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子宫是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由子宫颈、子宫体、子宫底、子宫峡部、子宫内膜及子宫壁等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各异,共同维持子宫健康,日常应加以保护。
1、整体形态与位置
- 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倒置的梨形或倒三角形,长约7-9厘米,厚约2-3厘米,宽约4-5厘米。其形状上宽下窄,前面扁平,后面稍突出。
- 子宫主要靠前倾前屈位来维持其稳定性,这种位置有助于保护子宫内的胎儿,同时也便于分娩时胎儿的顺利娩出。
2、主要组成部分
- 子宫颈:位于子宫体下端,是连接子宫和阴道的重要器官。子宫颈分为突入阴道的子宫颈阴道部和阴道以上的子宫颈阴道上部两部分。子宫颈上端与子宫体相接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长约1厘米,是子宫和子宫颈之间比较狭小的部位。子宫颈内有碱性粘液栓使宫颈呈碱性,可以预防细菌侵入宫颈;同时子宫颈分泌的宫颈粘液有助于精子快速向宫腔转移,促进精子和卵子结合。
- 子宫体:位于盆腔中央,是子宫的主要部分。其上端为底部,与输卵管相连;下端为颈部,与宫颈相接。子宫体是一个比较大的腔隙,可以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
- 子宫底:位于子宫体的上方,是子宫的最高点。子宫底维持子宫的完整性,女性妊娠后可以通过测量子宫底的高度判断妊娠的周数以及胎儿大小。
- 子宫峡部:是子宫体和子宫颈之间的狭窄部位,在妊娠期间子宫峡部会逐渐伸展变长,形成子宫下段,为分娩做准备。妊娠末期,子宫峡部可以延长至7-11厘米,是临床上进行剖宫术的理想部位。
- 子宫内膜:分布于子宫腔内,是子宫内层的一层薄膜。子宫内膜分为功能层、致密层和基底层三层,其中功能层和致密层统称为功能层,是月经周期中发生剥落和再生的部分。子宫内膜在性激素的作用下进行周期性的增生和脱落,形成月经,且妊娠后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发育。
- 子宫壁:由外向内依次为浆膜层、肌层和黏膜层,其中浆膜层是覆盖在子宫最外面的一层组织,肌层由大量平滑肌组织、少量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组成,负责子宫收缩等功能黏膜层即子宫内膜层,具有分泌、脱落等功能。
还包括子宫腺体与输卵管,日常要注意女性生殖健康,适度运动,避免久坐久站,还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意外怀孕,定期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