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儿童吐字不清、发音不准,多属于语言发育迟缓,可能与语言环境不良、智力发育异常、听力障碍、构音器官异常有关,需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对症处理。
1、语言环境不良:当处于语言能力发育关键阶段的儿童,长期身处不良语言环境,如家庭成员间互动过少、儿童社交关系过于单薄等,都可能对儿童说话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习能力低、表达欲望弱、吐字不清、发音不准。此时应积极转变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及行为进行引导,提高表达欲望与沟通能力,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干预;
2、智力发育异常:因先天性遗传因素或产伤等后天因素导致儿童智力下降,使其日常生活中无法理解简单的指令,也不能通过语言发出指令,说话时吐字不清、发音不准。此时应及时就医鉴定诊断,尽早进行干预,通过言语训练可有一定改善。此外还需通过认知功能训练、生活指导等方式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3、听力障碍:多与遗传、药物、噪音或外伤有关,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聋或听觉失认症状,多数儿童由于听觉障碍不能按部就班学习和理解语言、说话,可能出现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的症状,此时可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方式帮助儿童恢复听力,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
4、构音器官异常:舌系带过短或腭裂等因素导致的构音器官异常,可使其吐字不清、发音不准。对此,可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