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低压高吃的十大食物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低压高可适当多吃芹菜含芹菜素可舒张血管、降血压,茄子有维生素P能稳定血压,菠菜含铁和维C,香蕉补钾,苹果含果胶和钾等,日常适当吃对自身健康有一定好处。
1、芹菜:
芹菜富含芹菜素,它能起到一定的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压,芹菜中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从而改善血液黏稠度,间接对降低舒张压有利。
2、茄子:
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这种物质可以增强人体细胞间的黏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其通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对于稳定血压尤其是舒张压有很好的效果。
3、洋葱:
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它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洋葱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可以把洋葱凉拌或者和其他蔬菜一起炒。
4、大蒜:
大蒜中的大蒜素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减轻血管壁的压力,它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能防止血管内皮损伤,对舒张压高的情况起到改善作用。
5、菠菜:
菠菜富含铁、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铁可以预防贫血,保证血液的正常运输功能;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血管的韧性。
6、香蕉:
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减少体内水钠潴留,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每天吃1-2根香蕉,能辅助调节血压。
7、苹果:
苹果富含果胶,果胶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苹果中的钾等矿物质也有助于平衡血压。
8、海带:
海带中的褐藻胶、昆布素等成分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从而缓解血管压力,有助于降低舒张压。
9、木耳:
木耳有抗凝血的作用,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它还含有铁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控制血压有益。
10、燕麦:
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血液中的脂质成分,而且燕麦是低脂肪、低糖的食物,能够帮助控制体重,减轻心血管负担,对于舒张压高的人群比较合适。
低压高时,饮食需注意,应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品、咸鱼、咸肉等,过量盐分会使血容量增加,加重血压升高;减少高脂肪食物像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它们易致血脂升高、动脉硬化;限制高糖食物,比如糖果、甜饮料,以防肥胖与血糖异常影响血压。
低压高的日常注意事项
要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
适度运动,选择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和缓解压力。情绪管理也很关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可通过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舒缓情绪。
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使血压升高且不利于血压控制,还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寒冷季节,血管收缩易导致血压波动,所以要根据天气增减衣物。
670
心脏疼心慌气短胸闷是怎么回事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疼心慌气短胸闷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惊恐障碍可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这些症状,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还有呼吸系统疾病都可能是诱因。
1、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和惊恐障碍是引发这些症状的重要心理因素,在焦虑状态下,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使心跳加快,出现心慌,患者会过度关注自己的呼吸,导致呼吸变得急促、气短,胸部也会感觉闷胀。
惊恐发作时,症状会更加明显,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伴有濒死感,心脏疼痛、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同时出现,这是因为身体的应激反应被过度激活,虽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但这些躯体症状却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2、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心病是引起这些症状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当心肌缺血时,就会出现心绞痛,表现为心脏部位的疼痛,可伴有心慌、气短和胸闷,尤其是在体力活动增加、情绪激动时,心脏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症状就会加剧。
2、呼吸系统疾病
肺部疾病常常会引起气短和胸闷,进而可能伴有心脏部位的牵涉痛,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气道出现阻塞,气体交换受阻,会感觉呼吸困难、气短。由于肺部和心脏在胸腔内位置相邻,肺部的病变可能会压迫或者影响心脏,产生胸闷和类似心脏疼的症状。
若出现心脏疼、心慌、气短、胸闷,应及时就医,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加重症状,可先到心内科就诊,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排查心血管问题。若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症状,可能需呼吸科会诊,若怀疑是心理因素,可寻求心理科帮助,就医过程中如实告知医生症状发作的频率、程度和相关情况,便于准确诊断。
心脏疼心慌气短胸闷的缓解方法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这样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尝试做深呼吸,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使身体和情绪平静下来。
如果周围环境空气流通不好,尽量转移到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上衣领口的扣子或拉开拉链,保持呼吸顺畅,有条件的话,可以吸氧来缓解气短和胸闷的症状。
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头晕、出汗、眼前发黑等情况,可呼叫急救人员。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减少这些症状的发作也很关键。
平时可学习一些简单的放松训练如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引起的不适,对心脏功能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1433
女性心脏早搏的原因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女性心脏早搏原因包括生理、情绪和疾病因素,生理上,生理期激素变化、孕期血容量增加和子宫挤压心脏可致早搏,情绪方面,长期负面情绪或情绪突变可引发,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甲亢也会导致。
1、生理因素
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波动可能会对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产生影响,使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改变,从而导致心脏早搏。
在孕期,女性身体的血容量会大幅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脏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其跳动节律可能受到干扰,引发早搏,随着孕期进展,子宫增大还会向上挤压心脏,改变心脏的位置和周围压力环境。
