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医生
已实名认证执业证编号 1413******1443
李志强主治医师肿瘤科
三甲临沂市人民医院
肿瘤、鼻咽癌、大肠癌、乳腺癌、胃癌、宫颈癌、恶性肿瘤、肝癌、淋巴瘤、子宫内膜癌、胰腺癌
李志强,临沂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生。擅长肿瘤科常见疾病治疗与诊断,如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胃癌、鼻咽癌、大肠癌等。
关注
昨日浏览
总浏览
纠错

李志强医生的问诊服务

在线问诊30元/24小时
通过图文/电话/视频在线问医生
去问诊
近期19人咨询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李志强的预约挂号
临沂市人民医院
第一执业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李志强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临沂市人民医院”进行预约;
2.
微信小程序: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临沂市人民医院”进行预约;
3.
电话:可拨打0539-8200169进行预约;
4.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李志强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李志强同科室医生

李志强的科普

李志强医生共发布了15篇科普内容
男孩青春期乳房异常发育
2023.11.30
今天遇到一个16岁的男孩乳房异常发育的患者,父亲领着孩子来看病,因为孩子乳房异常发育,导致孩子自卑不敢光膀子,洗澡的时候也不敢去公共浴池,一直避讳自己的家人,还好其父亲偶然发现孩子的异常,今日带其来门诊就诊,了解病情后给孩子做了思想工作,告诉他这是青春期激素异常分泌,经过一段时间是可以自愈的。   现在给大家科普一下儿童青春期乳房异常发育的基本情况:   男性青春期乳房发育是指男性在青春发育时,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所导致的一侧或两侧乳腺的增大。一般发生在12~16岁,增大的乳腺组织一般不超过3cm,可能是不对称的,并有轻度触痛,大多持续12~18个月,随男性性发育的成熟而逐渐缩小至消失,也有的持续2~3年,甚至长期存在。   病因:   男性青春期乳房发育,一般认为是由于青春期时出现一过性雌激素与雄激素的不平衡导致,雌激素先达到成年期水平,而雄激素较晚达到成年期水平。但需要鉴别以下疾病:   1、药物因素   如雄激素、合成类固醇激素、雌激素、酮康唑等。   2、性腺功能减退和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睾酮生物合成酶缺陷及由于感染、化疗、外伤导致睾丸功能异常多伴有男性乳房发育。其中一个重要病因是克氏综合征。   3、性腺外组织对雌激素前体芳香化作用增强   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肝病、甲亢等。 4、睾丸肿瘤及女性化肾上腺皮质肿瘤   病人可伴有男性乳房发育。是由于肿瘤组织产生过多雌激素及周围组织芳香化作用增强所致。
李志强主治医师
6723
80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2023.10.29
1、偏头痛。约见于1/3的病人,头痛剧烈且部位较固定,服用止痛剂无效。头痛是由癌组织侵犯或压迫颅神经所引起。   2、单侧鼻塞。早期来多不明显,随着肿瘤的长大而呈现进行性加重。它与感冒不同,表现为单侧鼻塞,且抗感冒治疗无效。   3、单耳部症状。癌肿组织增大,侵犯耳咽管可引起中耳炎,引起耳部疼痛、耳鸣、听力减退、若压迫咽鼓管咽口时,使鼓室内外压差变化增大,可加重耳鸣症状。   4、鼻腔出血。鼻涕中带血常是鼻咽癌的信号。   5、复视。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复视占6.2%~19%。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6、面麻。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面部皮肤麻木占10%~27.9%。   7、鼻塞。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出现鼻塞。肿瘤较小时,鼻塞较轻,随着肿瘤长大,鼻塞加重,多为单侧性鼻塞。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七)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为60.3%~86.1%,其中半数为双侧性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23.9%~75%)。有少数病人鼻咽部检查不能发现原发病灶,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这可能与鼻咽癌原发灶很小,并向粘膜下层组织内扩展有关。   8、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   9、眼险下垂、眼球固定。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   10、远处转移。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约在4.8%~27%之间。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时转移多见。   11、伴发皮肌炎。皮肌炎也可与鼻咽癌伴发,故对皮肌炎病人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   12、停经。作为鼻咽癌首发症状甚罕见,与鼻咽癌侵入蝶窦和脑垂体有关。   所以,大家发现家里的亲人或者朋友有这些症状的,一定要引起重视才对,第一时间去耳鼻喉科就诊,不要轻易的到诊所里打所谓的消炎药或者中药等,以免贻误了治疗时机。
李志强主治医师
1.28万
47
全面了解“肠化生”
2023.10.21
很多患者一看到胃镜活检病理报告“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度萎缩伴轻度肠化”等字眼,就忧心忡忡,如临大敌,好像癌症明天就要来临。这样精神焦虑紧张,恐惧害怕,乱用药物,反而加重了病情。   那么,肠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就要癌变了?查出来有肠化该怎么治疗?    一、什么是肠化?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了。   简单地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器官各司其职,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但当胃黏膜细胞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后,本是同根生的胃肠黏膜上皮结构出现了一定改变,越长越像邻居家肠黏膜的孩子了。看上去,就像肠黏膜长错了地方,本该长在肠道上长的结构却出现在了胃黏膜上,就像一片草地长出了树木,树木就显得很突出。    肠上皮化生分为三种分类方法:   1、这是一种:   (1)完全性小肠化生;   (2)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3)完全性结肠化生;   (4)不完全性结肠化生。   2、根据化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   3、还有着一种分法:   Ⅰ型: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Ⅱ型: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与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混合存在;   Ⅲ型: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较常用的为第一种。    胃镜及活检病理   慢性浅表性胃炎(生理性);B,慢性浅表性胃炎(HP+);C,慢性萎缩性胃炎;D,肠上皮化生    二、不是所有的肠化都会癌变   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简称为肠化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高龄人更为多见。肠上皮化生常常合并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随着胃病检查的普及及技术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与研究,认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   根据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统计,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10%~23.6%,而发生癌变的概率低于3-5%。    