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科室相关科普
有混合痔一辈子不手术的吗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混合痔存在一辈子不手术的可能,轻度混合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病情稳定发展缓慢者,坚持肛门护理和保守治疗能避免手术。 1、轻度混合痔: 当混合痔处于早期,症状轻微,如仅有偶尔少量便血、肛门轻微不适或极轻微的肿物脱出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柔软通畅,避免长时间蹲厕,减少对肛门的压力。遵医嘱配合药物治疗,减轻炎症和疼痛,可使混合痔维持在稳定状态而无需手术。 2、病情稳定发展缓慢: 部分混合痔患者病情发展极为缓慢,症状稳定。患者若能长期坚持良好的肛门护理和保守治疗措施,也可避免手术。保持肛门清洁,进行温水坐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此时还可以进行规律的肛门功能锻炼,增强肛门括约肌力量,减轻痔核压力。持续的保守治疗与病情的缓慢发展使得患者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活,不会因混合痔的症状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个体因素: 不同患者对混合痔的耐受程度和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有所不同,有些患者虽然患有混合痔,但自身对混合痔带来的不适具有较高的耐受度,而且身体的修复能力较强。只要混合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出血、痔核嵌顿坏死等,凭借自身的耐受和修复能力,结合保守治疗方法,如饮食调整、适当休息等,就可以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度过一生。 混合痔患者即使不手术也要重视病情,要严格遵循保守治疗要求,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密切关注混合痔发展。一旦出现便血增多、肿物脱出不能回纳、疼痛加剧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因为可能意味着病情恶化,手术可能成为必要选择。
1215
2024-10-12
外痔需要手术切除吗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外痔不一定需要手术切除,症状轻微时,改善生活习惯和外用药物等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伴有一定症状但可控制时,手术也非必要,当外痔症状严重时,如痔核脱出不能回纳、大量出血、形成血栓致缺血坏死等,保守治疗难奏效,手术切除则成为必要手段以解决问题。 1、症状轻微: 轻微的外痔可能仅表现为偶尔的肛门不适、轻微瘙痒或小肿块,通过保守治疗往往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保守治疗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和过度劳累,减轻肛门周围压力。还可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瘙痒和疼痛,从而控制外痔的发展。 2、伴有一定症状但可控制: 若外痔伴有一些较明显症状,如疼痛、肿胀或出血,但症状能够通过保守治疗措施得到控制,也不一定需要手术,保持肛门清洁,每天进行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栓剂等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只要通过保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受严重影响,能够正常工作、生活,手术就不是必需的选择。 3、症状严重: 当外痔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就需要考虑手术切除。痔核较大且经常脱出不能回纳,导致肛门剧烈疼痛、大量出血,或者已经形成血栓,引起严重的局部缺血、坏死等。此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感染扩散等,保守治疗难以奏效,手术切除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彻底解决问题,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外痔患者无论是否手术都应重视肛门护理,保守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评估症状变化。若考虑手术,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后按医嘱进行护理,包括保持肛门清洁、合理饮食、避免剧烈运动等,以确保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
600
2024-10-12
内痔自己可以摸到吗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内痔自己能否摸到取决于其发展阶段,早期内痔较小且无明显肛门肿物突出,难以摸到,多表现为便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内痔可能在脱出未回纳时被摸到,为柔软肿块。 内痔在早期阶段,通常难以摸到,内痔是生长在肛管齿状线以上的痔核,早期的内痔痔核较小,而且黏膜下的血管丛扩张程度较轻。由于齿状线以上的黏膜受植物神经支配,对疼痛等感觉相对不敏感,内痔不会引起明显的肛门肿物突出,大多表现为间歇性便血等症状,所以患者很难通过自己触摸发现内痔的存在。 随着内痔的发展,痔核逐渐增大,黏膜下的血管丛进一步扩张,痔核可能会在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从肛门内脱出。如果内痔脱出后没有及时回纳,就可能在肛门外被摸到。内痔摸起来可能是柔软的肿块,有时可感觉到肿块内有类似血管的搏动,是因为内痔是由黏膜下血管丛扩张形成的。 严重的内痔可能会因为长期脱出在肛门外,受到摩擦等刺激,导致黏膜发生炎症、水肿甚至形成血栓。摸到的内痔肿块会更加肿大,质地可能变硬,而且会伴有疼痛等症状,患者很容易就能察觉到肛门处有异常肿物,从而摸到内痔的存在。 若怀疑自己有内痔,不要自行用力过度触摸,以免引起损伤或加重病情。发现便血或肛门有肿物脱出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肛门指诊、肛门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久坐久站,以预防内痔的发生和发展。
962
2024-10-12
