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多动孩子怎样训练

蒙华庆精神科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48

对于多动的孩子,可以从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保持耐心和信心,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进步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计划。

1、行为管理训练

  • 设定明确规则:和孩子一起制定简单明了、具体可行的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自己的书包、吃饭时要安静等。规则要少而精,让孩子容易记住和遵守,一旦孩子遵守规则,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强化良好行为。
  • 进行注意力训练: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游戏和活动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搭积木,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搭建出特定的造型,这可以锻炼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也可以玩拼图游戏,从简单的几块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 实施时间管理训练:使用定时器或闹钟,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给孩子分配一项任务,如画画或阅读,并设定一个时间限制,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逐渐延长时间,提高孩子的专注度和自我控制能力。

2、身体协调性训练

  • 感统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大脑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控制能力,例如让孩子走平衡木、荡秋千、跳绳等,这些活动可以刺激孩子的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系统,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而减少多动行为。
  • 精细动作训练: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的练习,如穿珠子、系鞋带、剪纸等。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手部小肌肉群,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也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完成,有助于培养专注力。

3、心理认知训练

  • 自我控制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需要自我控制的角色,如在商店购物游戏中,让孩子扮演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要排队等待、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等,帮助孩子学会在不同情境下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 情绪管理训练:教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如高兴、生气、难过等,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时,引导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调节情绪,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

4、生活习惯训练

  • 规律作息: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生活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睡觉、吃饭、学习和玩耍时间。规律的生活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形成良好的生物钟,减少因生活无序而导致的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 健康饮食: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功能和情绪状态。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有助于维持孩子大脑的正常功能和稳定的情绪。

5、社交技能训练

  • 社交规则学习: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向孩子讲解社交场合中的基本规则和礼仪,如如何与他人打招呼、如何分享玩具、如何倾听他人说话等。让孩子在模拟的社交情境中进行练习,提高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
  • 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团队活动,如足球比赛、合唱、小组绘画等。在团队活动中,孩子需要与他人协作、沟通和互动,这可以帮助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关注他人的需求,提高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孩子的多动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对多动孩子的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和老师要有耐心和信心,持续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多动孩子生活护理注意事项

  • 均衡营养:确保孩子摄入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维持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对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和行为控制可能有一定帮助。
  • 控制糖分和添加剂:减少孩子对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如糖果、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过多的糖分和添加剂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功能,加重多动症状。避免给孩子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咖啡等,咖啡因可能会刺激孩子的神经系统,导致更加兴奋多动。
  • 保证充足睡眠: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同,一般来说,小学生每天需要10小时左右的睡眠,中学生需要9小时左右。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恢复体力和精力,稳定情绪,提高注意力和自控能力。
2024-12-27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精神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