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症科科室相关科普
手足口疹子几天消退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手足口病疹子消退时间不一,轻度手足口病一般第5天起疹子不再新增,第7天左右明显消退。重度手足口病第7天开始进入消退期,完全消退可能需10天甚至更长时间。 轻度手足口病发病第1-2天时疹子开始出现,多为红色斑丘疹,主要分布在口腔黏膜、手、足等部位,疹子数量相对较少,一般在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口腔内的疹子可能会引起疼痛,导致患儿拒食、流口水等症状。 发病第3-5天疹子会逐渐增多,变为疱疹,疱内液体较少,周围绕以红晕,手、足部位的疹子可能会成片出现,口腔内的疱疹可破溃形成溃疡,这期间患儿的症状可能会较为明显,但一般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 从第5天开始,疹子不再新增,原有疱疹会逐渐干涸、结痂,到第7天左右,大部分患儿的疹子开始明显消退,结痂逐渐脱落,皮肤恢复正常,一般不留瘢痕。 重度手足口病发病第1-3天疹子出现的时间和部位与轻度相似,但疹子的形态可能更为多样,除斑丘疹、疱疹,还可能出现大疱样皮疹等,且病情进展迅速,可能伴有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等严重症状。 发病第4-7天疹子会持续增多,部分患儿的疹子可能会融合成片,形成大片的皮疹,口腔内的疱疹和溃疡也会更加严重,影响患儿的进食和饮水。一般从第7天开始,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疹子不再继续发展,逐渐进入消退期,但由于病情较重,疹子消退的时间会相对较长,可能需要1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退,皮肤可能会出现脱屑等现象,恢复相对较慢。 若孩子出现手足口疹子,应密切观察,轻度且无其他异常可居家护理,多喝水、多休息,一般一周左右可恢复。若疹子多且伴有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抖动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这可能是重症表现,避免延误病情,就医途中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疹子的皮肤护理 1、环境适宜: 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温度一般在22-24℃,湿度在50%-60%,合适的环境能减少皮肤出汗,防止汗液刺激疹子,也有利于皮肤的恢复。 2、保持清洁: 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患儿皮肤,尤其是出疹部位,动作要轻柔,避免擦破疹子。可使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水温控制在37-40℃,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过度潮湿。 3、注意修剪指甲: 及时修剪患儿的指甲,防止患儿因疹子瘙痒而抓挠,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的风险。可给患儿戴上手套,但要注意手套的透气性。 4、避免暴晒: 避免让患儿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防止紫外线对疹子的伤害。若需外出,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阳光较弱的时候,并做好防晒措施如穿防晒衣、戴遮阳帽等。
1415
2024-12-12
人一辈子要打几次乙肝疫苗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人一辈子打乙肝疫苗的次数因个体情况而异,新生儿按0、1、6月龄程序接种3剂次完成基础免疫,之后根据抗体情况决定是否加强接种,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等也有相应接种要求。 按照我国的免疫规划程序,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一般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然后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剂次和第3剂次,以完成基础免疫程序。 如果完成了新生儿时期的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且产生了足够的抗体,一般不需要再次接种,但如果抗体滴度较低,或者在后续的检查中发现抗体消失,可能需要加强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和青少年,应按照0、1、6个月的程序补种乙肝疫苗。一般成年人如果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且没有乙肝表面抗体,也建议接种乙肝疫苗,通常按0、1、6个月的程序接种3剂次。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等,接种乙肝疫苗后,需要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当抗体滴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加强接种,以维持有效的免疫保护。 打乙肝疫苗前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情况,应推迟接种,要向医生如实告知过敏史,尤其是对疫苗成分过敏者需谨慎。提前洗澡保持接种部位清洁,穿宽松衣物方便接种,保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接种前无需空腹,可正常饮食。 打乙肝疫苗的后续处理 1、留观: 接种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得到处理。这期间要注意观察自身是否有头晕、恶心、皮疹等异常表现。 2、保护接种部位: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不要洗澡,如果不小心弄湿,要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并保持通风。 3、注意休息: 接种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身体对疫苗的反应,降低免疫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4、避免使用特定药物: 在未咨询医生之前,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疫苗效果的药物。如果因病情需要使用,应告知医生自己刚接种了乙肝疫苗。
855
2024-12-12
什么是登革热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给人类。该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世界上传播速度最快的蚊媒传染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多种环境中存活,并通过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一旦感染登革热病毒,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并伴随严重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等。这些症状通常突然开始,并持续数天至一周不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皮疹通常表现为小而红的斑点或丘疹,主要分布在上肢、下肢、腹部和胸部,可能伴有瘙痒。在重症病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等症状,如鼻衄、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消化道出血等,这是由于病毒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所致。 登革热的病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极期和恢复期。