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背后真相让你大吃一惊!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在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作为衡量红细胞大小的重要指标,其数值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出人体健康的一些信息。当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时,意味着红细胞较正常偏小。今天,就来探讨一下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的常见原因。 🔷饮食因素:长期饮食不均衡,特别是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关键营养素,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受阻,进而引起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这种情况在素食者、偏食者或饮食受限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化疗药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或破坏红细胞,从而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 🔷缺铁性贫血:这是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较常见且重要的病理原因。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体积减小,进而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 🔷慢性病性贫血:长期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等,可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或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从而引起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 🔷遗传性疾病: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遗传性疾病,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也会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 🏥当发现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一些可能需要完善的检查均放在图片了,注意查看),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定期体检,也是预防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的重要措施。 📝如果大家对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要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或心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511
2025-01-08
缺铁性贫血不再怕!十大药物助力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当铁元素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身体缺氧。如果发生了缺铁性贫血也别慌,这十大药物可以助你恢复! 🔸硫酸亚铁片:是一种无机铁剂,是口服补铁治疗的常用药物。它有助于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小儿硫酸亚铁糖浆:是一种无机铁糖浆,其通过糖的口感弱化了部分铁的味道,有助于增强患儿的服药依从性。 🔸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是一种有机铁剂,它不仅可以提供铁元素,还能促进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组成,从而改善贫血症状。 🔸富马酸亚铁颗粒: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它易于吸收,能够迅速补充体内铁储备。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是一种新型的口服补铁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能够更有效地补充铁元素。 🔸琥珀酸亚铁颗粒: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缺铁引起的贫血,它易于溶解和吸收,适合长期服用。 🔸葡萄糖酸亚铁糖浆:作为有机铁剂,其口感较好,易于接受,适合儿童和老年患者使用。 🔸羧基麦芽糖铁注射液:是一种稳定性高、释放缓慢的铁剂,允许较大剂量的单次给药,适合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 🔸蔗糖铁注射液:是一种静脉铁剂,适用于口服铁剂吸收不良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快速提高铁储备。 🔸复方三维亚铁口服溶液:是一种复合制剂,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全面改善贫血症状。 🚨在使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时,为了确保药效发挥,这些点也要注意! 1️⃣用药时间:建议在饭后1-2小时或饭中服用,这有助于药物吸收。 2️⃣饮食调整: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如西红柿、猕猴桃、橘子等。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但要注意,服用铁剂时应避免与咖啡、牛奶和茶叶等食物同服,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铁剂吸收。 3️⃣遵医嘱用药:在使用铁剂治疗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而且在体内铁含量恢复正常后,还要遵医嘱继续使用铁剂3-6个月,以补充体内的铁储存量。 另外,患者也要完善图里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缺铁性贫血,大家还有其他想咨询的吗?如果有,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485
2025-01-08
血小板高症状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高,即血小板数量超出正常范围,这一状况可能预示着身体存在某种异常。血小板作为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具有止血、凝血等重要功能,但当其数量过高时,却可能引发一系列症状,主要症状表现包括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皮疹、头痛与视力模糊等。 1、出血倾向: 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等多种功能,当数量偏高时,可能导致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瘀点、紫癜、鼻出血等,严重时甚至发生内脏出血。 2、血栓形成: 血小板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血栓形成。血栓可能发生在动脉、静脉或器官内部,导致局部缺血、疼痛等症状。 3、皮疹: 血小板数量增多,活化程度增高,会释放炎症介质,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导致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皮疹。