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科室相关科普
手足口病是疱疹病毒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疱疹病毒临床是指疱疹病毒感染。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是一类病毒的统称,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当儿童感染肠道病毒后,病毒会首先在口腔黏膜、手足皮肤等部位的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殖。在这个过程中,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和病变。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疾病初期,患儿通常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等全身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随后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的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这会影响患儿的进食。同时手、足、臀部等部位会出现皮疹,皮疹起初为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这些皮疹一般不痒,部分患儿可能会因为搔抓而导致疱疹破溃,继发感染。 与疱疹病毒感染不同,疱疹病毒感染往往会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疾病。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可在人体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被激活而引发疾病。而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感染一般为急性感染过程,多数患儿在经过适当的治疗和休息后,能够在1-2周内自愈。但需要注意的是,少数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可能会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观察患儿的皮疹特点、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来综合判断。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如控制体温、缓解疼痛、保持皮肤清洁等。同时,要注意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风险,保护儿童的健康。
1264
2024-10-21
小柴胡颗粒可以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一起吃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小柴胡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通常不可以一起吃。从西医角度来看,这两种药物虽然都常用于缓解儿童的一些不适症状,但二者的成分和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问题。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主要由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人工牛黄等成分组成。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及释放,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组胺药,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而产生抗过敏作用,同时还可消除或减轻鼻塞、打喷嚏、流鼻涕以及各种过敏症状,并具有镇静作用。人工牛黄则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小柴胡颗粒主要成分有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等。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可能对调节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等有一定作用,对于发热等症状有一定缓解效果,还可能对免疫系统有一定调节作用。 如果将这两种药物一起使用,可能存在药物成分叠加的问题。例如两者都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同时服用可能会使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相对增加,虽然在正常剂量范围内可能不会立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如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等。而且马来酸氯苯那敏具有镇静作用,小柴胡颗粒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也会对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一起使用可能会使镇静作用增强,导致儿童出现嗜睡、精神不振等情况,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和学习。 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虽然目前关于小柴胡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具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可能不是非常全面,但从药物原理和安全性角度考虑,一般不建议随意将二者一起使用。在儿童出现不适症状时,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如果确实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缓解症状,医生或药师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1380
2024-10-21
婴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哪些症状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婴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口臭、食欲不振、呕吐与反酸、腹痛、持续性腹泻、体重下降以及生长迟缓等。一旦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就医。 1、口臭: 幽门螺杆菌在胃肠道或口腔内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时产生难闻的气味,这些气味通过食管和口腔排出,导致婴儿出现口臭。 2、食欲不振: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婴儿的胃肠道激素分泌,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引起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反酸、腹胀、早饱等症状,进而影响婴儿的食欲。 3、呕吐与反酸: 感染后的婴儿在吃奶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并伴有反酸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 4、腹痛: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婴儿出现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轻者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可为剧烈绞痛。疼痛常出现于餐后,位于上腹部或脐周。 5、持续性腹泻: 虽然腹泻不是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婴儿都会出现的症状,但部分婴儿可能会因感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出现持续性腹泻。 6、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可能的腹泻等症状,婴儿无法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导致体重下降。长期营养不良还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7、生长迟缓: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影响婴儿的营养吸收,还可能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害,导致消化道溃疡等严重后果。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婴儿的饮食卫生,避免使用公共餐具,定期消毒奶瓶、奶嘴等婴儿用品。同时,保持婴儿口腔清洁,定期刷牙或清洁口腔。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1118
