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医疗保健中心科室相关科普
纤维蛋白原不足,凝血系统告急!需警惕背后原因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它在凝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液凝固,从而防止出血。然而,当纤维蛋白原水平偏低时,就意味着人体在凝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增加出血的风险。以下是纤维蛋白原水平偏低的常见原因:
1️⃣遗传因素:部分遗传疾病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先天性缺乏或合成异常。对于这类患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出血。在需要手术或有出血风险时,可考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含有纤维蛋白原的血液制品。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华法林钠片)、溶栓药(注射用阿替普酶)等会干扰凝血过程,抑制纤维蛋白原的合成或促进其降解。对于这类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3️⃣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应改善营养状况,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如牛奶、鸡蛋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同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均衡摄入蔬菜、水果、肉类、主食、豆制品等,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
4️⃣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纤维蛋白原的主要器官,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如患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会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针对这类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肝脏功能。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替比夫定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患者则需采取保肝治疗措施,如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必要时可考虑肝移植术。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原因也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偏低,如肾功能不全、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需要在医生帮助下明确诊断。
💓此外,对于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患者而言,遵医嘱复查也很重要,具体复查项目见图!看完记得点赞、关注,有其他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965
血常规五分类报告,小白也能秒懂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检测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类细胞的计数和比例,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态的重要线索。其中,血常规五分类是指对白细胞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检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这五类细胞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它们的数量和比例变化能够反映身体的不同健康状况。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1️⃣正常值: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1.8-6.3)×10^9/L,百分比为40%-75%。
2️⃣解读:中性粒细胞升高常见于急性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心肌梗死等无菌性炎症也会导致其升高。降低则可能与伤寒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有关,化疗药物也可能导致粒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正常值: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0.8-4.0)×10^9/L,百分比为20%-40%。
2️⃣解读:淋巴细胞升高常见于各种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肝炎、结核等;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由于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可能相对减少。降低则可能与应用激素药物、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有关。
📌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具有吞噬作用,并参与免疫反应。
1️⃣正常值:单核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0.12-0.8)×10^9/L,百分比为3%-8%。
2️⃣解读:单核细胞升高常见于心内膜炎、疟疾、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在急性感染和急性白血病、粒细胞减少症的恢复期也可能升高。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但在某些白血病中可能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有关。
1️⃣正常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0.05-0.5)×10^9/L,百分比为0.5%-5.0%。
2️⃣解读: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等;降低则可能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等有关。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较少,与过敏反应和某些血液病有关。
1️⃣正常值: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0-0.1)×10^9/L,百分比为0-1%。
2️⃣解读: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常见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纤维化、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因此,在进行血常规五分类检验前,了解各类细胞的正常值范围,以便在结果出来后能够迅速对比。同时,日常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预防血常规五分类异常,具体的内容可以点击图片查看。
💓如果你对血常规五分类检验有任何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尽力为你提供解答和帮助。同时,也欢迎分享你的经验和心得!
596
献血必看:穿刺上方的止血带为何不可或缺?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献血,是一种无偿将自身血液捐献给需要救助病人的行为,它体现了人类的大爱与互助精神。在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通常会在穿刺部位的上方使用止血带,这一做法背后其实隐藏着多重原因。
1️⃣增加静脉充盈度:止血带能够短暂阻断静脉血流,使得静脉血管局部充盈,血管暴露得更加明显。这样一来,医护人员在穿刺时能够更容易地找到血管,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献血者的疼痛感。
2️⃣减缓血液回流速度:通过绑止血带,可以减缓远端血管中的血液回流至心脏的速度,使得血液更多地积聚在穿刺部位的静脉中。这有助于确保采血过程顺畅,加快采血速度,提高献血效率。
3️⃣保障采血安全:使用止血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反复穿刺导致的血管损伤,降低采血过程中的出血风险,从而保障献血者的安全。
另外,止血带的使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更加放松地完成献血过程。
❗当然了,在献血前,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值得关注:
1️⃣身体状态评估与准备:献血前一周内,应确保自己身体处于良好状态,无感冒、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若近期有服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抗凝药物等,需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适合献血。献血前一天,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确保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2️⃣饮食调整与水分补充:献血前一天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摄入过多油腻、辛辣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血液质量。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献血当天早晨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稀释果汁,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因献血导致的短暂性脱水。但需注意,避免在献血前半小时内大量饮水,以免影响血液检测结果。