脱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办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脱肛可能由生理因素、个人体质因素、腹压增加及肠道脱出性病变等引起,处理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1、引起原因: 生理因素:婴幼儿的骨骼发育不完全,骶骨弯曲度小,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较弱,易导致脱肛。 个人体质因素: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者及手术、外伤导致的直肠周围肌肉神经损伤,也易引发直肠脱垂。 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多次分娩等,均可引起腹压增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肠道脱出性病变:内痔、直肠息肉等病变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也可诱发直肠脱出。 2、处理方法: 一般治疗: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蹲久坐,保持大便通畅。便后如有直肠脱出,应立即复位,防止水肿和嵌顿。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脱肛,可使用硬化剂注射治疗,使组织硬化并缩小,达到治疗效果,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药药膏也可遵医嘱用于涂抹患处,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脱肛患者,或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样,包括经会阴切除脱垂的直肠、开腹或腹腔镜下直肠复位固定等。 预防脱肛,应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取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加强盆底肌肉锻炼,如提肛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久蹲,及时治疗咳嗽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944
2024-10-12
女性肛门坠痛什么原因引起的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女性肛门坠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的原因有痔疮、直肠炎、肛周脓肿、盆腔炎等多个方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分析。 1、痔疮 痔疮是常见的肛门疾病,由不良排便习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导致。形成与肛门和直肠的静脉肿胀有关。痔疮可能导致肛门胀痛、脱垂、瘙痒等症状。当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脱出肛门,引起坠胀不适。如果痔疮出现炎症、水肿或形成血栓,疼痛会加剧。轻症患者可通过改善饮食、使用痔疮膏或痔疮栓等药物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2、直肠炎 直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直肠内壁的急慢性炎症,可能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直肠炎会导致肛门周围区域充血和炎症,进而引起肛门坠痛,伴有腹泻、大便带血等症状患者应及时进行检查,如果确诊为直肠炎,需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 3、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主要是由肛隐窝感染引起,当脓肿形成时,局部压力增高,会导致明显的坠痛感。患者会有持续性疼痛,并且还会出现肛周硬块、便秘、胀痛、发热等症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引流术,以排出脓液并减轻压力。症状严重的患者也可遵医嘱选择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瘘管挂线术治疗。 4、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盆腔内的炎症,可能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盆腔内的炎症会刺激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影响到直肠和肛门区域,导致肛门坠痛,患者还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患者需在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当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984
2024-10-12
不知不觉漏大便是怎么了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大便失禁原因复杂多样,一般包括年龄因素、心理因素、分娩损伤、药物副作用、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肠病、直肠脱垂等多方面因素。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逐渐松弛,肛门括约肌也不例外。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导致不知不觉漏大便的情况。 2、心理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大便失禁。 3、分娩损伤: 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或产程过长时,可能会对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在产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显现,表现为漏大便。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泻药、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大便失禁。 5、神经系统疾病: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会影响神经对肛门括约肌的控制,导致大便失禁。 6、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会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出现腹泻、大便失禁等症状。 7、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漏大便。 预防不知不觉漏大便,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滥用药物。若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减少大便失禁带来的困扰。
1404
2024-10-12
慢性直肠炎怎么治疗能根除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慢性直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来应对,具体处理方式需要咨询医生,不建议患者盲目用药,以防损害自身健康。 1、调整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会刺激直肠黏膜,加重炎症,应避免食用辣椒、花椒、油炸食品、冷饮等。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减轻直肠的负担。 控制脂肪摄入: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选择低脂肪的食物。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 2、改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避免憋便。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加重直肠的压力。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方式。 减轻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肠道功能,加重直肠炎的症状,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3、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慢性直肠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益生菌:补充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的免疫力,可以遵医嘱选择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的益生菌制剂。 预防慢性直肠炎,需保持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若已患病,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努力维护肠道健康,降低慢性直肠炎的发生风险及复发几率。