2、情绪因素
女性相对来说情感更加细腻,情绪波动较大,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或抑郁的情绪中,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加快心率,使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衡。情绪的突然变化如遭受重大的情感打击或惊喜等,也可能使心脏电信号传导紊乱,产生早搏现象。
3、疾病因素
冠心病:女性患有各种心脏疾病时,早搏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例如冠心病,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的代谢和电活动会发生紊乱,容易产生异位起搏点,引发早搏。
心肌病:多数情况下,心肌病同样会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使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改变。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在女性中也较为常见,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使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导致心脏早搏。
若女性出现心脏早搏,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详细告知医生自身症状,如早搏的频率、有无心悸等,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和用药情况。若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更要重视,带上以往的病历资料,配合医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女性心脏早搏的处理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饮食上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控制盐和咖啡的摄取量。心理调节至关重要,通过听音乐、冥想、与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对于有明确病因的应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若早搏频繁且症状明显,可能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来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1020
心衰最多活几年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衰患者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从心衰类型看,急性心衰及时救治可保命,延误则可能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慢性心衰控制好可存活3-10年,不佳则1-2年恶化,心功能分级和有无合并症也对生存期有明显影响。
1、心衰类型:
急性心衰:如果是急性左心衰等发作,若能在1-2小时内及时有效救治,缓解症状,患者可能不会明显影响寿命。但如果病情严重且救治延误超过6小时,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
慢性心衰:病情发展相对缓慢,经过良好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可能存活3-10年甚至更久。然而,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可能在1-2年内病情恶化。
2、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Ⅰ-Ⅱ级:这一阶段患者心功能受损较轻,通过规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可能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期,可存活5-10年甚至更久。
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心功能严重受损,随时可能出现急性加重情况,生存时间可能仅为1-3年,即便积极治疗,也可能因严重并发症在6个月-1年内危及生命。
3、合并症情况:
无严重合并症:如果患者没有糖尿病、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合并症,积极治疗心衰,可适当延长生存期3-5年。
有严重合并症:合并多种严重疾病会使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增大,心衰症状更易加重,从而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1-3年。
心衰患者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激动等不良情绪加重心脏负担。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测量体重,若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警惕病情变化。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湿润,为患者创造舒适环境。
心衰的治疗
药物治疗,通过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症状,降低心脏负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改善心脏重构,而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正性肌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要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减少水钠潴留。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适度运动,提高耐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对于严重的心衰患者,可能需要借助器械辅助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部分终末期患者可能需要心脏移植来改善病情、延长生命;要积极治疗可能加重心衰的其他疾病。
605
窦性心动过缓会自愈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动过缓能否自愈需分情况,从病因看,生理性原因如运动员等情况,身体稳定时可视为正常,类似自愈,病理性因素如窦房结功能障碍等引起的则难自愈。从病情程度看,轻度者调整生活方式可能恢复,严重者需治疗。
1、主要病因:
窦性心动过缓有些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比如运动员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他们的心脏功能较强,心脏跳动次数本身就可能低于正常范围,这种情况下,只要身体状态维持稳定,一般可以视为正常现象,不需要特别治疗,从部分程度上可以说是自愈。
但若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窦房结功能障碍、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很难自愈,因为这些疾病会持续对心脏的传导系统或者调节机制产生不良影响,必须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2、病情程度:
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例如心率在50-60次/分钟,且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等,使心率有所恢复。
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分钟,并且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需要药物治疗或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很难自行恢复正常。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日常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因脑供血不足引发意外。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天气,减少寒冷对心脏的刺激。要注意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干扰,以免引起心脏应激反应,加重病情。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而规律的睡眠对于心脏功能的稳定非常重要,能让心脏得到良好的休息。
饮食方面要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为心脏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支持。