💓如果还想了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可以查看图片!看完记得点赞、关注,有其他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350
吃榴莲发烧,身体在传递什么信号?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榴莲,这一被誉为“水果之王”的热带美味,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而深受喜爱。然而,有些人在享受榴莲的美味后,却出现了发烧的症状,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榴莲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发烧。
发烧通常是由身体对某种刺激或感染做出的反应,吃了榴莲后发烧,可能和下面这些原因有关:
💡食物过敏
榴莲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果胶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引发部分人群的过敏反应。当身体对这些成分产生异常反应时,便可能出现发热、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如果你对榴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那么在食用后就有可能出现发烧的情况。
💡食物中毒
如果榴莲保存不当或已过期,可能滋生细菌或霉菌,导致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因此,如果你食用了不新鲜或保存不当的榴莲,也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
👉此外,个人的体质差异也可能影响对榴莲的反应。有些人可能本身就对榴莲的某些成分较为敏感,或者由于身体其他方面的原因,在食用榴莲后更容易出现发热等症状。
如果大家在食用榴莲后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可以考虑采取一些应急措施进行缓解(见图)。如果持续不退热,建议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饮食情况,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榴莲美味可口,但也要适量食用,并注意选择新鲜、保存得当的榴莲。同时,如果你对榴莲过敏或担心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最好先尝试少量食用。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513
十块腹肌可能吗?一文说清!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腹肌是人体腹部肌肉的总称,它们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参与腹壁的组成,对维持腹部形态和保护内脏起着重要作用。腹肌主要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两部分,其中前外侧群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是构成腹腔前外侧壁的主要肌肉。关于腹肌的块数,既可能是8块,也可能是10块,因个人体质而有差异。
其实大家能比较直观看到的腹肌是指腹直肌肌腹,腹直肌是腹肌前外侧群的一部分,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呈上宽下窄的带形。而腹直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肌腱(腱划)划分成多个肌腹。
⏩如果某些人具有4个横向的腱划,理论上确实可以将腹直肌划分为5个部分,而腹肌又被正中线被划分成左右两部分,所以就会形成10块腹肌。然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极为罕见,因为大多数人的腱划数量是3个,最常见的是3个腱划,将腹直肌划分为4个部分,即通常所说的“8块腹肌”。
另外,腹肌的形态和数量不仅受腱划数量的影响,还受到脂肪覆盖、锻炼情况、遗传、体质和肌肉发育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即使某些人具有4个腱划,如果体脂率较高或缺乏锻炼,腹肌也可能不明显,无法形成清晰的10块腹肌形态。
✨如果大家想拥有比较明显的腹肌形态,也要配合相应的饮食调理、运动训练,具体看图!
💓看完这篇笔记,大家对腹肌是不是有了进一步认识,如果大家有学到一些新知识的话,也别忘记点赞、收藏~
772
输液一次寿命缩短多少?是危言耸听还是事实?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是指通过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将药品、营养液、血液等直接注入血管内的治疗方法。它常用于快速补充患者所需的药物、水分、电解质等,以达到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的目的。
关于“输液一次减少寿命多久”的说法,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输液本身并不会对寿命造成直接影响。在医疗实践中,输液通常是在患者出现疾病或需要补充营养时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或缓解病情。因此,输液并不会导致寿命减少。相反,在适当的情况下,输液可以挽救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虽然输液本身不会缩短寿命,但一些不当的操作或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寿命。例如,如果输液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感染、发热、过敏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此外,如果患者需要频繁输液,且每次输液都未能得到妥善处理,也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
为了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输液过程中需注意:
1️⃣了解输液目的与药物:在接受输液前,患者应详细询问医生输液的目的、所用药物及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治疗过程,并在出现不适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2️⃣保持放松状态:输液过程中,患者应尽量保持放松状态,可以采取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措施,避免紧张或焦虑。紧张情绪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穿刺难度和不适感。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也有助于减轻输液过程中的疼痛。
💓此外,如果还想了解输液以后的注意事项,可以查看图片,看完记得点赞、关注,有其他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894
还不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真面目大起底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平时难免会遭遇各种疼痛困扰,不管是不小心肌肉拉伤、关节疼,还是 慢性炎症带来的不舒服,都影响生活。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是一种很常见的外用药,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的主要成分双氯芬酸,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让前列腺素合成变少。前列腺素在炎症和疼痛反应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合成受抑制后,能有效减轻炎症部位的红肿热痛症状。这药直接作用在局部,能透过皮肤渗进去,在病变组织达到较高浓度,专门缓解肌肉、软组织还有关节的轻到中度疼痛。
⌛速看!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适用病症详解
🌟NO.1运动损伤
爱运动的人经常会扭伤、拉伤,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可迅速缓解受伤部位疼痛与肿胀,促进恢复。比如脚踝扭伤后,及时涂抹乳胶剂,能减轻炎症,降低后续恢复时间。
🌟NO.2慢性关节疾病
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受关节疼痛折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的局部抗炎作用,能减轻关节滑膜炎症,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NO.3肌肉劳损
长时间坐着工作,或者干体力活,很容易造成肌肉劳损。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可渗透至肌肉深层,让肌肉放松,减轻疼痛,还能防止肌肉慢性损伤变得更严重。
❗打破认知!药物相互作用考量
与其他外用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如同时口服抗凝血药、降糖药等,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合用时,也需密切关注,防止潜在相互作用。
💓若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的禁忌人群、不良反应详细信息,戳图可以了解详情。都看到这啦,别忘了点赞、评论支持一下~~
755
水分保持剂451i&450iii,安心还是忧心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451i是三聚磷酸钠,450iii则是焦磷酸钠,两种都属于水分保持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以保持食品的水分和口感。它们常用于面包、糕点、肉类制品等食品中,确保产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不会失去水分,保持最佳的食用状态。那么,水分保持剂451i、450iii对人体有害吗?
