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即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或同时存在的疾病,原因可能是父母遗传,也可能是后天自身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原生家庭因素、生活应激性事件、药物影响、自身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等,建议及时就诊小儿精神科,尽早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1、遗传因素: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孩子患病的风险较高,意味着这种疾病可能与基因有关。对于有家族史的家庭,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早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同时家长自身也需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
2、原生家庭因素:原生家庭指的是个体从小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氛围、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家庭氛围的紧张、不和谐或者冷漠,缺乏关爱和支持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这种氛围可能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长应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改善父母关系;
3、生活应激性事件: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重大、突然的变化或压力,如亲人离世、父母离异、学业压力等,都可能成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诱因,这些事件可能导致孩子情绪波动,进而引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建议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减轻学业压力,父母鼓励孩子多认识新朋友,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4、药物影响:其他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也可能成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诱发因素,这些心理疾病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而不合理地使用抗抑郁药也可能引发躁狂发作,因为大量的抗抑郁药会使人情绪变得高涨。因此在使用抗抑郁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盲目加量,并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
5、自身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神经递质是大脑中传递信息的物质,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可能影响情绪调节,从而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抑郁药物、情绪稳定剂等,如盐酸舍曲林片、奥氮平片、碳酸锂片等。同时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冥想等也有助于调节情绪。
了解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