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走出强迫症的方法

杨放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三甲全国第15
挂号

走出强迫症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者相互配合有治愈强迫症的可能性。心理治疗常选择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而药物多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需要对强迫症患者解释疾病性质,耐心进行心理教育,将强迫症患者的注意力从特定的强迫症状转移到生活、学习或工作中,从而改善症状;

2、认知行为治疗:为治疗强迫症较为有效的方法,可采用暴露疗法或反应防止法。如果以强迫性思维为主要表现,则需要告知患者可以允许问题存在,解释可以以某种方式处理问题,不要将问题追问到底。如果以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则可以将患者暴露于害怕、恐惧的环境,促使患者忍耐。认知行为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控制强迫症状,减少强迫行为或思维频率。

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盐酸帕罗西汀等。通常能够调节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抑制强迫症状。对于难治性强迫症,还可联合应用利培酮、富马酸喹硫平等药物提高疗效。

2023-09-21浏览3968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心理咨询科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屈英
精选
屈英主任医师精神科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96人
¥80
擅长:失眠、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青少年焦虑症、顽固性失眠、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睡眠障碍、神经衰弱、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障碍、躁狂症、恐惧症、癔症、躯体化障碍、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头痛头晕、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自闭症、厌学、躁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
刘昊
精选
刘昊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21人
¥20
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障碍、躁狂症、青少年心理障碍、忧郁症、强迫症、神经官能症、多动症、癔症、心理咨询、睡眠障碍、人格障碍、产后抑郁、药物依赖、双向障碍、司法鉴定、家庭婚姻问题、性心理、社交障碍、网瘾、妄想、疑病症、强迫恐惧、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适应障碍等疾病。
张宝立
精选
张宝立主治医师精神卫生中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31人
¥5
擅长: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抑郁症、心理障碍、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症、头晕头痛、强迫症、儿童青少年心理、恐惧症、癔症、神经衰弱、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躯体形式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查看更多心理咨询科医生