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但也不能完全不运动,可以选择如散步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地增强体质。
情绪管理也不容忽视,要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激动等不良情绪,减少对心脏的刺激,要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700
血压不稳三大原因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血压不稳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如生活习惯、情绪波动和生理节律,病理因素如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和其他疾病,以及用药因素如药物选择不当和用药不规范等。
1、生理因素:
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过度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循环系统,使得血压难以保持稳定。
情绪波动:情绪与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以及短期的剧烈情绪波动都可能引起血压的波动,保持平和的心态对于稳定血压至关重要。
生理节律:人体的血压具有一定的生理节律性,通常呈现双峰一谷的分布特点,即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血压高峰,夜间则相对较低。这种节律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血压的短暂波动。
2、病理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这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高血压状态,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且难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完全控制,往往需要药物治疗。然而,即使在治疗过程中,血压也可能因多种因素而出现波动。
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状态,如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导致血压出现明显的波动。
部分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血管疾病,如心房颤动、心律失常等以及脑供血不足等也可能引起血压的不稳定。
3、用药因素:
药物选择不当:有些短效或中效的降压药物由于维持有效降压时间较短,可能导致血压的忽高忽低。对于需要长期控制血压的患者,选择长效降压药物更为合适。
用药不规范:如服药不按时、不按量,有时吃有时不吃,或者当血压一下降就马上停药,这些不规范的用药行为都会严重影响血压的稳定性。
血压不稳者日常要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快速站起或蹲下,防止血压骤变。注意环境温度变化,过冷过热都可能影响血压。减少咖啡、浓茶摄入,可能刺激神经使血压波动。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血压稳定。
血压不稳的治疗
针对生理因素导致的血压不稳,治疗重点在于调整生活习惯。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应减少盐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同时限制烟酒的摄入;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
对于病理因素引起的血压不稳,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
用药方面也是治疗血压不稳的关键,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018
血压压差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血压压差大主要由年龄增长、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严重贫血、动脉硬化及心脏瓣膜疾病等因素引起,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针对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个体化措施。
1、原因分析: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血管壁的弹性逐渐减退,脆性增加,导致舒张压降低,而收缩压相对保持不变或略有升高,使脉压差增大。
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外周血管扩张,舒张压降低,使脉压差增大。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且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肌超负荷运转,出现心脏扩大、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引起脉压差增大。
严重贫血:严重贫血时,身体为了维持足够的氧供,会加快血液循环,导致收缩压升高,但由于血容量相对不足,舒张压可能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脉压差增大。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弹性减弱,心脏收缩时射出的血液不能有效被血管壁弹性回缩所缓冲,使得收缩压升高;而在心脏舒张期,由于血管壁弹性不足,舒张压降低,从而脉压差增大。
心脏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会导致左心室在舒张期不仅要接受左心房流入的血液,还要接受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反流回左心室的血液,使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增大,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
2、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压差增大,可使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舒张压,减少压差,具体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决定,并需遵医嘱使用,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手术治疗:对于因心脏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的压差增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主动脉瓣修复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
预防血压压差大,要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疾病。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重心血管负担。戒烟限酒,减少有害物质对血管的损害。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学会通过放松技巧舒缓压力,维持心血管健康。
血压压差大日常中的注意事项
要注重情绪的稳定,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因为情绪过激可能影响血压波动,影响压差,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在休息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使身体机能得到恢复,减轻心脏等器官的负担,对血压的稳定有益。
日常活动时,要避免突然用力或剧烈运动,防止血压急剧变化。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以身体能适应为宜。
饮食上,要控制盐的摄入,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取,避免加重血管负担;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513
疑似早搏是什么意思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疑似早搏指心脏在正常跳动中出现突然提前跳动,可能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导致,治疗时,功能性早搏主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缓解,而器质性早搏则需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针对原发病治疗。
1、疑似早搏的原因:
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熬夜、压力大、吸烟、饮酒、摄入过多咖啡因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或自主神经调节失衡,诱发早搏。