皮损形态多样,可为红斑、丘疹或荨麻疹样,伴有瘙痒。 4、头痛与视力模糊: 若患者存在高血压的情况,血小板高容易诱发脑部充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压迫神经根后出现头痛,通常位于额头或两侧太阳穴区域。同时,血小板过高可能引发眼底血管痉挛或阻塞,导致视力模糊,表现为眼前黑影飘动、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 5、全身症状: 血小板高还可能伴随疲劳、呼吸困难、腹部不适等全身症状,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氧气输送效率下降,引发疲劳和乏力感。同时,血小板增多可能影响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困难和胸闷;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导致食欲不振和腹部不适。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学检查,以确定血小板高的具体原因。血小板高虽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其引发的症状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血小板高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血小板高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涵盖多个方面,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和辛辣油腻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卵磷脂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大豆及豆制品、鱼类等,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在运动方面,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血液黏稠度或造成损伤。 同时,患者还应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数量变化。此外,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措施。
1467
2025-01-08
淋巴细胞计数偏高,这些原因你中招了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在血常规检查中,淋巴细胞计数偏高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它可能指向多种潜在的健康问题。下面将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淋巴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 🌲生理现象 在生理性情况下,如儿童期、剧烈运动后等,淋巴细胞数量可能暂时升高,这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 应激反应 大手术、严重创伤等应激状态下,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淋巴细胞计数短暂升高。 🌲 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是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偏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感染期间,如流感、麻疹、水痘等,免疫系统会促使淋巴细胞增殖以对抗病毒。此外,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也可能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淋巴细胞计数偏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类疾病中,骨髓中的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导致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偏高。在这些疾病中,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淋巴细胞被异常激活。 ❗淋巴细胞计数偏高虽然可能指向多种健康问题,但无法依靠单一的指标明确原因,通常还要结合其他检查来了解,详细内容可查看图片。如果大家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淋巴细胞计数偏高,也不要恐慌,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在此,鼓励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健康体验或疑问,一起探讨更多关于淋巴细胞计数偏高的应对策略!
948
2025-01-08
血小板为什么不能乱捐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不能乱捐,原因影响捐献者自身健康,可能损害止血功能,威胁生命,存在血液安全问题,未经规范检查易将疾病传染给受血者,血小板血型匹配复杂,不严格匹配会引起受血者免疫反应等不良后果。 1、对捐献者自身健康的影响 血小板在人体止血凝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随意捐献血小板可能导致捐献者自身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使身体的止血功能受到损害,这会增加捐献者出现瘀斑、瘀点的风险,可能会频繁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甚至可能导致内脏出血或者颅内出血,对捐献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血液安全问题 在捐献血小板之前,需要对捐献者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如果没有经过规范检查就捐献,可能会将一些血液传播疾病传染给受血者,比如处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捐献者,检测时可能暂时无法发现病毒,但血小板进入受血者体内后,就可能传播疾病。 3、血型匹配的复杂性 血小板血型系统较为复杂,常见的ABO血型系统,还有HLA等血型系统,如果不进行严格匹配就捐献血小板,可能会引起受血者的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还可能引发输血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等。 捐血小板前,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饮酒,饮食清淡,不要吃油腻高脂食物。捐献时保持放松心情。捐献后注意休息,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采血部位沾水,适当增加饮水,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血小板异常患者的日常养护 在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病情。 生活作息需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稳定,促进血小板的正常代谢。 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受伤的活动,因为一旦受伤出血,可能会因血小板异常而难以止血。要注意保护口腔和鼻腔黏膜,刷牙时动作要轻柔,减少鼻出血等情况的发生。 情绪的稳定,过度紧张、焦虑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和养护方案。
798
2025-01-08