相关推荐

李婷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甲
走出强迫症的方法
"走出强迫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药物治疗,二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对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都有显著的效果,主要是应用抗抑郁剂,比如三环类抗抑郁剂中的多塞平、氯米帕明,还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中的帕罗西汀、氟西汀等。心理治疗中的行为疗法,可用于各种强迫行为和强迫性仪式行为的治疗,比如系统脱敏疗法,可以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焦虑不安的表现,可以教会患者全身放松的技术。另外,也可以服用一些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比如地西泮以缓解焦虑。心理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患者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强迫症有正确客观的认识,不要给自己带上强迫症的帽子,要增强自信,减轻不安全感和不完美感,帮助患者积极的从事体育、文娱、社交活动等。"
杨晓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患者经历:我是如何走出强迫症的
我来自安徽六安,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得强迫症是在自己初中的时候,大概在1998年左右。那个时候,我从上海转学到老家镇上初中上学。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有些异常,平时上课都感觉到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对着书本发呆,特别是阅读感觉有些困难,总是一遍又一遍的读完课本上的文章,但也总感觉没有读懂,继续重复几篇,那个时候不知道这是强迫症症状,总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些不一样。学习的效率也是很低,就这样我一直读到初三,后来考高中,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在镇上的一所普通中学读书,但我的强迫症症状还是依然存在,一直伴随我,直到我高考结束,第一年高考,我没有考上本科,后来选择继续复读一年。就这样我去我们当地的县城去复读,那一年我的症状加重,可能是高考的压力,我觉得自己学习更加的吃力,自己精神也不好,身体也消瘦很多,一直带着症状去学习,效率低下不说,自己睡眠也是很差的,高考的压力,学习的压力,我感觉自己精神有些衰弱,想问题更加多了,容易钻牛角尖,同学之间也感觉到关系紧张,敏感。自己一度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病,但自己的苦楚也没有告诉别人,就这样一直到参加高考。最后,自己勉强考上了三本,自己也想继续复读了,于是,就去省城读了一所三本院校。大学期间,自己的症状也是依然存在,但大学学习算轻松,自己也不那么紧张了。但因为自己的强迫症症状,让我自己感觉到一些自卑,很少去参加一些校园的一些活动,自己整天泡在图书馆,自习室,虽然学习效率不高,自己也想通过多花时间来弥补这样的差距。自己学的专业也不算热门,也谈不上自己喜欢,总觉得自己前途迷茫,在整个大学期间,自己一直在学习,没有恋爱,也没有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整天跟强迫症做斗争,艰难的度过大学几年。临近毕业的时候,自己觉得自己适应一些稳定性的工作,于是就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自己一共考了两次才考上,后来被安排在一个其他镇上当办事员,就这样我开始我的基层公务员生涯。开始的几年,自己觉得工作繁琐,机关单位的事情是做不完的,自己的这种状态也是慢慢适应这种节奏,自己也慢慢开始喜欢这种没有什么压力的工作。我也知道自己的性格适合这种体制内的安稳生活,但骨子里的想法,还是希望自己能有机会能有一番作为,但感觉到自己的强迫症症状还是如影相随,自己也觉得有必要先要治疗好自己的这种病,才有工作的提升和动力,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治疗之路。了解自己是强迫症的时候,是在一次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企业家因为得了强迫症自杀了,这个新闻让我很震撼,也让我感觉我的这种症状跟当事人的感觉很相似,我于是就开始去证实我的病情,去了市医院,一家三家医院精神科,诊断出来,自己就是强迫症障碍,我听到那个诊断病情,我内心感觉到一些无力感,甚至觉得自己很倒霉,也联想到一些死亡事情,特别是自杀现象,自己也在想,如果撑不下去,自己会不会走这条路,我一直也在给自己做一些情感预设。但强烈的求生欲让自己内心明白,这种病是能治疗好的,仅仅是需要时间问题,我的主治医师也是怎么说,让我先吃药保守治疗,后面看看效果。就这样,自己开始吃药,整整吃了2年。吃药的同时,自己也定期去医院做心理治疗,对于吃药,感觉吃了一段时间,那些焦虑的情绪缓解不少,但症状还是依然存在的,吃药久了,自己也能感觉到自己反应迟钝了,甚至性需求也少了很多。治疗的过程中,自己也觉得这种强迫症会慢慢地治疗好,自己也不着急,虽然强迫症的症状和思维依然存在,但自己还是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仅仅是这种无力感,尤其是自己的心情容易起伏不定,容易受到这种症状的干扰,想的太多了,也觉得自己内心很焦虑,有种很累的感觉。有的时候勉强地装着自己很正常,因为时常也有应酬,但自己内心却不喜欢这种官场上的应酬,觉得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自己都觉得虚伪。通过医院不间断的心理治疗,自己最终也没有完全康复起来,觉得这样下去,症状还依然存在,自己的其他方面也有问题了,尤其是躯体方面,自己感觉到一些思维的迟缓,记忆的衰退,更多的是感觉到自己无精打采,这种药物也对身体有副作用,自己感觉到不能再吃药了,于是就暂停了药物。自己平时也上网,看看强迫症的一些帖子和相关治疗的话题,后来,看到不少可以做强迫症方面的咨询,对于这些咨询师,我感觉他们不是很专业,尤其是对自己的强迫症症状,没有真正去了解和身同感受,总觉得有些像隔靴搔痒的感觉。咨询的过程中,采用的那些咨询技术,我尝试了几种,感觉到对自己的效果不大。对于症状,还是依然存在,每次咨询的这种说教,自己也感觉到一些苦恼。咨询几次,自己就没有兴趣再继续了,或许,一方面是咨询师的水平问题,也有一方面是自己急于求成吧。直到后来我遇到了这个自己容易接受,有种亲切感的咨询师,他经验丰富,强迫症案例多,对于疑难杂症的强迫症比较擅长,自己也就死马当活马医。于是,我把自己的咨询经历和情况统统告诉他,他对我的这种多次跟不同的咨询师咨询,都不是很久,表示刚建立了心理咨询关系,建立了信任,又开始选择别人,这种情况,不利于心理咨询的效果的。我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很多时候,几次咨询,也没有多少效果,有些仅仅是了解我的情况,还没有完全建立信任感,我就开始不耐烦了,经过这样解释,我对自己的咨询态度有些内疚。他针对我的情况,他说几次咨询没有效果的,尤其是对这种长年有强迫症障碍的患者,需要接受一种长程的疗程,系统的心理咨询才能更好的康复,也举例不少其他康复案例的情况。于是让我最终从强迫症的泥潭中走出来。对于心理咨询,我觉得强迫症患者朋友,需要找对人,需要充分信任咨询师,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咨询师,匹配很重要。对方的资历和经验也是需要看的,对于咨询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需要积极完成,积极配合,自信,建立中长期的咨询目标和生活目标,顺其自然地去做建设性的生活,接纳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便是康复的秘诀。注明:案例征得咨询者的书面同意,愿意公开发表,为了保护案例隐私做了专业伦理技术处理。(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张玉玲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怎样帮孩子走出强迫症