在急性期,患者症状明显,病情较重,可能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在极期,患者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然而,在恢复期,患者症状逐渐减轻,体温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留下后遗症,如关节疼痛、肌肉无力等。 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很强的传染病,大多数患者能够自行康复,病程通常为7-10天。然而,对于重型患者,如合并心肌炎、心功能衰竭、重度出血、肝衰竭等情况时,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于登革热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治疗登革热的措施 1、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直至完全退热。在发热期间,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粥、面条等。同时,要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破损感染。居住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2、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处理,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湿毛巾冷敷额头、腋窝等部位。当体温过高时,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但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加重出血倾向的药物。对于疼痛症状,如头痛、肌肉痛等,可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 3、补液治疗: 由于患者在发热期间会有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的方式补充。对于不能口服或脱水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静脉补液,以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685
2024-12-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了解其临床表现有助于及时发现,掌握治疗方法可促进患者康复。 1、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发热类型多样,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发热时可能伴有畏寒、寒战等表现,体温波动不定,部分患者在发热过程中体温可自行下降,但随后又再次升高; 2、咽峡炎: 咽峡部是常见的受累部位,患者的咽峡部会出现明显的炎症表现,如咽部充血、红肿,扁桃体肿大,表面可能覆盖有灰白色的假膜,假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可能会引起出血。患者会感到咽部疼痛,尤其在吞咽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3、淋巴结肿大: 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其次是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中等硬度,无粘连,有压痛,多数呈对称性分布。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不一,有的可如黄豆大小,有的则可能肿大至蚕豆甚至更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在数周内逐渐缩小,但消退过程相对缓慢。 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的情况,肝脏肿大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肝功能检查可能出现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脾脏肿大一般为轻度至中度,肿大的脾脏在肋缘下可被触及,质地较软。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对于发热,如果体温过高,可使用退热药,以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咽峡炎导致的咽部疼痛,可使用含片、喷雾剂等药物局部治疗,减轻疼痛和炎症,促进咽部黏膜的修复。 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但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对抗病毒感染。要注重营养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1274
2024-12-12
打针后多久可以洗澡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打针后多久可以洗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打针的类型、个人体质、接种部位反应等。一般打完针24小时后,如果接种部位没有异常反应,就可以洗澡,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标准的打针过程包括消毒和压迫,这两个步骤都是为了确保接种部位的安全和清洁。通常,在打针后,接种部位会留下一个微小的针眼,针眼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愈合。在大多数情况下,24小时后,针眼已经基本愈合,此时洗澡不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打针的针眼比较粗,或者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就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直到这些症状消退后再洗澡。 对于体质较弱、容易感冒或本身就有皮肤疾病的人群,洗澡的时间应适当延长。这是因为这些人群在洗澡后更容易着凉或引发皮肤感染,从而加重接种部位的不适。因此,对于这类人群,建议延长洗澡时间,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接种部位的反应也会影响洗澡的时间,如果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明显的不良反应,洗澡的时间就需要推迟。应等到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后再洗澡,在此期间,可以对局部进行冷敷或热敷来缓解症状。 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医生的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包括洗澡的时间、接种部位的护理等。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以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打针后的其他注意事项 1、避免泡澡: 即使接种部位已经愈合,也建议避免泡澡。因为泡澡会使全身皮肤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增加感染的风险。淋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可以迅速冲洗掉身上的污垢和汗液,同时不会让接种部位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 2、保持接种部位干燥: 在洗澡后,应尽快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接种部位,避免水分残留。因为水分的存在可能会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营造适宜的滋生环境,而通过及时且妥善的擦干处理,能够有效破坏这种潜在的危险环境,从而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显著降低接种部位发生感染的风险概率,保障接种者的健康与安全; 3、观察身体状况: 在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或者接种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史。
