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情绪化的孩子要怎么疏导

张玉玲儿内科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主页

对情绪化的孩子进行疏导,可以通过平等沟通让孩子认识情绪、控制情绪。如果无法沟通时,可分散孩子注意力来引导情绪,了解引起情绪化的原因并进行对因处理。

1、平等沟通:孩子情绪多样化时,家长要控制自身情绪,不能随着孩子的情绪化,也出现情绪化。家长应该放平心态,拿出足够的耐心,与孩子进行沟通,要将自己与孩子放在平等位置,与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同时可以跟孩子作出一定的口头约定。当孩子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控制情绪之后,要给予充分肯定;

2、分散注意力: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激动,无法沟通的时候,可以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音乐等,来分散注意力,将孩子异常暴躁的情绪分散,也能迅速疏导孩子的情绪;

3、对因处理:要发掘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化的原因,比如生活环境等。例如,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或者是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或者刚更换陌生环境,都会导致孩子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从而引起情绪化的症状。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相应的原因,及时调整环境。当孩子逐渐适应客观环境之后,情绪化的症状,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除此以外,还可以教孩子进行舒缓情绪的动作,比如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的时候,可以进行深呼吸,通过深呼吸来平静异常情绪,这也是疏导情绪化的方法。

2023-08-03浏览5766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小儿内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张玉玲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怎么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
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供良好环境:了解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抑郁、焦虑,还会强迫症,有一定的共性,或可以针对孩子自身特点,采取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方法。首先要给孩子提供温馨、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氛围中尽量不要过多言语训斥或肢体打骂,尽量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其次父母起到榜样作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才能够最大限度让孩子心中得到安慰;2、树立自信心: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原因,找到针对性办法,不能一味训斥或打骂,将其自信心彻底消磨。当问题解决后家长要给予言语或者物质上的肯定,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信心,当自信心提高后心理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除此以外要注意,经过家庭处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解决时,需要及时到专业的心理咨询门诊或精神心理科,进行专业救治。
肖春玲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孩子心理疏导的方法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心理疏导的方法也不一样,并且与孩子所患的心理疾病类型也有关系,所以这一个题目比较广泛。简单说一下青春期孩子有抑郁、焦虑、紧张,心理疏导的方法。\n这一部分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自我认知功能,在家长配合、医生治疗下,这一部分患者也可以适当的采用叙事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还有家庭系统支持疗法,来帮助患者认识想法,也就是疾病的念头,与情绪、行为、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样的认知行为的调整,加上积极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以及家长态度和关心程度调整,家庭气氛的融洽方面积极的调整是有一定的益处的。"
王志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怎么疏导拔毛癖孩子的心理
疏导拔毛癖孩子的心理,可以缓解其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力、改善家庭氛围。如果情况严重,则可以就医。1、缓解紧张情绪:孩子出现拔毛癖,一般要进行心理疏导,要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事实上在孩子出现紧张、情绪特别压力大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安抚孩子的紧张情绪,尽量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孩子能够得到理解,紧张和压力有宣泄。对于拔毛癖的缓解,则会有帮助;2、转移注意力: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拔毛癖可能是因为孩子特别关注,或孩子出于模仿、好奇的心理,觉得好玩,可能会拔毛。尽量进行注意力的转移,可能对拔毛癖也会有帮助;3、改善家庭氛围:部分孩子的拔毛癖,因为家庭氛围不好,孩子可能是一种情绪转移。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进行家庭行为改变,尽量使家庭氛围比较温和,人与人之间多些关爱。在这种氛围下,拔毛癖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压抑也会得到缓解,症状也可能会好转;4、就医:如果比较严重,可以找正规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症状可能相对缓解得更快。
李霁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三甲
怎样疏导强迫症孩子
有些孩子强迫症状可能比较轻,如反复地洗手或者反复地做一个动作,家长要问孩子为什么喜欢做这个动作,有的孩子觉得外面很脏,可能碰到一点东西就觉得接触了很多细菌、病毒,需要用反复洗手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人类和细菌可以共存,而且有很多细菌对人类有益。体内就有很多种细菌,如果生活在无菌的环境里身体就会变得很差,反复和孩子说有时候可以缓解症状。疏导强迫症的孩子要求家长有极大的耐心,要让孩子明确做这个事情的后果,同时可以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治疗。另外,可以在孩子洗手的时候,说其它事情或做其它事情,让孩子转移注意力,有的时候也有助于缓解强迫症状的出现。
