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新生儿打颤、发抖频繁的原因较多,可分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可能与外界环境刺激,以及营养缺乏、发热、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有关。
一、生理性原因:
1、外界环境刺激: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刺激,比如环境过于嘈杂或冷热温度变化较大等,新生儿可出现打颤、发抖频繁的现象;
2、其他原因:新生儿若活动量过多,导致疲乏、劳累造成睡眠不安稳,也可出现打颤、发抖频繁,另外如果在睡眠的过程中,突然受到惊吓,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打颤、发抖频繁。
二、病理性原因:
1、营养缺乏: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导致体内缺乏营养物质,如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B12或缺乏钙等,可导致新生儿打颤、发抖频繁,还会伴随夜惊、汗多、啼哭不安等症状;
2、发热:若新生儿处于发热的状态,在体温上升过程中出现寒战,也可导致新生儿打颤、发抖频繁,还会伴有体温升高,需要及时测量体温明确;
3、缺血缺氧性脑病:如果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存在窒息或缺氧等情况,导致新生儿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出现四肢抽搐短暂性发作,也可以表现为新生儿频繁打颤、发抖的现象;
4、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新生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颅内出血,也可导致新生儿打颤、发抖频繁的现象,其中颅内出血还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还可表现为昏迷、抽搐、瘫痪、感觉异常、吞咽困难和大小便障碍等症状。
如果新生儿打颤、发抖频繁,伴有哭闹、精神状态差,甚至口唇发绀等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核磁共振、神经系统检查、头部CT等,明确诊断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