病理性因素:包括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可能直接损伤心脏结构或影响心脏电活动,导致早搏的发生。部分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也可能引起早搏,这通常与药物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有关。
2、疑似早搏的治疗:
一般治疗:对于功能性早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等。
药物治疗:如果早搏症状明显或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电活动来减少早搏的发生。
手术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症状严重的早搏,可以考虑采用射频消融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导入心脏病变部位,破坏异常电活动通路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如果早搏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血压、改善心肌供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疑似早搏患者日常需避免快速改变体位,防止心脏负担瞬间加重。避免过度屏气用力,减少对心脏的不良影响。要按医嘱定期监测心率、心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养护策略。
疑似早搏患者在日常中的注意事项
在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
休息与睡眠相当重要,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影响心脏节律。
情绪的稳定也对心脏健康有着积极影响,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或者抑郁的情绪状态,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助于心脏稳定跳动。
要适度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但也不能完全不运动,可进行一些舒缓的活动,如慢走等,以增强心脏功能。
885
高血压3极高危是什么意思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3级极高危是严重的高血压状态,血压极高且伴随多种高危因素,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原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和慢性疾病等,治疗需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以控制血压并降低风险。
1、原因:
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这些都会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容易发展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脂异常、肾脏疾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并增加心血管风险。
2、临床表现:
高血压3级极高危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如头痛、眩晕、视物模糊、心悸、气短等,这些都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所致。患者还可能伴随有靶器官损害的表现,如左心室肥厚、蛋白尿等。
3、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风险。
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3级极高危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利尿剂等,以尽快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日常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防止血压波动。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避免血糖波动影响血压。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保持身心放松。按医嘱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定期复诊。
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的日常养护
在环境适应上,要注意温度变化,过冷或过热的环境都可能影响血压,保持居住环境温度适宜。睡眠方面,要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每晚应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让身体在睡眠中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稳定血压。
日常活动时,动作要尽量舒缓,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快速起身或弯腰等,防止血压瞬间波动过大。在情绪管理上,要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避免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变化。
要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这有助于医生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管理病情。
534
多年高血压突然变低了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多年高血压突然变低,原因可能涉及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药物调整不当、内分泌疾病、心脏疾病及严重脱水或失血等,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补液、调整药物剂量及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1、原因:
环境变化:季节变换、天气变化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血压,例如夏季血管扩张,血压可能相对降低。
生活方式改变:如饮食结构的调整、体重减轻、运动量增加等,都可能导致血压自然下降。
药物调整不当: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若突然改变药物剂量或种类,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出现突然降低的情况。
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引起血压降低。
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血压下降。
严重脱水或失血:由于体内水分或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血压骤降。
2、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血压的长期稳定。
补液治疗:对于因脱水或失血引起的血压降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调整药物剂量:对于因药物调整不当引起的血压降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或种类,避免药物过量。对于因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血压降低,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恢复血压稳定。
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变换姿势。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防止血糖波动影响血压。避免去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感染风险。按医嘱定期复诊,根据身体状况调整养护方案。
多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变低的日常注意事项
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包括是否有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症状,因为这些可能是血压异常带来的身体信号。日常活动时要避免动作幅度过大或过快,防止因血压低引发摔倒等意外情况。
在休息方面,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机能的稳定恢复。睡眠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外界干扰影响睡眠质量。要注意保暖,寒冷可能会使血管收缩,影响血压状况。
在情绪上,要保持平稳,避免过度激动或紧张,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告知医生。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