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社交厌恶症是什么病

常卫利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全国第19
咨询

社交厌恶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个体对社交场合的强烈反感和避免社交活动的倾向。与社交恐惧症不同,社交厌恶症的重点是对社交活动的反感,而不是对社交场合的害怕。

社交厌恶症的病因可能包括性格特点、生活经历和环境因素等,一些研究表明,社交厌恶症可能与个人的性格特点有关,如内向、独立、自我满足等。

此外,一些负面的生活经历,如童年时期的社交排斥、家庭环境等也可能导致个体对社交活动产生反感。

治疗社交厌恶症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调节等,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对社交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一些伴随的焦虑、抑郁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自我调节也是治疗社交厌恶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个体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积极的心态、适度的锻炼和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对社交活动的反感和焦虑情绪。同时,也可以尝试逐渐暴露自己于一些小型的社交场合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交适应能力。

2024-01-22浏览2305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精神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马晓娟副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三级
什么叫社交障碍症
社交障碍症就是患者惧怕到公共的场所,患者惧怕引起让他产生尴尬的一些场景和场所去。因为到了这样的场所,可能会感觉很不自在,出现一些焦虑的反应,比如说出现心慌手抖、坐卧不宁、紧张担心等。这个时候这种状态没有必要,但是仍然不能够控制这种情绪,因此可能会出现回避到这些场合当中去。换言之,就是患者害怕别人注意自己。有的时候感觉别人在看自己,就怕自己出洋相,于是就变得很不自然,不敢抬头和人对视,不敢说话,而且很紧张、担心,在社会交往方面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他可能不敢到公共的场合去,不敢到陌生的环境当中去,害怕出洋相。在与领导同事争论的时候,也不敢争论去捍卫自己的权利,以至于在自己的社会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刘兰英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三甲
社交障碍症是什么原因
社交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如下:1、生物学因素:与生物学靶点的改变,比如基因类型改变,或者神经递质改变有关;2、社会心理因素:可能有些人受到过创伤,特别是谈恋爱被对方拒绝,再谈恋爱时会出现问题,最后不敢与异性接触,久而久之会觉得自卑,没有自信,否定自己;3、成长环境:很多社交障碍的患者,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上,往往与其成长环境有关。这类患者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精神创伤,如被人辱骂、耻笑或殴打,导致其与人交往的不自信或者自卑,成年以后不敢与人去交往,以及不敢面对别人。这些患者一旦与别人讲话,会表现脸红、害羞、心跳加速,甚至逃离现场。
肖春玲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社交障碍症是什么原因
社交障碍症也叫社交恐惧症,是指在社交场合上表现的紧张、恐惧等。 常见病因是精神应激因素,也就是社会心理因素导致了这部分患者过度紧张,而不敢在现实的环境中出现,更多的是回避,有潜在的信念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在这些场合等,对个人的评价和对环境的评价。 素质因素,大多数的研究已经确定,和精神应激事件相比,这部分社交障碍的患者有个体易感性,会有比较古板、严肃等神经类型 。因此在这种人格特点的情况下,有部分属于神经类型相对的比较弱的类型,有的人表现的是像艺术一样的类型或者思维的类型等,总之有具体原因。
庞吉成主治医师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社交障碍是什么
社交障碍在临床上叫社交恐惧症,或社交焦虑障碍。表现为患者出现明显的,持续的害怕社交场景,或出现在使人感到尴尬的社交活动中。 一旦出现这样的场景,患者会感觉到手足无措,特别的痛苦,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例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心悸、胸闷、脸红、口干、出汗、尿频、尿急及胃肠功能不适等症状。 患者出现强烈的回避的行为或想法,患者明知道反应是不合理的,但是无法控制,特别害怕被人关注,在公众场合出丑难堪,所以尽力的回避各种各样的场合。因此,这样的行为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职业、社会功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旦确诊社交障碍,临床上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如行为训练、暴露疗法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也可以应用药物治疗,如应用常见的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徐欣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三甲
