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凝血、止血以及修复破损血管,正常值在100-300x10^9/L。女性可能存在生理性血小板偏高,一般无需治疗。但如果存在病理性因素,如缺铁性贫血、感染、外伤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等情况,则需积极进行治疗。
一、生理性血小板偏高:
在剧烈运动、饱餐或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会刺激脾脏、肝脏中储存的血小板释放,引起外周血中血小板增加的情况。一般在改变生活状态后再次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血小板偏高:
1、缺铁性贫血:当女性长期月经过多、过度减肥或饮食不均衡,导致体内铁元素缺乏,结合血红蛋白减少时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由于血红蛋白不足,红细胞无法正常携带氧气,机体受到刺激后即可引起代偿性骨骼造血功能活跃,所以会造成血小板偏高。此时可通过补充铁剂改善缺铁性贫血,血小板数值可恢复正常;
2、感染:女性在致病菌感染后新陈代谢加速,体内代谢分解增强,通过呼吸、排汗等方式造成体内血液浓缩,即可导致血小板指数偏高。或者由于致病菌刺激机体出现免疫反应时,就会导致包括血小板在内的相关因子水平偏高,此时通过抗感染治疗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3、外伤出血:当女性由于外伤或大型手术,如胰腺手术引起出血时,由于血管发生破损,故会导致骨髓血小板大量激发,出现血小板偏高;
4、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由于血小板生成素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改变,基因异常激活可导致血小板异常增加,所以也会出现血小板偏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