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莹莹的科普
流产后半个月还有少量血怎么回事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流产后半个月阴道还有少量出血有以下几种情况:1.体质虚弱,平常气血亏虚,目前要注意休息,禁止性生活,可以口服生化汤活血化瘀,促进子宫恢复;2.宫腔内有残留胚物,说明没有流干净,根据残留物的多少决定是口服药物还是2次清宫,这个需要医生决策;3.宫腔感染,一般血常规提示白细胞高,且有发烧,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
1.30万
50
女人湿气重的危害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女人一生离不开经、带、胎、产。如果女性湿气较重会有很大危害。首先对于月经会有影响,可能会出现经期浮肿、经期泄泻、月经推后、多囊卵巢综合症、闭经等,月经不调就有可能会导致不孕,因湿气缠绵难愈,故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对于白带的影响,湿气较重的女性白带量会增多,有异味,还会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产后的女性湿气重会在产后出现身痛、关节疼痛,落下月子病。
9.60万
50
宫颈筛查后2天可同房吗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宫颈筛查一般是指宫颈TCT和HPV检查,宫颈TCT又叫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检查时是用刷子刷取细胞,宫颈管粘膜会有轻微的损伤,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做完检查之后会有阴道少量的出血,这个是正常的。如果说宫颈筛查后2天,阴道有少量的褐色分泌物,甚至出血,是不建议同房的。因为同房可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如果没有出血则可以同房。
2.44万
50
为什么怀孕是从末次月经算起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因为每个人的月经周期不同,有些人28天,有些人30天,这样的话排卵期也不确定,所以临床上一般是按末次月经计算怀孕的时间。如果按排卵期算怀孕的话,很多人不确定时间,而且有些人在排卵期同房可能不止一次,没法精确的计算,所以要按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当然这个是针对月经比较规律的人来说,如果女性的月经周期不规律,可以通过做B超检查算出怀孕的时间。
7.07万
50
流产后经量太少怎么办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流产后月经量太少,可以吃点补肾的药,中医上认为肾主生殖,吃补肾的药,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西医上来说,可以吃点补佳乐、维生素E胶囊。如果吃药还不见好转的话,建议做个宫腔镜检查,看看有没有宫腔粘连,因为人工流产术可能会损伤到内膜,造成宫腔粘连或者宫颈管粘连。如果有粘连的话,需要做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再用药调理月经。
4.54万
50
中医能治卵巢囊肿吗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中医是可以治疗卵巢囊肿的,但前提是非手术治疗的范围。中医治疗卵巢囊肿可以通过口服中药、中药灌肠、微波治疗、中药敷肚子、艾灸等综合治疗,还可以口服中成药,如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金刚藤胶囊、康妇炎胶囊等。治疗过程中根据囊肿的大小、患者的年龄、以及患者对生育的要求等区别对待,治疗疗程一般为3个月。
3.60万
50
血瘀型月经不调症状是什么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女人以血为本,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均可引起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多或少,颜色紫暗,有血块,不通则痛,故伴有痛经,小腹痛如针刺,血块排出后腹痛明显缓解。有些人月经期还有头疼,月经淋漓不尽或排卵期出血,闭经。还会出现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血瘀型月经不调的人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经期可以用中药泡脚,平常注意调畅情志。
9.79万
51
5cm的子宫肌瘤要手术吗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5cm的子宫肌瘤是否需要手术,是根据子宫肌瘤生长的部位、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有无症状决定的。首先,子宫肌瘤有3个部位生长:第1、是往子宫外生长叫浆膜下子宫肌瘤,第2、是子宫肌壁间的肌瘤,第3、是往宫腔内生长的叫粘膜下子宫肌瘤。如果这个5cm的子宫肌瘤是粘膜下的子宫肌瘤,患者一定要做手术,如果不是,可以定期复查。如果因为子宫肌瘤引起腹痛、便秘、尿频、尿急、异常子宫出血,或者因为肌瘤引起不孕或反复流产的患者是需要考虑进行手术的。绝经后的患者子宫肌瘤是可以萎缩的,如果没有症状,可以定期复查,暂不考虑做手术。
8.67万
50
卵巢囊肿和宫外孕有啥区别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卵巢囊肿是卵巢上长了肿物,一般做B超时可以发现卵巢上有包块,病人平常有腹痛或月经不调的症状,或没有症状体检时发现,有良性、恶性之分。宫外孕是孕卵着床在宫腔以外的地方,B超也可以看到附件上有包块,但病人通常有停经的病史,尿和血HCG(+),有些人有腹痛或者阴道出血。区分这两者可以通过做B超及查血HCG进行鉴别。
3.06万
50
中医能治好盆腔炎吗
宋莹莹
主治医师
妇科
慢性盆腔炎经过中医的治疗大多可以治好。慢性盆腔炎一般是由急性盆腔炎迁延反复不愈引起的,病程比较长,进行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一般患者可以口服中药,用中药灌肠、行微波治疗,还可以用中药封包以后外敷在下腹部以及隔物灸等,一般都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是盆腔炎的症状容易在生气或者劳累、同房以后加重,且容易反复。平常患者要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情,坚持锻炼身体,避免过度劳累。
1.47万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