什么是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发病年龄较低,多见于青少年时期(13-19岁),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害怕、恐惧及焦虑、心跳加快、出汗、发抖、口吃、脸红、肌肉紧张及恶心、腹泻等症状。
李洛平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为什么人们会出现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社交恐惧几乎任何人在社交场合都会有某程度度的紧张感,但这种紧张感其实并不会造成他们完全断绝社交活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与陌生人见面前感到有点担心焦虑,或在出席正式場合前有些恐惧紧张,这是正常的,但在实际情况中又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可以应付自如,某些场景到最后甚至是乐在其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焦虑治疗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青少年在社交场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觉,从来未有过焦虑担心,不但无法真正拥有长大成人的心智,而且也会变成一个迟钝而不敏感的人,这不是一件好事。而心理学上有一份研究,指出容易在社交上出现轻度焦虑害羞的成人,比其他人更能体谅别人,了解别人,而在交谈时他们亦会更细心倾听,较少打断别人的话。所以,我们其实不必把社交焦虑看作洪水猛兽,适度的社交焦虑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想象一下,一个毫无社交焦虑感觉的人,也就不会在乎他人对他的评价,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我们要明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以上的害怕及焦虑的感觉不会持续阻止我们去做想做的事情。不过,当这种焦虑与不安的感觉令我们不能从容地去做一些事,从而严重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时候,它便可能成了恐惧症。患有这社交恐惧症的人,一般会有如下特征:心理方面:经常担心于人前出丑。参加聚会前会感到十分紧张,不断想像自己尴尬丢脸的情况,无法随意说话和做想做的事情,在活动后,会一直做「检讨」,反复地想当时应该怎么做。生理方面:感到口干面红,心跳加速,手指脚趾麻痹,心悸,为了不感到恐惧,社恐的人多会做出迁就,让自己的生活受到限制。他们无法上街购物,即使有能力得到一份更好地工作,可能也会拒绝升职加薪的机会。半数的严重患者甚至无法和他人建立长远的伴侣关系,其中尤以男性为甚。社交恐惧症的原因社交恐惧症的成因,科学还没有定论,但我们已知道社交恐惧症在以下人群比中发生率较高:1.对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要求特別严谨的人;2.在孩童时期曾经有口吃问题或有人际关系阴影的人;3.有学者认为,社交恐惧可能是因为患者停滞在3至7岁孩童正常发展的害羞阶段影响。社交当中产生的焦虑感,虽然并非病理性行为,却也有程度高低之分。我们确实见到有些人非常善于交际,而有些人则害怕与陌生人见面。但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正常情况下,几乎不会有人对和熟人见面有焦虑感——除非自己和熟人之间中的某一个产生了改变。社交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个人认为还是在未见面之前,担心他人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当一个人觉得别人总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时候,便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对自己缜密的观察(detailedself-monitoringandself-observation)。他们总是通过自己的猜想来判断自己在别人面前呈现的样子,别人怎么想自己的,这样就会很容易进入一个封闭的怪圈,他们的恐惧来自于自己的想象。面对社交所产生的焦虑感,有5点扼要的建议:不要对于自己在社交中有过高的要求,比如「我完全不能暴露任何缺点」;不要对对自己订下的形象规则,比如「我要经常看起来聪明及能够自制。」;不要对于社交中的后果固有的想法,比如「如果我对某人的观点表示不同意,他一定会觉得我很笨,回避讨厌我」;不要对自己产生过多的负面评价,比如「我和别人不同,我非常怪」;不要有对将来的负面预测,比如「如果其他人认识真正的我,他们就会知道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而克服社交焦虑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多参与社交,熟悉社交规则,建立社交方式,都有助于造成心理的安全感。当对社交技巧熟悉以后,对于社交结果就会出现偏良好的期待,结果也变得更可预测,社交的「可怕」之处也就自然减轻了。至于社交焦虑症的心理治疗,简单介绍三个常见疗法:社交技巧训练社交技巧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轻松及自信地与人相处。