⌛尽管水分保持剂451i和450iii在正常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但长期或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水分保持剂可能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会影响细胞壁的功能,进而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这样一来,人体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感染,导致反复发热、感染等症状。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这种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2️⃣加重肝脏负担: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负责处理和代谢体内的各种物质。然而,长期使用水分保持剂451i和450iii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这是因为这些添加剂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如果摄入过多,肝脏可能无法及时处理,从而导致肝功能受损,甚至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极端情况。
❗为了减少水分保持剂451i和450iii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以下是一些建议:
1️⃣注意食品标签: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成分表,尽量避免购买含有大量水分保持剂的食品。如果食品中确实含有这些添加剂,也应控制摄入量,避免长期大量食用。
2️⃣均衡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均衡膳食:确保饮食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他的注意事项已经放在图片上了,可以点击查看。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水分保持剂451i和450iii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都不同,因此对这些添加剂的反应也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你对水分保持剂有任何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我们期待听到你的声音,共同分享和探讨这一话题。
387
体温35℃-36℃,寿命会因此“缩水”吗?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正常体温的范围因人而异,但大多数情况下,成年人的正常体温应该在36℃-37℃之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低于36℃的体温都是不正常的。事实上,体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个人体质、生理状态等。
因此,关于体温35℃-36℃是否会影响寿命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低温本身并不是导致寿命缩短的直接原因,而是可能反映了身体存在的某种潜在问题。
⌛偶尔处于该体温范围
1️⃣生理调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或处于饥饿状态等,人体体温可能会暂时下降到35℃-36℃。这是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调节机制在起作用,当外界环境因素改变或身体状态恢复后,体温通常会自行回升到正常范围,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也不会直接影响寿命。
2️⃣测量误差:体温测量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如体温计未夹紧、测量时间不足等,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显示在35℃-36℃,而实际体温是正常的。这种因测量误差导致的体温显示异常,自然不会对寿命产生影响。
🚨长期处于该体温范围
1️⃣基础体温较低:部分人群天生基础体温较低,可能长期处于35℃-36℃,但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各项生理功能也正常,这种情况属于个体差异,一般也不会影响寿命。比如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运动员,他们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基础体温可能就会偏低。
2️⃣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会导致体温长期处于35℃-36℃,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寿命产生影响。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新陈代谢减缓、免疫系统受损等问题;贫血则会影响身体的氧气供应和能量产生。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恶化,最终影响寿命。
💓最后,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是否有过体温偏低的经历?是如何管理这种低温状态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此外,图片中还有关于体温35℃-36℃的缓解方法,可以去看看。
713
出汗or不出汗,热敷时哪种情况好?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热敷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在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享受热敷带来的舒适感时,不少人会有一个共同的疑惑:热敷时是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
热敷出汗:身体的自然反应
热敷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速,毛孔逐渐张开,汗液也随之排出。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调节体温,还能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适量出汗,对于改善体质、提升免疫力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度出汗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因此应适度控制热敷的时间和温度。
🌟热敷不出汗:特定情境下的选择
并非所有人在热敷时都会出汗,这可能与个人的体质、热敷的温度及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对于皮肤敏感或患有皮肤病的人来说,热敷时不出汗可能更为适宜,以避免刺激皮肤引发不适症状。此外,如果热敷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肌肉紧张或疼痛,而不是为了促进排汗,那么不出汗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如何判断热敷时的出汗情况
判断热敷时的出汗情况,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身体状况、热敷的温度及持续时间等因素。一般来说,热敷后身体出现轻微湿润是正常现象,表明身体的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然而,如果热敷后出现大量出汗、皮肤红肿等不适症状,则可能是热敷温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导致的,此时应及时调整热敷条件或停止热敷并咨询医生。
💓在热敷时如果想要判断好坏,关键在于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热敷方式和时间。同时,注意热敷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具体内容见图),确保热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他的问题,可以留在评论区。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