874
2024-12-12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是什么感染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了解对应的感染类型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恢复健康很关键。 1、细菌感染: 细菌入侵人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的防御细胞,会迅速增多以吞噬和消灭细菌。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明显升高,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2、真菌感染: 在一些较为严重的真菌感染情况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可能升高。虽然真菌的致病过程相对复杂,但当真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时,身体会调动免疫系统进行抵抗。如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这种真菌可侵犯人体多个器官系统,如血液、肺部、泌尿系统等,当引起感染时,除了有相应器官的症状外,血常规检查也可能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3、寄生虫感染: 当寄生虫在体内生存、繁殖并对组织造成损伤时,身体会产生免疫反应。如急性血吸虫病,大量血吸虫在体内寄生,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症状。 除了感染,一些非感染性的炎症也可能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疾病活动期,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细菌感染,需要根据细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最有效的抗生素。如对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常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真菌感染,要使用抗真菌药物,不同的真菌可能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敏感,如念珠菌感染常用氟康唑等药物治疗。寄生虫感染则需要使用相应的驱虫药物,如血吸虫病可以用吡喹酮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要保证营养的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如果患者有发热等症状,可以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
914
2024-12-12
感染了性疾病是什么状态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感染性疾病有不同状态,急性淋病男性有尿道炎症状,女性有宫颈炎表现;生殖器疱疹初发有前驱症状及水疱等,复发症状较轻;尖锐湿疣初起为小丘疹,后形成赘生物。 1、急性淋病 男性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急性尿道炎的症状,尿道口红肿、灼痛,伴有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出现血尿。 女性则表现为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以及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 2、生殖器疱疹 初发性生殖器疱疹发作前常有前驱症状,如局部的刺痛、瘙痒、烧灼感等,随后在生殖器或肛门周围出现多个或成群的小水疱,疱液清亮。水疱可在3-5天后破溃形成溃疡、糜烂,伴有明显疼痛,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症状较初发性轻,皮疹范围较小,水疱和溃疡持续时间较短,全身症状也相对较轻或无全身症状。 3、尖锐湿疣 初起为单个或多个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之后逐渐增大、增多,形成乳头样、菜花样、鸡冠样等不同形态的赘生物。表面可发生糜烂、渗液、破溃、出血等,常伴有瘙痒、灼痛或异物感,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等部位。 若怀疑感染了性疾病,不要惊慌和拖延,应尽快就医,选择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或性病科,就医时要如实告知医生病史、接触史等信息。避免自行用药,防止病情加重或掩盖症状,就医途中注意保护隐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 感染了性疾病的皮肤护理 病变部位常伴有瘙痒,但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感染扩散和愈合延迟。可通过轻拍或使用冷敷的方式缓解瘙痒感,若瘙痒严重,告知医生,使用合适的止痒药物。 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剂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清洗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病变部位周围,防止皮肤破损加重。 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防止二次感染,对于有破损的皮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膏。 留意皮肤病变的变化,如皮疹的大小、颜色、数量、有无新的破溃等,及时向医生反馈,这有助于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872
2024-12-12
老人得新冠最危险的症状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老人感染新冠后,存在一些危险症状,但没有哪种最危险,包括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还可能有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昏迷等意识障碍出现。 1、高热不退: 持续的高热,体温超过39℃且使用常规退热方法效果不佳,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高热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脱水,进而影响各个脏器功能,增加脑部等重要器官损伤的风险。 2、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甚至需要辅助呼吸,可能是新冠病毒侵犯肺部,引起肺部炎症、肺功能下降,导致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 3、少尿或无尿: 提示肾脏功能受损,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肾灌注不足、炎症反应等,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排出,引起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4、低氧血症: 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低于93%,老年人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低氧血症可引起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长期或严重低氧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5、意识障碍: 包括嗜睡、昏迷、精神错乱等,可能是由于病毒引发的炎症反应影响了大脑的正常代谢,或者是低氧、高热等因素共同作用,损害了神经系统功能,这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 老人感染新冠后,若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就医,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发热、咳嗽剧烈影响生活,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做好防护,携带好病历等资料。 