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心理急救包括哪些

杨放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三甲全国第15
主页

心理急救主要包括关怀和支持、关注求助者需求、聆听倾诉、安慰求助者、联系社会支持等,是通过救助人员的支持和关爱,有效控制求助者早期的心理反应,促进其短期和长期的适应功能恢复。

1、关怀和支持:以不干扰,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接触救助者,给予求助者关怀和心理支持,使求助者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2、关注求助者需求:关注求助者需求,以方便提供最有效和最有利的援助,解决救助者的问题。

3、聆听倾诉:通过聆听倾诉求助者的不幸事件,调节崩溃的情绪,缓解不幸事件带来的生理反应与其伴随的不良心理影响。

4、联系社会支持:帮助求助者和支持来源建立联系,救助的重点是联系个人、家庭和社会,并得到支持,帮助求助者与他们暂时或以后需要可以利用的相关服务机构建立联系,提高不幸事件初始阶段获得额外资源的希望感。

在救助过程中不要强迫救助者,并给予信任感,还应了解当地的文化规范和风俗,不可要求求助者深度描述创伤经历,避免造成进一步伤害,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另外可以引导患者去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就诊,完善问诊等检查后,在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心理急救。

2023-02-08浏览5636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心理咨询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心理问题包括哪些
"心理问题包括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幻觉妄想、行为特别紊乱。也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心情低落、开心不起来。也有可能出现躁狂症的表现,主要就是出现情感高涨、滔滔不绝、特别兴奋。也有可能出现神经症的症状,比如焦虑症,主要的表现就是紧张不安、容易担心。也有一些人会出现强迫症的症状,主要的问题就是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以及反复担心、害怕,还有反复检查,这些都是非常可能出现的问题。"
罗兆雄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甲
宝宝急救技能包括哪些
宝宝的急救技能: 1、最重要的是心肺复苏术,通常用于急救急性心跳骤停的患儿,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等操作。 其中胸外按压的按压手法:如果是较大的儿童,可以用单手操作;如果是较小的、胸骨比较小,可以用一侧手指的食指加中指并拢,然后垂直按压。 2、海姆立克急救法,通常应用于急性的呼吸道阻塞,小孩最容易吞服异物,或者被一些痰以及其它异物堵塞气道,从而引起急性的呼吸困难,这种急救法是得到世界上公认的专门急救呼吸道急性阻塞的一种方法。 3、伤口的消毒包扎止血术,小孩通常都容易受伤出血,这种情况一般都必须立即用消毒水消毒伤口,然后伤口加压包扎止血。
肖明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三甲
心肌梗塞的急救药包括什么
"心肌梗塞的急救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包括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替格瑞洛,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可以顿服阿司匹林300mg与氯吡格雷300号,或者阿司匹林300mg和替格瑞洛180mg,能够快速抑制血栓在冠脉内的进一步形成。另一类急救药是指的溶栓药,溶栓药可以在三小时内对急性心肌梗死,起到再灌注治疗的作用,临床上经典的溶栓药有链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应用溶栓药物可以有效的开通冠脉,但是成功率不如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程胜娟副主任护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甲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都包括什么
血糖易受心理影响,情绪不良可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心理护理,保持平和心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参加社区或医院组织的活动,如同伴教育,糖尿病患者互相交流,对控制病情大有好处。通过积极参加活动、调整自己心态,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有一定帮助。
迟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常见的急救体位摆放包括哪几种
急救体位有以下几种:1、休克体位:休克体位是下肢抬高15-20°,上身抬高10-15°,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回心血量,从而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2、半卧位:急性腹膜炎时采用半卧位,可以将腹腔内的液体引流出入盆腔,而盆腔腹膜的吸收功能比较强大,可以将感染局限。取半卧位时,患者的腹肌放松,还可以缓解腹膜炎引起的腹痛症状;3、直立位:主要见于海姆利克氏急救法,在进行海姆利克氏急救法时,被救者取直立位,施救者站于被救者的背后,双手环抱被救者。施救者可将左手的拇指关节顶在患者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处,右手按压在左手拳头上,向上、向内快速冲击5-10次。通过这样的抢救,可以帮助患者将气道内的异物排出,从而解除窒息,可采取直立位抢救;4、俯卧位:对于3岁以下患儿,可以采用俯卧位进行海姆利克氏急救法,将患儿倒扣在施救者的膝盖上,头尽量垂下,用手快速拍击患儿两肩胛骨连线的中点处5-10次,帮助患儿将气道异物咳出;5、平卧位:心肺复苏采用的是平卧位,患者平卧于坚硬的地面或木板上,方便于心外按压的实施。
张建宏主任医师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