焦虑!淋巴细胞偏高一点要紧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识别和攻击入侵体内的病原体,像病毒、细菌,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一般来说,要是查出来淋巴细胞偏高一点,大家先别慌。通常没啥大问题,但也千万别不当回事,一定得重视起来。 就拿儿童来说,在生长发育阶段,淋巴细胞比例相对较高,往往可达60%左右。为啥会这样?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不断成熟完善过程中,淋巴细胞特别活跃,这是正常的成长阶段该有的现象,等孩子慢慢长大,就会跟成年人的标准差不多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严重。 🔔还有女性朋友们,怀孕的时候身体变化可大了,为了肚子里宝宝能好好发育,也为了自己的免疫力能跟得上。淋巴细胞的数值也可能稍微偏高一点,不过别担心,生完孩子过段时间,大多就能恢复正常了,也并不严重。 要是刚得过一场小病,像普通感冒、流感之类的,哪怕症状都没了,身体正在恢复期,淋巴细胞可能还会在高位上待一阵子。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在对抗病毒过程中,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虽然病毒已基本被清除,但淋巴细胞的数量不会立即回落至正常水平,需要一定时间来慢慢调整,也不是啥严重的情况。 ❗但是要注意了!病毒感染是导致淋巴细胞偏高较为常见的病理性原因之一,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发。患者不仅淋巴细胞显著升高,还伴有发热、咽痛、乏力、肝脾肿大等症状。 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以及风疹、麻疹等传染病,在急性期也多会出现淋巴细胞比例或绝对值升高的情况。这些情况要引起重视,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及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来确诊,并进行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 ✅当发现淋巴细胞偏高一点的时候,别自己吓自己,但也得把这事放在心上。结合自己最近的身体情况、以前得过的病,综合判断判断。要是心里没底,赶紧找医生问问,该做进一步检查就做,把潜在的风险都排查清楚。 💓淋巴细胞偏高一点可能需要复查的项目和注意事项,快去图片瞅瞅!要是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别忘了点个赞、留个评论。
944
2025-01-07
低蛋白血症,为何偏偏找上你?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低蛋白血症主要是指血浆中总蛋白质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具体来说,当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或者白蛋白低于35g/L时,就可以被认定为低蛋白血症。那么,为什么会患上低蛋白血症呢? 📌营养摄入不足 长期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如素食主义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蛋白质摄取量远低于身体需求。 此外,一些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即使摄入正常量的蛋白质,也无法充分吸收利用,进而引发低蛋白血症。 📌蛋白质丢失过多 肾脏疾病是蛋白质丢失的常见原因,例如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出现异常,使得大量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蛋白质渗出增加。大面积烧伤、创伤时,血浆从创面大量渗出,其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也会造成体内蛋白质的大量丢失。 📌肝脏合成障碍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当患有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时,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减退,合成白蛋白等蛋白质的能力降低,导致血液中蛋白质含量下降。 📌其他因素 部分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会使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而合成相对不足,逐渐出现低蛋白血症。 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或代谢,从而引发低蛋白血症。 🌸如果你或你的亲友正在经历低蛋白血症的困扰,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治疗经验和感受。了解低蛋白血症的治疗方法也很必要,具体可以看图了解。
560
2025-01-07
血浆VS血液:区别原来这么大!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在医学领域,血浆和血液都是人体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解释血浆和血液的区别,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两个重要的医学概念。 🌱组成成分不同 🔸血液: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共同组成的复杂液体。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则负责止血和凝血。 🔸血浆:血浆则是血液中除血细胞之外的液体部分,它主要包含水、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电解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无法单独完成血液那样全面的功能。 🌱颜色与外观不同 🔹血液: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液呈现出鲜明的红色。 🔹血浆:血浆则通常呈淡黄色或稻草色。如果颜色异常,可能代表身体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可以戳图了解~ 🌱功能差异不同 🔸血液:血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参与体液调节、维持血液酸碱平衡、防御病原体、止血凝血等。它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液体。 🔸血浆: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参与凝血和免疫等过程。虽然血浆也参与这些过程,但它的功能相对更为专一,无法单独完成血液那样全面的功能。 🌱比重与制备方法不同 🔹血液:由于血液中含有血细胞,其比重相对较大。血液可通过静脉穿刺等方法直接采集。 🔹血浆:血浆的比重相对较小,主要取决于其中溶质的浓度。血浆需要在采集血液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然后将血细胞分离出来获得。 血浆和血液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了解血浆和血液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 👏通过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对血浆和血液的区别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大家对血浆和血液还有其他疑问或想要分享自己的看法,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720
2025-01-07
