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攻击性强可能是遗传因素、家长溺爱、暴力环境、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症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可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如果家长属于攻击性强的人群,则孩子在遗传因素的影响下,也可能出现攻击性强的情况,表现为言语伤人、动手打人等。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告知孩子攻击别人是不对的;
2、家长溺爱:如果家长总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娇纵任性、为所欲为,出现攻击性强的表现,比如乱发脾气、多动、固执等。家长应平等对待孩子,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孩子做错了就要惩罚;
3、暴力环境:如果孩子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暴力场面、经常玩暴力游戏或家庭环境中充满暴力和冲突,可导致孩子模仿这些行为,出现伤害、虐待他人和动物,破坏物品等表现。家长应营造良好家庭氛围,避免孩子观看暴力节目,玩暴力游戏,同时规范孩子的社交圈,有利于缓解症状;
4、心理因素:如果孩子受到生活重大变化或应激事件,可导致沮丧、愤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从而诱发攻击性强的行为,比如语言攻击、殴打别人等。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方式,同时可以通过拥抱等方式平复孩子的心情;
5、精神分裂症: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大脑结构、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可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伴有思维紊乱、行为异常、情感障碍等表现。可使用利培酮、阿立哌唑、氯丙嗪等药物缓解病情。
治疗期间,应注意增加对孩子的陪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及时引导孩子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