老人得新冠的处理方法 密切关注老人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使用电子体温计定时测量体温,观察呼吸频率是否异常,可通过家用血压计和心率监测设备留意心血管相关指标变化。 保证老人充足的睡眠,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可以适当调整房间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打扰,让老人在体力恢复上有良好条件。 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果蔬、瘦肉粥等。鼓励老人少食多餐,若食欲不佳,可尝试分多次进食,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供应,增强抵抗力。 若老人有痰液,可辅助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可以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轻轻拍打背部,有利于痰液松动。
766
2024-12-12
手足口疹子越出越多正常吗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疹子通常会逐渐增多,1-2天从口腔、手、足等部位陆续出现,3-5天达高峰后消退。若孩子精神等正常则属正常发展过程,反之则需警惕就医。 在手足口病的发病初期,疹子通常会在短时间内逐渐增多,这是疾病发展的一个常见过程。一般在发病后的1-2天内,疹子会从口腔、手部、足部等部位陆续出现,在3-5天左右达到高峰期,疹子的数量可能会较多,之后随着病情的逐渐恢复,疹子会慢慢消退。 只要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出现高热不退、呕吐、惊厥、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饮食和睡眠也基本正常,疹子逐渐增多可以认为是疾病正常的发展过程,不必过于惊慌。 如果孩子在出疹子的过程中,出现了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高热持续不退、频繁呕吐、肢体抖动、呼吸增快或减慢等异常表现,即使疹子的数量没有增加,也可能提示病情较重,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需要立即就医。如果疹子的形态、颜色等出现异常变化,如疹子变成紫红色、疱疹较大且破溃后长时间不愈合,出现出血性皮疹等,也需要引起重视。 手足口疹子越出越多,需及时就医,就医途中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携带好患儿的病历等资料。到达医院后,如实告知医生病情发展情况,包括疹子出现的先后顺序、数量变化等,配合检查和治疗。 手足口疹子的护理方法 1、隔离休息: 让患儿在家中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一般建议隔离至疹子完全消退、体温正常后1周左右。 2、口腔护理: 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对于年龄较小不能漱口的患儿,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疱疹和溃疡处,每天3-4次,保持口腔清洁,减轻疼痛,预防细菌感染。 3、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疹的摩擦。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搔抓皮疹,防止抓破后继发感染,若皮疹瘙痒,可在医生指导下涂抹洗剂。 4、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室温维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对室内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地面等。
932
2024-12-12
手足口为什么不传染大人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手足口病相对较少传染大人,是因为部分大人接种过疫苗或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大人免疫力较强,卫生习惯好,环境暴露程度低,而且内分泌和生理状态更利于免疫。 1、疫苗接种 部分大人可能曾经接种过手足口病疫苗,或者在感染过手足口病后体内产生了持久的免疫力,使得再次感染的风险显著降低。 2、免疫力较强 大多数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隐性感染等方式,接触过多种肠道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能够对病毒起到一定的免疫防御作用,从而降低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3、卫生习惯较好 成年人通常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这有助于减少病毒经手口途径进入人体的机会,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4、环境暴露程度 与儿童相比,大人的活动范围和接触环境相对较为局限,减少了与手足口病病毒的接触机会。 例如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中,更容易接触到患病儿童或被污染的物品,大人则较少处于此类高风险环境中。 5、内分泌和生理状态 成年人的内分泌系统相对稳定,身体各项生理机能也较为成熟,这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病毒感染。 儿童的内分泌和生理状态尚在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有密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经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是指直接接触患者被疱疹液、唾液、粪便等污染的物品;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含病毒的飞沫,会通过飞沫传播病毒;接触被污染的水源也可能引发手足口病。 手足口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及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隔离时间一般为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以确保病毒不再具有传染性。 患者居住的房间要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有助于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对家中的家具、地板等物体表面要经常擦拭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比例稀释,避免对人体和物品造成损害。 患者的衣物、被褥等要勤换洗,清洗时可使用热水浸泡,在阳光下晾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能帮助减少病毒残留。
898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