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的科普
正确评估及处理儿童发热
王慧
主治医师
儿童消化与肾病科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急诊原因。发热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疾病,需要积极寻找发热背后的原因,遇到发热的患儿,及时评估患儿病情,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非常关键。    1、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腋温≥37.5℃或肛温≥38℃定义为发热。    2、儿童体温测量   测量体温有很多方法,如肛温、口温、腋温、耳温、额温,总体来讲,肛温比较准确可靠。   肛温:适用于婴幼儿,测量结果准确,但患儿家长较难接受,且安全性不高。   口温:测量需要口腔闭合一段时间,适用于大龄儿童及成人,测量结果准确,温度计有被咬断的风险。   腋温:最传统的方式,测量简单,测量时为保证准确度,需要让患儿保持安静,将腋窝的汗擦干,测量时间为5分钟。   耳温:使用红外线测量耳内鼓膜体温,近年来比较流行,耵聍较多时,测量准确度会受到影响。   额温:额头皮肤温度受环境影响较大,测量结果不准确。    3、儿童发热分度   低热   37.5℃~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4、儿童发热原因   儿童最常见的发热原因是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感染或消化系统感染。    5、儿童发热好处   (1)体温升高至38℃-40℃时,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2)加速体内化学化学反应速度,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及代谢能力;   (3)发热是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帮助医生尽早诊断疾病。    6、发热何时就医   (1)<3个月小婴儿体温>38℃;   (2)体温>40℃的所有儿童;   (3)抽搐、嗜睡或烦躁;   (4)头痛、腹痛、频繁呕吐或腹泻;   (5)不明原因皮疹;   (6)基础疾病儿童,如心脏病、免疫系统缺陷、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等;    7、儿童发热治疗   (1)物理降温:慎用,国内指南均不推荐;   (2)退热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个月及成人,10-15mg/Kg.次,4~6小时可重复使用;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及成人,5-10mg/Kg.次,6~8小时可重复使用。   儿童退热的目的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退热药物不建议短时重复使用,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发生肝肾功能损害;不建议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联合应用;不推荐糖皮质激素用于儿童退热;退热药物不能有效预防惊厥的发作。
4418
95
2023-09-26
儿童腹痛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王慧
主治医师
儿童消化与肾病科
腹痛是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多为腹腔脏器和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引起,也可由腹外疾病引起;诊断是治疗的依据,因此提高腹痛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快速性尤为重要。   儿童腹痛的特点   儿童对腹痛的叙述不清,不能很好地表达腹痛的部位、性质和事件,诊断和治疗会有困难。特别要指出,急腹症必须紧急处理,如果诊断贻误或处理不当会危及患儿的生命。   婴儿:表述腹痛为一大难题,面部表情与疼痛程度相关,表现为:皱眉、挤眼、鼻孔膨大、噘嘴、口角歪斜和下颌颤动,哭闹的频率、声调与受惊或发怒时的“哭声”不同;   幼儿、学龄前儿童:已具有初步的腹痛表述能力,但准确性差,评估时仍需慎重;   学龄前儿童:表述腹痛较为准确,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痛的局限化趋于明显,个别学龄期患儿应谨慎除外“伪病”,曾被称之为“拒学性腹痛”,属小儿心理障碍范畴。   常见疾病:    一、急性阑尾炎   多见于4-12岁儿童,起病时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6-12小时后转移到固定性右下腹疼痛;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右下腹明显压痛,血白细胞、CRP升高;儿童常见的急腹症,需及时医院就诊。    二、急性胃肠炎   有进食刺激性食物或不易消化食物的诱因,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    三、肠梗阻   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和腹痛,同时伴有呕吐食物或胆汁,并停止排便排气;腹部正侧位摄片可明确诊断。    四、肠套叠   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起病急,突然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反复腹痛,缓解期间安静如常,伴果酱样大便、腹部肿块;肠套叠彩超有助于诊断。    五、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发生于感冒时,除发热、流涕、咽痛症状外,患儿脐周有疼痛,待患儿感冒好转后,腹痛会逐渐消失。    六、肠痉挛   属于功能性腹痛,腹痛的程度不等,重的可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全身情况较好,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儿童腹痛缓解或消失。    七、肠蛔虫症   多由于儿童饮食卫生习惯所致,患儿常有反复脐周疼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还有磨牙、睡眠不安、易怒等表现,应用驱虫药后,腹痛可消失。    八、过敏性紫癜   近年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增多,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皮肤紫癜,多分布于下肢及臀部,伴有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以脐周及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腹部软,可有腹泻、便血,需及时医院就诊。    九、泌尿系疾病   泌尿系感染、结石均可引起腹痛,体格检查腹部体征不明显,尿常规改变有助于诊断;阴囊急诊如睾丸及附件扭转,有时也会因主诉为腹痛就诊,如延误诊断和治疗超过6小时,将带来睾丸坏死切除的不良后果。    十、小儿排便紊乱   包括婴儿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功能性粪滞留、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4380
69
2023-06-26
孩子得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怎么办?
王慧
主治医师
儿童消化与肾病科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常以“腹痛”就诊,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近年来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和家长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发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一、病因   儿童肠系膜有丰富的淋巴结,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最明显,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好发部位,一般认为多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   儿童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所以呼吸道及胃肠道的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症。    二、临床表现   发病前常有咽痛、乏力等前驱症状,继之发热、腹痛、呕吐,有时可伴腹泻或便秘。由于病变主要累及末端回肠及回盲部的肠系膜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及脐周痛最为常见,腹痛性质常不确定,多表现为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疼痛。    三、诊断   主要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目前没有统一的公认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诊断目前无统一标准,国内大多数报道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最长直径)≥10mm或短轴(最短直径)≥5mm。    四、治疗   单纯腹腔淋巴结肿大,无需应用抗生素;但对于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根据患者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超声检查复查淋巴结变化,绝大多数情况下,肠系膜淋巴结变小或恢复正常,甚至消失。    五、预后   属于自限性疾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继发于胃肠道炎症之后,一般情况下,这种肠系膜淋巴结属反应性增生或肿大,在炎症消除、外界刺激因素消失后淋巴结肿大会恢复正常,是可逆的。因此平时注意预防感冒发热和注意饮食规律。
5241
95
2023-01-24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