1441
2024-10-12
提肛运动的好处和坏处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提肛运动有诸多好处,如增强体质、缓解压力、预防和缓解痔疮等,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这项运动,有助于身体好转。 1、增强体质: 提肛运动虽然动作简单,但可以调动多个部位的肌肉参与,长期坚持可以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2、缓解压力: 在进行提肛运动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这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 3、预防和缓解痔疮: 提肛运动可以增强肛门周围的肌肉力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淤血,降低痔疮的发生风险。 4、改善肛门失禁: 通过提肛运动可以锻炼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提高其紧张度,对于轻度的肛门失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促进肛门手术后的恢复: 在肛门手术后,进行提肛运动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肛运动还可以预防肛门狭窄等后遗症。 6、预防和缓解尿失禁: 提肛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尿道括约肌的紧张度,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7、改善前列腺功能: 对于男性来说,提肛运动可以对前列腺起到按摩作用,促进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减少前列腺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运动也存在一些坏处,如过度运动致肌肉疲劳等,所以,患者不要盲目进行该项运动,以防损害自身健康。 1、肌肉疲劳: 如果过度进行提肛运动,可能会使肛门周围的肌肉过度疲劳,出现酸痛、坠胀等不适感觉。 2、腹部与头部不适: 如果提肛运动的方法不正确,比如用力过猛、呼吸配合不当等,可能会导致腹部不适、头晕等症状。 在进行提肛运动时,应掌握正确方法,避免过度运动。若出现不适,及时调整,可结合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相关疾病。
805
2024-10-12
肛门口有个肉球突出是怎么办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肛门口有肉球突出可能是痔疮、直肠息肉或肛门脱垂等疾病所致,不同情况有不同治疗方法,应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等,严重时需及时就医采取手术等方式治疗。 1、痔疮: 痔疮是肛门常见疾病,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如果肛门口有肉球突出,可能是内痔脱出或外痔形成。 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过度用力。对于轻度的痔疮,可以通过温水坐浴、遵医嘱使用痔疮栓剂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如果肉球持续突出且伴有严重疼痛、出血等症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2、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如果息肉较大,可能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形成肉球。对于直肠息肉,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通常需要采取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需注意饮食调整,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大便畅通。 3、肛门脱垂: 肛门脱垂是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轻度脱垂可在排便后自行还纳,重度脱垂则需要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对于肛门脱垂的患者,平时应注意多做提肛运动,增强括约肌功能,避免久坐和过度负重。 预防肛门口出现肉球突出的情况,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适度运动。饮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注意肛门卫生,如有不适及时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肛门疾病的发生风险。
631
2024-10-12
一放屁就漏屎是怎么回事
郭明浩
主任医师
肛肠科
一放屁就漏屎可能源于饮食习惯、药物副作用、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及肛周疾病等,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1、饮食习惯: 摄入过多油腻、辛辣食物会增加肠道内气体的产生,并可能刺激肠道加速蠕动,导致放屁时带出粪便。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饮食清淡,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在放屁时带出粪便。这类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或停药。 3、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 肛门括约肌是控制排便的重要肌肉,若其功能异常,如括约肌松弛,可能导致放屁时无法有效控制粪便的排出。通过提肛运动等锻炼方法可以增强括约肌的力量,改善其功能。 4、消化系统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腹泻或便秘,在放屁时容易带出少量粪便。这类疾病通常需要通过医学检查来确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5、肛周疾病: 如痔疮、直肠息肉等可能导致肛门闭合不严,放屁时容易带出粪便,这些疾病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肠道健康。
959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