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十多天不大便,可能与饮食不均衡、活动减少、不良排便习惯、胃肠功能退化、药物因素、痔疮、精神心理异常、糖尿病等。需要积极就诊,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1、饮食不均衡:老年人牙齿脱落,喜欢吃低渣、精细的食物,例如蛋糕等,不喜欢吃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较硬的食物,进而导致粪便体积缩小且黏滞度增加,胃肠运动减慢,可因水分过度吸收而导致便秘。
2、活动减少:老年人由于疾病卧床、肥胖等因素导致活动减少,进而出现胃肠蠕动减慢,使食物残渣堆积于肠内出现上述症状。
3、不良排便习惯:部分老年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常忽视、压制便意,导致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引起上述症状。
4、胃肠功能退化:随着年龄增加,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张力、蠕动能力减弱,腹腔、盆底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减弱,胃结肠反射降低,直肠敏感性下降,进而使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出现便秘。
5、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泻药、镇痛药等,例如甘露醇制剂、吗啡制剂等,可能会造成肠道黏膜神经损害、抑制肠道蠕动,降低肠道肌肉张力,进而出现长期不排便的情况。
6、痔疮:如果老年人存在痔疮等肛门疾病,可能会因排便时肛门疼痛而不敢排便,进而出现此类症状。
7、精神心理异常:老年人患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可能会因精神、心理异常影响外周自主神经对结肠的支配,进而引起便秘。
8、糖尿病:由于糖尿病病程比较长,血糖控制不佳会出现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老年人排便情况。
另外,还可能是消化道疾病导致,例如肠道肿瘤导致肠梗阻时,因肠道不通畅而无法完成正常排泄。由于原因比较多,建议及时前往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等,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例如增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等。另外,合理饮食,适量补充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燕麦、玉米、芹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