训练包括学习一些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社交技巧,例如如何与一个陌生人展开对话。患者可以与其他人练习技巧,然后获得反馈,将练习过程录像,并从录像实况中了解自己的行为和在别人面前的表现如何。层递式呈现治疗研究发现,即使患者对某一种情况感到十分恐惧,焦虑的感觉是会随着时间而减退的。层递式呈现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列出所有令你恐惧的情况,然后将它们按不同的恐惧程度排列出先后次序。在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协助下,由最轻微的恐惧情况开始,患者需要保持面对令你恐惧的情况,直到他不再感到焦虑为止。然后,可以处理下一个程度的情况,如此类推。整个过程分阶段进行,恐惧和挑战的程度会随着成功克服的练习而逐渐增加。认知行为治疗社交恐惧症患者面对的问题,对自己、世界及他人的看法有密切关系。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去改变自己对自己或及自己对他人的想法。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会协助患者去留意患者惯常对自己作出没有帮助的规则、假设或预测及这些想法引起的身体反应,以及一些惯常想法的不良影响及这些想法与焦虑情绪之关系等。例如,咨询师可能先请患者一面说话,一面想着自己一定要表现得十分聪明及有趣。在数分钟后,尝试另一种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谈话内容或要完成的事情上,而不要留意自己有的表现。最后,想说的是,我们越是害怕某样东西,就越该去了解它,认识它,并且正视它。这不仅仅对社交焦虑有效,我想,对人生中很多事情都会有效。(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康传媛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三甲
什么是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是指个体在公共的场合下需要说话,或者需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特别的紧张、不自在、尴尬、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为此非常苦恼的表现,这就叫社交恐惧。社交恐惧有很多的表现,最常见的是个体在公共场合下需要发言,感觉很紧张,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失控,或者紧张严重到说不出话来。社交恐惧的过程当中,会伴有很多个体的焦虑表现的发作,比如会觉得心慌、胸闷、出汗、大脑一片空白、脸会变得非常通红,所以社交恐惧症又叫做赤面恐怖症。社交恐惧除了在公共场合下发言比较容易紧张,有的人可能会表现为其它表现。比如有的人不敢在公共场合下吃东西、不敢在公共场合下上厕所、不敢在公共场合有人看着自己的情况下写东西签字,会觉得非常不自然,会觉得比较尴尬,这都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有比较典型的,也有不是特别典型的,但是总之只要在有人的场合下发言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感觉到不自然、尴尬、说不清楚的紧张,都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徐欣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三甲
什么是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主要是结合到人与人当中的社会交往当中,平时说话没有问题,大庭广众之下就会出现心慌、气短、说话结结巴巴、反应慢、出汗、脸红、焦躁不安、坐立不宁的现象,影响到正常的社会交往功能,这一类叫社会社交焦虑症状。
铁常乐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什么是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是恐怖性神经症中的一类,恐惧症分为广场恐怖、社交恐怖。广场恐怖是指对特定社会环境的恐怖,从而极力回避,担心在这过程中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还有一类就是社交恐怖,社交恐怖是指对人际交往的恐惧,患者往往极力回避社交环境,在直接的人际接触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甚至出现躯体症状,比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有的患者是在一对一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脸红、目光不敢直视、担心遇到熟悉的人、不敢和异性接触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还有部分患者是特定恐怖,属于另外一种类型,也属于社交恐怖表现。
许光仓主任中医师
镇江市中医院三甲
干燥症是什么病引起的
"干燥症实际上如果是干燥综合征,有可能表现为口干、眼干,同时皮肤干燥的一种综合性的症状。这种干燥综合征的形成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出现的问题。临床上除了唾液腺、汗腺、泪腺等出现异常功能之外,也会出现一些系统性的症状,比如说可能会出现发热,或者是免疫功能下降,乏力等等一系列的症状。至于皮肤出现的表现,一般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紫癜、皮肤干燥,还有因为干燥而出现的皮肤的色素沉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