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血浆输注原则和适应证

刘尚勤血液内科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三甲全国第55

血浆输注属于成分输血,输注时需要严格遵循输注原则,如掌握输注适应证、签署知情同意书、同型输注、个体化输注、监测生命体征等,血浆输注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异常、大面积烧伤、休克等,注意血浆输注需要在正规的医院进行。

一、掌握输注适应证

1、低蛋白血症:当患者由于各种疾病导致体内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中有丰富的白蛋白,因此可以通过输注血浆来改善病情。

2、凝血功能障碍:肝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可引起的凝血因子合成代谢障碍,使得体内凝血因子缺乏,血浆输注可以为此类患者提供充足的凝血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血小板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可导致体内血小板减少,影响凝血,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小板,输注后可以有效缓解血小板缺乏的情况。

4、大面积烧伤:患者如果有大面积的烧伤,丢失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与血浆成分基本相似,可以通过输注血浆来补充丢失的物质,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5、休克:大量的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体内丢失大量血液的成分,需要进行急救的同时,进行血浆输注,改善患者的血浆丢失情况。

二、签署知情同意书

血浆输注是有创性治疗,需要在输注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风险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同型输注

严格遵守此项原则,避免输血反应以及溶血反应的发生。如果同型血难以获得,可考虑相容性血浆输注。

四、个体化输注

输注时需要注意要使用一次性或者已消毒的用具,避免发生传染病血液传播。

五、监测生命体征

输注时需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

进行血浆输注时部分人群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荨麻疹、输注部位疼痛、循环负荷过重、免疫排斥反应等,如果出现以上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向医护人员说明情况,避免耽误病情的治疗。

2024-05-27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血液内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