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贵医生简介

吴可贵,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1936年8月15日出生,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后一直在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任临床医师,1975年一197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进修。1983年至1985年在博茨瓦纳共和国朱必利医院执行援外医疗任务。1987年至198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圣路加一罗斯福医学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1985年至2000年先后担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院长。

从事心血管和高血压病等相关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已53年,对高血压病和对疑难复杂的心血管病等防治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1972年在国内较早开展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工作,并在福建永春县石鼓镇建立防治点,观察随访达17年,发现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7.76倍,高血压脑卒中死亡是正常血压者的9.39倍,高血压病人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是脑卒中。

开展人群防治后,心血管病死亡率从165.3/10万降为150.8/10万,脑卒中死亡率从77/10万降为52.4/10万,为卫生部门制定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对冠心病无创伤性检查、高血压基因多态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发病机理亦进行深入的研究,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诊治及各种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1989年与核医学科人员一道,积极引进核医学的新技术(SPECT),短短几年开展了SPECT心肌断层和心血池显像3000多例,以及应用131I-间碘芐胺(MIBG)闪烁扫描,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不全和嗜铬细胞瘤(继发性高血压)进行深入的探索。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多篇,多次参加国际高血压及心脏病学术会议,有关学术论文多次被国际会议采纳,并进行学术交流。

参加并完成3项国际多中心高血压临床研究课题,主办国家级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会议和学习班12期,录制的“冠心病无创伤性检查’录像教材在全国第二届医学视听教材汇报评奖大会上获1999年中华医学会视听教材奖,还先后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1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研究生8名,这8名博士研究生均已晋升为主任医师或教授,有的已晋升为医院副院长。

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发表后,先后在福建省各地市举办推广学习班4期。2010年开始直接参加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和中华高血压杂志举办的“健康血压”中国行活动,先后在全国举办学习班30多期。2011年被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授予“燎远计划”《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推广优秀讲师称号。

2011年11月3-6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高血压联盟区域大会暨第13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高血压联盟授予他“中国高血压防治突出贡献奖”荣誉。2012年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鉴于他在心血管病专业上的建树和贡献,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目前乃坚持每周出门诊4次,还有巡查病房,会诊和帮助科室解决复杂疑难病例。

现为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委、福建省干部保健专家组成员、福建省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福建医药杂志》、《福建医大学报》常务编委,先后兼任过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编委、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福建省华侨医疗服务中心主任。

卫生部福建医大临床药理实验基地副主任、卫生部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医大附一医院临床药理实验基地伦理委员会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技奖和青年奖评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内科学会和福建省老年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干部保健专家组副组长、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内科学教研室和内四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命科学学会心电学华东协会常委、福建省心脑血管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主任、福建省卫生技术人员高评委及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评委、福建省老教授协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福建省侨联第六届常委、福建省第八届政协委员、福建医科大学侨联主席。


专业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劳累性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扩张型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吴可贵
教学职称
教授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所在科室
心血管内科
毕业院校
福建医学院
任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执业地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