血小板的寿命是多少天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对维持血管完整性、预防出血以及促进创伤愈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的寿命通常在7到14天,这一生命周期内,会不断执行各种功能,保障身体在遭遇外伤或内伤时能够快速修复血管损伤。 血小板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通过分裂和碎片化过程产生,在骨髓中巨核细胞会不断增大,最终在细胞质中形成多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就是血小板。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后,虽然缺乏细胞核,但依然能够执行重要的生理功能。血小板在血管损伤时,会迅速聚集到伤口部位,通过与其他血小板相互作用以及与血管壁的接触,形成初步的止血栓。这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够激活凝血因子,进一步促使凝血过程完成。 血小板不仅在止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参与了血管修复、免疫反应以及其他多种生理活动。例如血小板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参与损伤血管修复;它们还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一定作用,帮助清除外来病原或老化的细胞。 血小板的寿命时限是由其结构特性和功能需求决定的,血小板不像红细胞那样具有较长的生命力,主要原因在于其工作性质。血小板在血液中以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存在,能够迅速响应血管损伤信号,因此代谢过程较为活跃,最终会因为功能的消耗而衰老。 血小板的清除过程主要由脾脏、肝脏和骨髓等器官完成。衰老的血小板通过特定的受体识别机制被清除,通常被脾脏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处理。通过这一机制,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以确保止血功能的正常进行。如果血小板寿命异常缩短或清除机制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异常,进而引发出血或凝血异常。 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临床风险: 血小板数量不足,或称为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当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时,止血功能受到显著影响,易导致自发性出血或小伤口大出血。尤其在手术、创伤或分娩时,血小板减少会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大出血。在临床实践中,血小板减少常见于骨髓疾病、免疫性疾病或某些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等情况。 2、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 血小板功能障碍是指血小板即使在正常数量下,仍无法正常发挥止血作用。这类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药物影响或慢性疾病等引起,患者易出现延迟性出血、创伤后止血困难等问题。此类情况往往需要通过药物或血小板输注等手段进行干预,以确保患者的出血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1037
2025-01-07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流程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其过程复杂且需要精细的操作,包括初步准备与筛查、供体选择与HLA配型、预处理与干细胞采集等。 1、初步准备与筛查: 需要明确患者的诊断,确保患者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这通常涉及基因检测、临床影像等检测手段,以确诊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移植。患者及家属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移植手术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接着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以确保患者符合移植的适应症条件,并排除任何禁忌证。 2、供体选择与HLA配型: 供体的选择通常优先考虑患者的亲人,进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以找到全相合的供者。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亲人供者,也可以在中华骨髓库等机构中寻找合适的供者。HLA配型的目的是确保供者与患者之间的免疫相容性,减少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3、预处理与干细胞采集: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患者体内的异常细胞,为供者的细胞腾出空间。这通常涉及大剂量化疗或全身放射治疗。预处理完成后,将进行干细胞采集。干细胞的来源可以是骨髓、外周血或脐血。采集过程通常使用干细胞采集分离机进行,以确保采集到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干细胞。 4、干细胞移植与后续治疗: 采集到的干细胞将经过处理后被回输到患者体内,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这个过程称为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护理,以确保移植的成功。由于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恢复,因此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感染。此外,患者还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 在移植后的随访阶段,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评估,包括神经内科检查、认知评估、运动功能评估等。这些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并发症或复发情况。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了解移植后的护理知识,以便更好地照顾患者并促进其康复。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措施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护理措施至关重要。严格无菌环境预防感染,患者应住在层流病房,限制访客并要求穿戴防护装备。饮食需经严格消毒,选择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避免生冷食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热、出血等并发症。口腔护理非常重要,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水,防止口腔溃疡和感染。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 心理支持同样不可或缺,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情绪波动和压力。药物管理要精确,按时按量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防止排斥反应。鼓励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过度劳累。
647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