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可分为膈、脏两面,其中脏面凹陷,中央处则有脾门,脾门是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脾的门户。低回声区是一种影像学概念,表示人体通过影像设备检查所呈现出来的信号,多为实性结节。在超声检查中,因为正常脾的脾门有脾动、静脉出入,为无回声平行管状结构,故脾门处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可能是与副脾或结节有关。
一、副脾:
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的脾外,还有与脾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内皮组织存在,较常见的发生位置为脾门,而且大部分的副脾是单发。此类情况可能没有较特殊的临床表现,仅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实质,直径通常<2.5cm,边缘清晰、包膜光整,但与正常脾的分界比较清晰。所以,脾门处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可能是副脾,若无不适症状则无需治疗,若有出血、蒂扭转或脾功能亢进等症状,则需选择副脾切除术。
二、结节:
1、脾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如果机体受到病原菌或其他外界刺激,可能会出现淋巴结增大的情况,进而导致出现脾门处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对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青霉素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进行抗菌,或遵医嘱服用抗病毒感染药物,如利巴韦林片、阿昔洛韦片等;
2、占位性病变:某些肿瘤发生或转移到脾门处,可能引起占位性病变,在影像学中可表现为脾门处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对此一般会有相应的症状或原发肿瘤,以及其他转移征象,如出现疼痛、肿胀、出血等,可遵医嘱选择肿瘤切除术或脾切除术进行治疗。
当发现脾门处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的现象时,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如体格检查、组织活检等。根据病因做相关治疗,并每3个月进行复查。在日常生活中应饮食规律,以清淡为主,加强营养,避免烟酒制品和熬夜、劳累,从而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