心理被称为心理现象,也可以叫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比如学习、运动、交往、休息等,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主要有三个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智力水平等。比如面对现实问题,对它的理解、看法、认知和评价,属于心理活动,评价就会出现相应的情感反应。假如这个事情是需要的,是好事情,就会出现愉悦、满足的正性情感。相反会出现负性情感,比如抑郁、焦虑、愤怒。行为和认识活动、情感活动相适应,三者协调统一、有机结合,一个人的个体、心理才能平衡。比如对日常行为的评价、看法,不产生过多的心理矛盾,避免出现失眠、压力大等,心理平衡才能够及时得到保证。
李新纯主任医师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心理问题有哪些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问题有四个等级:1、健康状态;2、不良状态;3、心理障碍;4、心理疾病。这是逐渐加重的过程,通常不良状态即指亚健康状态,介于正常和疾病之间状态。如生活中遇到问题,出现失眠、苦恼、情绪悲观、消极,但能够自己调整,此为不良状态。然后逐渐加重,如果为心理障碍可持续的时间更长,可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帮助,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严重的可出现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此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分类。
庞吉成主治医师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
"心理指的是人的内在状态,思考的过程,是对于客观事物主观的体验,所以有时候心理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不断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在不断的与事物进行接触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心理的体验表达出来,只要人具有生命或者是抛除植物人的状态都有心理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反映到现实的客观的世界当中。按其分类标准主要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就是所谓的知、情、意,人通过认知、情感、意志的表达可以呈现自身的内心体验过程,从而人与人之间形成交流链接的能力。"
王国强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青春期心理有什么特点
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换句话说,也就是从儿童变成成熟的男性或者女性的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称为青春期。它的特点是身体发育特别快,是一次身体发育的飞越,他们的身材可能变得不一样,声音可能变了,第二性征也出现了,身材不同部位的脂肪堆积等,而且他们的心理也出现不一样的表现,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对自身更感兴趣,对自我认知不一样,他们会经常照镜子,看看同伴对自己的反应,还有就是对异性可能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吸引或者好奇。他们的表现可能会有些自闭,因为他们需要有一些时间来审视自己,他可能不太愿意跟大人讲更多的话,偶尔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甚至对感情方面的问题是第一次开始想,甚至对爱情都有憧憬。因此,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容易出现情绪焦虑,容易冲动,他们做事可能没有那么计后果,他们经常会提出质疑,认为自己是对的,因此他们会出现反叛,经常跟大人讲道理,哪怕你认为是对的,或者事后证实大人讲的也是对的,他们可能不一定接受,因为他们这时候的判断力、理解力都不够成熟。因此,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正常的诱导,我们把这个时候的孩子称作大人,但前面一定要加个字,叫小大人。他们具备大人的身材,也具备大人的特点,但是他们的情绪不够稳定,他们的理智也不像成人完全,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叫青春期孩子,他们也有更多的激情,但是可能很多时候也容易出现逆反。
张建宏主任医师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三甲
有了心理问题怎么办
人的一生都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遇到各种生活事件,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责任人。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十分必要,轻微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寻求情感交流、心理援助等方法解决。如果怀疑有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甚至精神疾病的时候,应该主动到精神疾病专业机构,比如精神卫生中心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做咨询、检查、诊治。心理精神疾病如果及时、正规治疗,疗效比较满意,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但是因讳疾忌医或不按照医生的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带来心理疾病治疗的延误,使心理疾病慢性化、复杂化,复发的可能性相应的增加,最终导致预后结局不良。作为患者家属,一旦发现患者相关的心理症状,应该主动鼓励和陪同患者,积极、及早的诊断治疗,而不是讳疾忌医、羞于启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保护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