2024-10-21
手足口咳嗽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通常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手足口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不仅会侵犯手、足、口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还可能影响到呼吸道等其他部位。当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时,会引起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咳嗽,这种咳嗽可能表现为轻度到中度的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 手足口病患者如果在患病期间因口腔疱疹疼痛而吞咽困难,导致口腔分泌物增多,这些分泌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进而引起咳嗽。而且患者在发热过程中,身体的水分散失较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呼吸道黏膜可能会变得干燥,也容易引发咳嗽。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手足口病可能会出现咳嗽症状,但咳嗽并不是其特有的、必然出现的症状。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而有些患者则可能没有咳嗽或者咳嗽很轻微,仅表现为其他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 如果手足口病患者出现了咳嗽症状,需要密切观察咳嗽的频率、程度、有无痰液以及痰液的颜色和性状等。如果咳嗽持续加重,伴有呼吸困难、喘息、高热不退等情况,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合并了其他并发症,如肺炎等。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治疗手足口病的同时,对于咳嗽症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对症处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让患者多喝水等,以缓解咳嗽带来的不适。
823
2024-10-18
儿童流感的主要症状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儿童流感的主要症状包括鼻塞、咽痛、咳嗽、发热、肌肉酸痛等。家长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儿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发热: 发热是儿童流感较为突出的症状之一,体温往往会迅速升高,可达到38℃甚至更高,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惊厥。这种发热通常会持续数天,且体温波动较大,即使使用退热药后,体温可能也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升。 2、鼻塞: 流感病毒感染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从而引起鼻塞,感觉鼻子不通气,呼吸不畅,只能用嘴巴呼吸。这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导致其在睡觉时容易惊醒、哭闹,还可能会影响食欲。 3、咽痛: 感到喉咙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所以可能会抗拒进食固体食物,甚至连喝水都会觉得疼。检查时可以看到咽部发红、肿胀,还可能伴有扁桃体肿大。 4、咳嗽: 初期可能是干咳,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有痰的咳嗽。咳嗽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只是偶尔咳嗽几声,而有的则会咳嗽得比较剧烈,尤其是在夜间,咳嗽可能会加重,影响睡眠。长时间的咳嗽还可能会导致胸部疼痛或不适。 5、肌肉酸痛: 流感病毒感染后,还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这种酸痛可以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四肢肌肉、腰背肌肉等。感到身体乏力,活动时肌肉疼痛加剧,不愿意走动或玩耍,只想躺在床上休息。 除了需要积极治疗外,还需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加强保暖。
1116
2024-10-18
手足口病可以吃冰的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不可以吃冰的。主要是因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患儿在患病期间身体处于较为虚弱的状态,消化系统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吃冰的食物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内通常会有疱疹或溃疡,这些病变部位本身就已经疼痛敏感,冰的食物会进一步刺激口腔黏膜,导致疼痛加剧,使患儿更加痛苦,从而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从胃肠道的角度来看,冰的食物会引起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患儿在患病期间,消化功能本就可能减弱,食用冰的食物后,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不仅会影响患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能因为胃肠道的不适而加重患儿的整体不适症状,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手足口病可能会引起一些全身性的症状,如发热等,此时身体的代谢需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来支持恢复。吃冰的食物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调节,对病情的好转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说,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冰的食物更为敏感,食用后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即使是病情较轻的患儿,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冰的食物,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促进身体的康复。 在患病期间,家长应注意为患儿提供适宜的饮食,鼓励患儿多喝温水,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粥、水果泥等。同时注意口腔卫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1242
2024-10-18
婴儿乳糖不耐受能吃母乳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婴儿乳糖不耐受一般可以适量吃母乳。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肠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从而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乳糖,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儿来说,确实可能会引发一些不适。但是母乳对于婴儿来说通常是比较理想的食物,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免疫物质,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对于轻度乳糖不耐受的婴儿,通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宝宝的症状。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减少每次摄入的乳糖量,减轻宝宝肠道的负担。同时,妈妈的饮食也可以适当调整,尽量减少食用高乳糖的食物,这样可能会使母乳中的乳糖含量有所降低。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添加乳糖酶制剂。在宝宝吃母乳前,先给宝宝服用乳糖酶,帮助分解母乳中的乳糖,从而减少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改变母乳喂养的前提下,较好地解决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但对于重度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可能单纯的母乳喂养会导致严重的腹泻等症状,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这时可能需要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待宝宝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乳糖不耐受症状减轻后,可以再尝试逐渐恢复母乳喂养,同时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 在宝宝乳糖不耐受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重增长、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宝宝虽然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但体重增长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一般说明宝宝的营养摄入基本能够满足生长需求,可以继续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但如果宝宝出现体重不增、频繁哭闹、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合适的喂养方案。
