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8位医生
科室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由具有50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孙士斌教授带头筹建,经过多年的努力,现今在刘清池主任的带领下,已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河北省老年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要单位,河北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非中医类别医疗机构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河北医科大学血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等。是全国医科大学直属医院中唯一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血液专科,辐射全国各地。

拥有6个亚专业:

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出凝血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中西医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疑难血液病、老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血液系统重要疾病的诊疗上拥有显著的优势。

现有医师共13人,平均年龄40岁,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高级职称占比53.8%;博士3人,硕士10人,硕士生导师3人,研究生学历占比100%。护理人员共18人,平均年龄26岁,主管护师8人,占比44.4%;本科及以上学历17人,占比94.4%。学科人员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结构合理,学科成员团结协作,整体素质高。

科室学科特色突出,主要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现有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0项。拥有多项学术创新:急性白血病在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不同危度分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探索并建立了本学科研究的方法学:运用温病学理论指导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病因病机分析,采用卫气营血辨证指导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温病理论指导下中医药治疗ITP的疗效机制;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和治疗后临床表现,通过中医四诊收集资料,分析患者病程初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发现再障患者初、中、后三期证候特点不同,应当采取不同的治则治法,归纳出再障患者初、中、后三期论治法则,通过扩展病例观察三期论治疗效。同时制定了“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劳(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4种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与临床路径,不断优化。开展了“超声透药、穴位贴敷、低频电治疗、中药热敷包、中药足浴”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对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及临床疗效效果明显。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及实际应用:

科室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较深,2023年6月11日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东直门医院一起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创新研究与转化平台”大型血液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巡讲,针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开展协作攻关。

在学术交流方面能够开展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建设,取得一定效果;积极开展基本满足学科建设需要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廊坊市中医院、北京朝阳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等血液科进行多次参观交流学习,并有多项西药新药及中药的临床试验项目正在开展合作,且每年中旬举办一次“京津冀老年血液病高峰论坛”学术会议。

科室配备红细胞寿命测定仪、血细胞分离机、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Navios10COLORS)、骨髓细胞分析系统(CMIS-2011)、骨髓病理切片机(LEICArm2125)、层流净化装置、医用洁净工作台、微电流刺激仪、超声导药仪、红外线理疗仪、低频神经肌肉治疗、短波紫外线治疗仪等多台国内外先进诊断及治疗设备及仪器,诊断手段与国际接轨,治疗手段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

医生办公室0311-87155302

护士站0311-87155301

门诊0311-87155300

科室擅长
白血病
地中海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多发性骨髓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恶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增多
红细胞增多症
血管性血友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
蚕豆病
巨幼细胞性贫血
慢性白血病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低危白血病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戈谢病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