理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技术支持。按照国家要求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诊疗规范,并且顺利通过检查,相继挂牌“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创伤中心”等。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我们急诊人在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修订急诊医学科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积极举行病例复盘、桌面推演、现场拉动等,进一步加强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针对因多种原因滞留急诊科的老年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积极控制原发病、各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同时加强病种护理管理,尽可能改善老年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缩短疗程,与院内其他专业科室包括临床营养科和临床药学部门合作开展MDT诊疗,开通快速诊疗通道服务包括床旁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在线血液透析治疗、急诊快速输血、急诊胃镜检查、DSA检查、CTA、MRI检查、全自动干式化学分析仪,为早期诊断、挽救生命赢得时间。

多次出色完成群体创伤、食物中毒等重大突发医疗事件抢救工作及市内大型会议、论坛的医疗保障工作。

作为曾经的天津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及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急救培训基地积极通过学术活动、带教进修等提升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每年牵头召开急诊科质量控制与安全学术会议、急救护理技能培训班以提高行业医护学术水平。每年接受全国各地进修人员、基地学员及在校医学生近百名,指定专门医疗及护理骨干负责制定带教学员的教学计划、教学达标标准,使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急诊科高级职称人员担负天津医科大学及南开大学医学院的教学任务。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SCI10余篇,参与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著作4部。参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天津市卫生局局级课题。

急诊科历史悠久,起源于急救医学研究所;是急研所和一中心医院的窗口单位。接诊患者覆盖天津及华北、东北部分地区。

科室现有内外科四个抢救单元,监护床9张,固定观察床9张。清创、缝合手术台2张,呼吸机3台,转运呼吸机1台,监护仪14台,机动便携式监护仪1台,除颤仪3台,自动心肺复苏仪1台,双毯双帽式控温毯1台,洗胃机1台。可进行床旁血气快速检测分析。

天津市急诊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急诊科。急诊科不仅承担日常医疗工作,还承担全是急诊医学的指导、培训工作。

科室擅长
急性腹膜炎
急性胰腺炎
脑震荡
中暑
喉水肿
急性酒精中毒
药物中毒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氨气中毒
电烧伤
发芽马铃薯中毒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胡蜂蜇伤
黄曲霉毒素中毒
颈部火器性异物
颈部静脉损伤
氯丙嗪类中毒
氯喹中毒
镍中毒
农药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
杀虫脒中毒
酸碱灼伤
酸烧伤
小儿砷中毒
小儿食管化学性烧伤
鱼胆中毒
鱼肝中毒
马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