王志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儿童心理怎么疏导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的疏导,先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孩子从出生之后所有一切的能力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开始学走路、第一次开始学说话、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上学,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次。有的孩子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挫败感,如果家长不能够理解,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也有的孩子会出现自卑的心理。\n我们要理解孩子,不要进行攀比,因为每个孩子的发育会略有不同,受遗传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每个孩子的发育或早或晚,不能一刀切,如果攀比之后家长就会产生急躁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可能会造成不正常的状态。\n所以对孩子的心理疏导首先要充满爱心,充满理解,然后对孩子的陪伴也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希望家长能有陪伴,会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比较健康的状态。当然这些都是平常生活里要做的,如果真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还是要请心理医生进行指导,进行专业的疏导之后得到解决。"
王国强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什么是疏导疗法
疏导疗法实际上是一种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精神病学家鲁龙光先生,在80年代根据西方的心理治疗方式,比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及一些现代的社会理论,比如控制理论、系统理论等,提出适合中国人进行的一种心理治疗。它主要是讲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他们把自己的情绪和不知道的事情经过了一定的了解、再认识、实践、再认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所在,然后用比较特殊的治疗方式,让患者能够领悟,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现在我们国家还有不少的心理治疗工作者在从事这方面的心理治疗,它是以我们国家本土文化为主要的一种改良的心理治疗方式,它可以解决强迫障碍、焦虑障碍等心理疾患,能给人一种重生的感觉,所以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洪琦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三甲
孩子不愿上学心理疏导方法
引起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比较多,首先要分析导致孩子不愿意上学或者厌学的原因。学龄前期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比如一到上幼儿园的时间,就会说肚子痛或者头痛,不愿意到幼儿园去,这种情况在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多半是由于产生了分离性焦虑,一般来讲不要刻意的去强求孩子,可以采取脱敏的方法,先陪伴孩子到幼儿园待半天,然后慢慢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如果在幼儿园里边和老师或者同学发生了矛盾,造成孩子有心理上的压力,家长要积极的与幼儿园的老师进行沟通,把问题解决以后,让孩子能够心情愉快地到幼儿园去。学龄期的孩子不愿意上学,问题可能就不简单,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习的压力,比如听课的时候听不懂或者作业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成绩不好,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分析是不是有注意力的问题、是不是学习能力方面有问题等,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的相应专科,进行相关的检查,确定原因以后,有针对性的解决。另外孩子有可能在学校里边发生了矛盾,比如受到同学的欺负,或者同学不和他玩,被孤立,或者可能老师批评了孩子,让孩子产生了一定的负担。总的来说,不要一味的觉得不上学肯定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一定要积极的去分析,有可能是自身的因素,也有可能是环境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老年抑郁症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其实每个人遇到的现象与其他人遇到的可能不一样,所以要针对不同现象做出专业性的解释和处理,还需要其他很多方面的信息。简单来讲,对于老年人抑郁患者要做一般性心理干预,因为专业性心理干预和一般性心理干预不一样,专业性需要在专业人员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后,来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和干预计划来逐步实施。如果家里老人有抑郁症状,应给予更多陪伴、更多关怀,发掘平常的兴趣点、兴趣活动,帮助患者丰富日常活动内容。以上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支持作用,建议坚持,会对老人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张滢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三甲
老年抑郁症如何心理疏导
老年抑郁心理疏导较困难,因为老人往往非常固执。此时可以将心理疏导换做家人对他的保证或沟通,让患者情绪好转,保证能吃药,常到外面散步,保持一定的社交联系、常晒太阳。老年人心理疏导很重要,但服药也同样重要。对于子女来说,需要对患者有心理疏导,但不可采取干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最好讲具体的事情,或者是带患者出游、散步,陪他度过一段时间,患者心里会感到开心,心里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老人其实最怕孤单,抑郁以后更怕孤单,家人最好要在旁边陪伴。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心理疏导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规律生活,比如早睡早起、规律饮食、不能够拖延自己的事情,而且晚上一定要睡得早,平时应该适当锻炼,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可以游泳、打羽毛球、乒乓球或者是跑步散步等等。其次应该学会沟通和交流,应对压力、焦虑等一系列问题,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尤其是学会寻求家人、朋友的理解和帮助,积极与人沟通才能够拥有稳定的人际关系,获得家人、朋友的支持,从而让自己有很强的安全感。然后也可以考虑适当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尤其是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考虑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心理治疗的方法,是非常好的心理疏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