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登洋的科普
上消化道恶性狭窄介入治疗方法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出现恶性狭窄后将导致进食困难,首先需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若患者为食管癌,鳞癌可选择放疗,腺癌可选择化疗;最佳治疗为手术切除病灶。若患者为肿瘤晚期,不适合手术、放疗,则可选择介入治疗,包括内镜下介入治疗、X线下介入治疗等。内镜下介入治疗,可通过内镜进行狭窄段扩张。常见扩张方法包括探条扩张、球囊扩张、置放支架。
5.50万
78
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术后造瘘管如何清洁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造瘘管成功置入后,应每天进行造瘘口的观察和清洁,每天观察1-2次。每次观察造瘘口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组织坏死,用碘酒和酒精进行消毒,将周围残留的食物清理干净,避免出现严重腹壁感染。管腔每天冲洗1-2次,每次营养完毕后,管腔需使用30ml以上生理盐水冲洗。此外,局部蘑菇头与卡簧结构,每天护理时需旋转一圈,以减少胃壁因炎症、肿胀压迫缺血坏死。
8.30万
79
胃出血一般住院几天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出血住院时间通常根据病情决定,具体如下:
1、出血量:少量失血,未影响生命体征,通常愈合较快。若出血量较大,住院时间则较长;
2、出血性质:炎症出血,通常无需住院,内镜下诊断后口服药物在家调养。若由溃疡导致,需住院1周左右,进行静脉药物治疗,甚至内镜下介入治疗控制出血。若由肿瘤导致,需做其他相关治疗。若由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治疗后需观察病情,取决于患者肝功能分级与代偿状态。通常出血控制后,若症状较缓解,观察2-3天即可出院调养。
7.32万
254
胃底腺息肉是什么意思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底腺息肉指发生在胃底部的息肉,主要由胃底腺的腺上皮增生导致,息肉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错构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属于增生性息肉,其特点如下:
1、常发生于胃底部;
2、属于良性增生性息肉,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胃底腺上皮增生,分化状态良好,癌变率较低;
3、常见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患者,通常不伴有肠化生或胃黏膜萎缩。
11.31万
505
上消化道恶性狭窄的危害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狭窄后,患者将出现系列症状,且症状呈进行性发展。最初表现为进食固体食物,如米饭、肉等有阻挡感。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吃稀饭、烂面条、豆腐亦有阻挡感。后期进食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亦有阻挡感,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十二指肠肿瘤,可引起患者乏力、纳差、消瘦,长时间进食梗阻可导致呕吐及脱水,造成体重持续减轻,该类患者需及早进行胃肠道检查或体检。
5.28万
20
内窥镜气囊扩张术治疗先天性结肠狭窄和闭锁效果如何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先天性肠道狭窄和闭锁常见于患者发育过程中发育不良,在腔管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常见于空肠和回肠,结肠较罕见,发生率为0.01%-0.1%。先天性狭窄和闭锁通过球囊无法解决,由于器质性疾病仍然存在,狭窄会继续存在,需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方式解决。由于先天性肠道闭锁和狭窄的患儿需进一步发育和成长,因此只能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5.41万
179
先天性幽门狭窄怎么办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患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幽门环形肌肥厚,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无法通过替代治疗方式解决,需通过手术处理,早期为开腹手术,目前通过腹腔镜切除,通过腹腔将患儿的环形肌切开,对患儿影响较小。另外可通过小儿胃镜进入胃腔,通过黏膜下隧道将幽门肥厚环形肌切开,同时不损伤患儿幽门周围黏膜,效果较好。
8.79万
321
胃底静脉曲张能活多久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底静脉曲张常见于肝硬化患者,初期主要表现为肝硬化代偿期,因肝功能可满足日常代谢需要,通常能够长期生存。
但进入失代偿后,可导致并发症出现,部分患者出现胃底静脉曲张,其预后取决于肝脏失代偿期状况及并发症伴随状况,如年龄较大,合并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
此外与治疗相关,若患者未经积极治疗,则预后较差;若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如硬化治疗、栓塞治疗、X线下介入治疗等,预后良好。
10.56万
352
幽门狭窄能自愈吗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幽门狭窄能否自愈与其类型有关,具体如下:
1、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为严重器质性疾病,很难自愈,只能通过人工手术或外科介入方式解决;
2、后天幽门狭窄或其他原因导致,如幽门狭窄由溃疡、炎症、感染、手术创伤导致,或消化系统常见的幽门局部病变,黏膜切除术后沿瘢痕导致的狭窄,亦无法自愈,需通过扩张、瘢痕松解、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才能解决。
9.83万
114
胃息肉会癌变吗
刘登洋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息肉是否会癌变,根据其类型决定:
1、炎性息肉:由炎症导致的炎性增生隆起,主要由炎性细胞增生引起,通常不会癌变;
2、增生性息肉:由胃小凹上皮增生导致,未导致异常增生,细胞分化状态较好,通常不会癌变;但增生性息肉随着肿瘤增长,可能出现基因突变,存在1%-5%癌变率;
3、腺瘤性息肉:由于腺体与腺上皮增生导致,伴有萎缩和肠化基础,细胞可出现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癌变率较高,为10%-60%;
4、错构瘤性息肉:由遗传因素引起,大部分存在癌变倾向。
8.95万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