帮助孩子走出强迫症的方法常见于以下方面:1、及时配合改善:强迫症属于心理精神疾病的一种,需要老师、孩子,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将孩子的症状,以及注意问题,与老师交代清楚,尽量避免在学校发生类似的诱发因素,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孩子发生强迫症的几率;2、改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温馨、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父母尽量避免大声呵斥或者给孩子较大的压力,同时父母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3、适量活动:可以适当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比如打球、跑步、爬山、旅游。通过上述方式,缓解孩子内心紧张和焦虑的情绪;4、及时就诊:如果孩子强迫症的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配合治疗。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走出自闭的方法有什么
走出自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考虑自我调整以及心理治疗,比如严重的自闭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考虑心理治疗,推荐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家庭疗法、正面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这些心理治疗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让自己变得不再自闭、孤僻,从而拥有更多的朋友。 如果自己的自闭是因为心理压力比较大,潜意识有很多矛盾、冲突,童年有一些不良经历。 推荐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也需要积极的自我调整,比如适当的增加人际交往,多一些兴趣爱好,平时可以去看电影、吃美食、出去旅游、做运动,比如跑步、游泳,只有自己的生活比较充实、快乐,才会慢慢走出自闭的问题。
李婷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甲
走出抑郁症的方法
走出抑郁症的方法:第一种是药物治疗,第二种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抑郁剂,常用的抗抑郁剂有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等。 治疗主要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急性期主要是使抑郁症状消失,大概需要1-2个月的时间。巩固期主要是防止已经缓解的抑郁症状复燃,使用的是急性期的药物剂量。维持期是维持治疗的效果,药量一般比急性期和巩固期的药量要小,整个治疗过程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 心理治疗主要是在巩固期和维持期进行,需要患者去认识他的个性特点,以及存在的负面的认知,比如悲观、绝望、被动。也让患者去认识他潜意识里面的矛盾和冲突,并且上升到意识层面,就可以缓解抑郁。另外心理治疗,也可以增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预防复发。
夏泳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三甲
走出抑郁症的方法
走出抑郁,有以下几种方法:1、如果抑郁符合疾病规律和诊断,按医疗手段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以及综合治疗。运动对焦虑和抑郁情绪都有非常好的帮助,一般以挥杆类或者挥拍类运动最好,如打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等。此外,游泳也是较好的运动类型,而跑步等其它运动可归为第三档。总之,运动人群比不做运动人群情绪要更好,出现焦虑抑郁概率更低。所以建议大家要持之以恒,并佩戴相关智能穿戴设备,比如手环等,从而可以很好监测一天运动量;2、从心理方面做一部分调整,培养合理适当兴趣,比如登山、钓鱼,以及琴、棋、书、画等活动。如果有条件,建议做长程的心理治疗,因为有利于减少社会应激,增加社会心理系统支持,以减少复发。
常卫利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全国第19
走出抑郁的自救方法
现在,抑郁症愈发被大众熟知,那么陷入抑郁中的人,可以做些什么自救呢?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坚持锻炼、外出交际、整理感受、相信自己,以及阅读书籍。·坚持锻炼∶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空气可以说是一天当中最清新的时刻,适当锻炼可以充分调动人体潜能活化身体细胞,当身体放松了,内心也慢慢就会放松下来,抑郁的情绪自然就会有一定的缓解。另外,运动、冥想、瑜伽等运动还可以松弛身心、开阔视野,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外出交际:把自己关在家里,逃避与人接触,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前提必须强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触朋友,参加社会活动或出去旅游,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抑郁等负面的情绪感受就会被外部环境慢慢消融,自信心就会重燃起来。·整理感受:抑郁的人更多时候是沉浸在自己的消极感受中,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整理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可以在锻炼或者身心状态有所缓解之后,再去看它,要知道,只是去看不必分析,时间一长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还可以将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记录下来,锁定温馨、快乐的时刻。·相信自己: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没有良好的内心防御能力,往往会把自己的状况与各种信息进行对照,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进行比较,尤其是各方面都强于你的人,以免造成内心更大的压力,更有甚者起初只是有一些抑郁的情绪,最后却被自己强化为了抑郁症,应相信自己,寻找自己的闪光点。·阅读书籍:开卷有益,多阅读一些书籍,不断学习,主动吸收新知识,可以提高眼界,让我们对自身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超越过去的思想局限。但是上述的自救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对一些严重抑郁的患者来说,应积极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治疗,以早日走出抑郁状态。