肠化的内镜表现   人们发现,事实上,与胃癌有密切关系的不是萎缩、肠化,而是一种被称为“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就是一种胃粘膜腺体细胞的异常增生性病变。   所以,现在的共识是,当你做完胃镜病理检查后,如果是萎缩性胃炎或/和肠化,大可不必再“忧心忡忡”,只有当发现有异常增生时,才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治疗(内科、内镜、外科等)。   也就是说,100个慢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的,只有不到3-5个病人会发生不好的变化。所以要克服“恐癌”现象。    三、哪种肠化容易癌变?   教科书上一般认为,肠上皮化生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肠上皮化生的下一步便是朝恶性方向发展的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阶段。而且,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粘膜尚可完全恢复正常或可能部分恢复,而在肠上皮化生阶段才根除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是无法或者很难逆转的。   一般地说,小肠型化生或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好,见于各种良性胃病,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且化生随炎症发展而加重,认为该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与胃癌关系不大。   而大肠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较低,但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较高,说明该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仅仅是有一定关系!   实际上,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临床很常见,原因多种、类型多样、本身也不会引起任何不适感。即便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损伤引起者,它与萎缩仍然同属一个生物学阶段,多数停滞不前,仅极个别最终发展成胃癌。临床只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全胃有明显萎缩的肠上皮化生患者进行定期胃镜随访,即可防患于未然,对于急于逆转的患者,也可以选择中医药治疗,效果也比较乐观。   所以,对于报告中的肠化生描述,以及网上“癌前病变”的说法,大可不必整天提心吊胆,草木皆兵。   目前认为:不完全型、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但它们恶变需要外界进一步刺激和一定的时间。   目前的假设是:胃粘膜腺体的颈部干细胞具有多方面分泌的潜能,在正常时它可以分化成各种胃粘膜的成熟上皮细胞。   从肠化生过渡到胃癌的经历,大体是这样: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小肠型肠化→不完全大肠型肠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过程。从出现肠化发展到胃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成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在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若能及早识别和及早干预,也是一种防止胃癌的有效途径。   统计显示,“肠化生”发生癌变的概率为<5%。所以要克服“恐癌”现象。尤其对于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小肠型化生,更不必惊慌。    四、查出肠化了需不需要治疗?   对于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小肠型化生,不必过分惊慌,但对于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型化生应高度重视,密切随访,建议每6~12个月随访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一旦进展为不典型增生,才建议手术或者镜下干预治疗。   一般肠上皮化生都是和萎缩性胃炎相伴相行,若萎缩性胃炎治疗后好转,肠化生的现象也会随着减少。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就是治疗肠上皮化生。   但如果肠化生进一步发展为“异型增生”时,其癌变概率就明显升高。因此对于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型化生应重视,需胃镜随访,建议每1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同时,内镜医生精准取检,病理医生精准描述,给予精准的相应的分型,才有利于临床医生综合评判,指导患者随诊并能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   所以,一般单纯肠化生不必过于紧张,胃镜复查一年一次,一旦发现“异型增生”时,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可以防止胃癌的发生。    五、查出肠化了该怎么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   经过适当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进展。部分患者胃黏膜萎缩可得到逆转,但胃黏膜萎缩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可逆转点,超过该点就难以逆转;肠化生似乎难以逆转,但可以延缓、阻止肿瘤的发生。   一般肠上皮化生都是和萎缩性胃炎相伴相行,若萎缩性胃炎治疗后好转,肠化生的现象也会随着减少。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就是治疗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是继发于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把炎症治好,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你的胃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   消除胃黏膜损害因素   (1)根除HP感染,可以延缓或阻止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   (2)控制胃酸,如:H2受体阻止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等),适宜于高胃酸病人。但长期大剂量制酸治疗,反而会加重胃黏膜的萎缩。   (3)#控制和改善胆汁反流,适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如:胃动力药(莫沙比利)、吸附胆汁的药物(铝碳酸镁)   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这是治疗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主要药物。如:硫糖铝、尿囊素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等。   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度;适量补充叶酸,可以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组织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中医中药治疗,根据相关报道,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肠化是至少可以维持现状的;也有报道称中成药胃复春、摩罗丹等联合维生素b族逆转萎缩有较好疗效。   总之:   Ⅰ型一般不具有恶性风险;   Ⅱ型介于Ⅰ、Ⅲ型之间。   Ⅲ型具有较高的恶变风险。   研究发现:Ⅲ型患胃肿瘤的风险比Ⅰ、Ⅱ型要高5~10倍。   另外,肠上皮化生的范围和癌症发生的风险也有关系。   全胃各部位的组织标本中,检出有肠上皮化生的标本越多,胃病变范围越大,发生癌症的风险也越高。   病人做胃镜检查,通过放大内镜可以初步判断有无肠上皮化生,精准、多点活检,病理染色进一步明确肠上皮化生类型和肠化范围。   肠上皮化生Ⅰ型和Ⅱ型,2~3年复查胃镜一次;   Ⅲ型则需要0.5~1年复查胃镜一次,并加病理活检。   一旦随访发现发展为早癌或癌前病变,可以及时在内镜下切除,病人恢复快,一般预后良好。
李志强主治医师
1.69万
87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肿瘤内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肿瘤内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