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结合了认知治疗和行为干预等技术的联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睡眠卫生教育、认知治疗、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松弛疗法,以及生物反馈法、矛盾意向法等。
1、睡眠卫生教育:睡眠卫生教育是通过对患者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卫生知识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减少不良睡眠习惯,减少干扰睡眠的各种不利因素,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如每天同一时刻起床,不在睡前3小时进行体育锻炼等;
2、认知治疗:认知行为疗法需要有经验的治疗师或临床医师予以指导,同时要求患者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改变失眠患者异常的人格特质和不良的睡眠信念、态度,主要包括纠正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保证自然入睡等;
3、刺激控制疗法:是使用刺激控制指令消除非睡眠活动与床及卧室之间的干扰,达到稳定的睡眠、觉醒规律,包括只有晚上有睡意或者到了规定的睡眠时间才可以上床休息等;
4、睡眠限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的原理是利用暂时睡眠剥夺以快速提高睡眠压力,从而达到缩短入睡时间、提升睡眠深度、重新经历嗜睡感受、减少睡前担忧以及认知活动、降低睡前焦虑等效果;
5、松弛疗法:是指使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包括肌肉松弛以及消除紧张。直接目的是使肌肉放松,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松弛,从而使机体保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
6、生物反馈法:借助现代电子仪器将人体内脏的生理信号予以记录并反馈给患者,使患者根据反馈有意识地反复训练和学习,使生理功能维持在合适水平,有利于良好睡眠;
7、矛盾意向法:提倡自觉努力地从事自身所害怕做的事情,或去期待这些事情发生,并用相反的愿望替代对处境的焦虑,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正常活动中,比如指导失眠者用相反的意念控制自己,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避免睡着,转移对迫切入睡的过度关注,降低焦虑和担忧,达到快速入睡的效果;
8、其他方法:其他的心理干预方法,如正念冥想、太极等,都可以通过脑、心、身和行为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恢复两者的内稳态平衡,使心理影响躯体功能并促进身心健康,这些干预均可对失眠障碍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