参考文献[1]张彩山.求医不如求己 中国家庭必备健康绝学 彩图典藏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86.[2]赵静波,许诗琪,陈瑜. 抑郁症 心理健康一点通[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70-172.[3]《农村应急自救知识手册》编写组.农村应急自救知识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0.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走出轻度抑郁症的方法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根据程度不同可将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通常认为中度以下,或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可能不需要药物来干预,只通过自我调节能够使使其得到自行改善。由于轻度抑郁症对患者的影响不是很大,多数可能是主观感觉到情绪低落,但基本的生活、工作没有受到影响,可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如通过增加运动,来增加脑内5-羟色胺浓度,继而改善抑郁。另外,建议患者做感兴趣的事情,使身心得到放松,抑郁的症状便会减轻。患者还可以对身边相信的人去倾诉内心苦闷,必要情况下还可通过看抑郁的自助书籍,来使轻度抑郁症得到改善。如果达到中度以上的抑郁症,即重度、极重度,患者出现有自杀想法,或实施自杀行为,则需要接受强有力的医学和干预,包括服用抗抑郁剂,甚至需要住院治疗,通过接受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来快速缓解抑郁。
禹华良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11
走出焦虑症最快的方法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可出现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该病治疗进程较缓慢,并没有最快的走出焦虑症的方法。通常需要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才能逐渐缓解焦虑情绪,而且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能预后较好。一般治疗 如果焦虑症出现的时间不长,对生活影响不大,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放松或进行运动而缓解,休息的时候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例如跑步、游泳等。还要学会积极应对生活当中的压力,可以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与朋友或家人倾诉,通过这些方式节可逐渐走出焦虑状态。药物治疗如果焦虑症比较严重,严重影响生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也可以考虑苯二氮卓类药物,如艾司唑仑、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焦虑效果。另外,也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如九味镇心颗粒。心理治疗焦虑症严重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学会改变非理性的信念,从而减轻由于非理性信念而引发的焦虑、恐惧或灾难化的想法,减轻预期性的焦虑,并且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获得情感的支持和慰藉。精神分析治疗是指在精神分析师的帮助,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和潜意识的一些欲望,从而解决由于内心冲突而引发的过度焦虑、紧张之类的问题。总之,可根据患者的焦虑情况选择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尽快走出焦虑情绪。其他治疗治疗焦虑症的方法还有针灸、推拿、按摩等,这些治疗可以使大脑神经放松,从而改善焦虑症状。参考文献[1]张石革主编.药店药师常见病用药指导手册[M].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7:50-51.[2]李广智主编;何燕玲,季建林,陆峥副主编.焦虑障碍.第3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01:196.
禹华良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11
走出焦虑症成功方法
在生活节奏飞快的如今,学生被学业和家长的期盼压得喘不过来气,成年人被生活和现实紧紧地扼住喉咙,越来越多的人被动陷入焦虑,不可控的整日胡思乱想、忧心忡忡,这种负面的心情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困扰,我们又应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想要走出焦虑症,我们可以从规律生活、心理调整、药物治疗等方面来着手。规律生活平时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睡眠是日常精力充沛的来源,有了充足的精力,就可以多跟家人、朋友进行交流沟通,或者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以及旅游,能够有效改善情绪、放松心情,缓解焦虑等症状。此外,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膳食多样化、少食多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粗粮和鱼类,食物的摄入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情绪变得稳定。心理调理增强自信,自信是治愈焦虑症的必要前提!当焦虑袭来时,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做到”,这样可使你渐渐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应,使你的智能反应逐渐表现出来。同时,焦虑症的人群最主要的还是要学会自我舒缓、倾诉,减轻精神压力,如果实在难以缓解,建议先尝试脱离当前让你焦虑的环境,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同时学会关注当下的美好生活,让自己变得开心、快乐起来。药物治疗如果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目前一线的治疗焦虑药物是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还有抗焦虑药物,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这类药物起效较慢,后期效果稳定。还有一类称之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起效快,抗焦虑效果肯定,但效果持续时间短,不适于长期大量使用,长期服用有可能产生依赖性。焦虑症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需要积极治疗,不要害怕也不要担心,去治疗才可能被治好!参考文献[1]张石革主编.药店药师常见病用药指导手册[M].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7.[2]刘洋编著.心理学调整你的情绪[M].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