956
2024-10-18
手足口病会高烧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病患者有可能出现高烧(高热),所以在患病期间要做好体温监测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舒适,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患病过程中,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情况。手足口病的发热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体温可能在37.5-38.5℃波动,属于低热或中度发热。但是有些患者,特别是病情相对较重或自身免疫力较弱的儿童,体温可能会上升到39℃甚至更高,达到高热状态。 手足口病患者出现高热,主要与病毒感染后引发的身体免疫反应有关。当肠道病毒侵入人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来对抗病毒。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如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调节体温中枢,使体温升高。高热的出现也可能提示病毒在体内的活跃程度较高,或者身体对病毒的反应较为强烈。 高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和潜在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高热可能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睡眠质量。持续的高热还可能引起脱水,因为在发热过程中,人体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会导致水分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出现口干、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高热还可能对身体的一些器官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加重心脏负担等。 手足口病患者在出现高热症状时,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帮助降低体温。同时要让患者多喝水,以补充水分和促进新陈代谢。如有必要,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其他症状,如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头痛、呕吐、抽搐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743
2024-10-18
手足口胳膊上也会长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手足口病)胳膊上不一定会长皮疹或疱疹等。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典型的症状特征通常是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而手部的皮疹多发生在手掌、手背,表现为散在的或成簇的小水疱,疱疹内液体较少,疱壁周围有红晕。足部的皮疹则主要出现在足底,也可分布于足背、脚趾间等部位,形态与手部皮疹相似。 虽然胳膊等部位并非手足口病皮疹的典型好发部位,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比如当病毒感染较为严重,或者个体的免疫反应较为特殊时,可能会在胳膊等其他非典型部位出现少量的皮疹。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胳膊上出现的皮疹也需要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皮疹相鉴别,例如蚊虫叮咬、过敏反应、水痘等。蚊虫叮咬的皮疹通常形态较为单一,多为局部红肿伴瘙痒,中央可见叮咬痕迹。过敏反应的皮疹形态多样,可伴有剧烈瘙痒,常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等;水痘的皮疹则一般先发于躯干部位,呈向心性分布,皮疹形态多样,包括丘疹、水疱、结痂等同时存在。 对于手足口病的诊断,不能仅仅依据皮疹的分布部位来判断,而是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等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建议。 同时,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注意做好孩子的防护措施,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等,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即使孩子胳膊上没有出现皮疹,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确保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631
2024-10-18
手足口病可以玩水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病是否可以玩水,需根据疱疹是否破裂而定。手足口病患者在患病期间,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其中疱疹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 当手足口病患者身上的疱疹未破裂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接触水,比如用温水轻轻擦拭身体,保持皮肤清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的舒适感,也能减少细菌在皮肤表面的滋生。适当清洁还可以缓解因患病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让患者感觉相对清爽。 在水温适宜、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短时间的手脚接触水,例如在洗手、洗脚时稍微让水没过患病部位,一般不会对病情造成严重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接触水的时间不宜过长,频率也不宜过高,并且要确保水质清洁,避免污水接触到疱疹部位,引发感染。 如果疱疹已经破裂,则不建议玩水。因为破裂的疱疹会形成创面,此时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更容易侵入人体,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感染,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延长病程,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局部皮肤感染加重、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破裂的疱疹在接触水后,可能会因为水分的刺激而引起疼痛加剧,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当疱疹破裂时,应尽量保持疱疹部位的干燥和清洁,可以使用碘伏等温和的消毒剂轻轻擦拭消毒,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进行适当的包扎,以保护创面,促进其愈合。 在手足口病患病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同时要做好其他方面的护理工作,如合理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注意隔离,避免患儿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等。
1464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