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即低热,高烧即高热。低热比高热可怕这一论点并无科学依据。当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一方面,按照口腔温度为标准,低热是指温度在37.3℃-38℃,高热是指温度在39.1℃-40℃,高热持续更容易诱发惊厥;另一方面,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需要结合病因,无法单从体温进行判断。
导致发热的病因有很多,临床以感染性发热较多见,是指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导致机体发热。除此之外,还有非感染性发热,常见有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颅内疾病、恶性肿瘤等引起的发热。无论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都可以引起低热和高热。
无论是高热还是低热,都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症状加重。首先需要明确发热的病因,积极给予对因治疗。其次,针对不同程度的发热,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建议进行物理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则需要物理降温联合口服退热药,临床常用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物理降温法包括温水擦浴、冷敷等。此外,发热的时候要多饮水,以免水电解质失衡,出现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