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溃疡图片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所有图片质量和准确性经专业医生严格审查

概述

  • 白塞病溃疡多发生于口腔、阴囊等部位,形状、大小不一,边界清晰,中间轻微凹陷,表面覆盖有一层黄白色薄膜,可伴随有疼痛不适感。随病情进展,创面会有脓液流出并结痂。

白塞病口腔溃疡图
白塞病患者的口腔里面长了好几个溃疡,大小不一样,上颚的溃疡相对较小,散在分布,靠近智齿的位置有一个直径2cm的较大溃疡,周围还有绿豆大的溃疡面。

白塞病舌侧溃疡图
白塞病患者舌侧面出现溃疡,表面附有黄白色的假膜,形状不规则,但是边界清楚,并伴有疼痛表现。溃疡可能会影响进食,有自愈倾向,但会反复发作。

白塞病舌头溃疡图
白塞病使舌头出现溃疡,表面附有一层苍白色的假膜,边界清晰,溃疡单发,溃疡面中间凹陷,有明显的疼痛表现,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愈合。

白塞病唇内侧溃疡图
白塞病引起的口腔溃疡,在唇内侧具体表现为一个附有黄白色假膜的溃疡面,形状接近椭圆形,周围黏膜红肿,边界清楚,伴疼痛的感觉。

白塞病嘴唇溃疡图
白塞病患者下嘴唇的位置出现口腔溃疡,有多发的溃疡面,大小不等,嘴唇上偏圆形且较大,嘴唇里面较小,表面被苍白色假膜附着,中间看起来凹陷且发白。

白塞病牙龈溃疡图
白塞病牙龈皮损呈多发性,为椭圆形的疼痛性溃疡,发生在上牙左侧,有几个苍白色坏死性基底绕以鲜红色晕的溃疡,境界清楚,易反复发作。

白塞病唇内侧溃疡白斑图
白塞病患者下嘴唇的唇内侧有两块白斑,偏圆形,分布局限但没有相连,中间有轻微凹陷,周围有一圈红晕,边界清晰,可伴有疼痛,影响正常进食。

白塞病舌侧溃疡白斑图
白塞病舌侧出现多发的溃疡,大小不等,每个溃疡面周边红肿稍微隆起,边缘整齐清晰,底部稍硬,溃疡面上会附有白色的假膜,看起来像是白斑。

白塞病嘴唇结痂溃疡图
白塞病患者下嘴唇出现一个溃疡面,周围黏膜红肿明显,尤其边缘位置更明显,有黄色的脓液流出,逐渐形成了一个黄黑色结痂,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

白塞病唇内侧溃疡白点图
白塞病会导致患者下嘴唇内出现小米粒大小的白色溃疡,境界清楚,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白点。随着病情的进展,溃疡面积会逐渐增大,具有自限性,但痊愈后容易复发。

白塞病会阴部溃疡图
白塞病患者会阴部出现多发性溃疡,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大小不一,大者可达硬币大小,表面有一层白色薄膜,擦去后可露出粉红色、浸润样的创面。

白塞病阴囊溃疡图
白塞病出现阴囊损害,表现为阴囊上有一个豌豆大小,境界清楚的溃疡,中间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少量血丝,周围绕以鲜红色晕,不易愈合。

白塞病包皮溃疡图
白塞病患者包皮上有一块溃疡,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边界较清晰,微隆起于皮肤表面,颜色为淡粉色,表面潮湿,周边皮肤发红、肿胀,伴有剧烈疼痛。

白塞病小阴唇溃疡图
白塞病患者小阴唇出现多处溃疡,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大小不一,表面覆有一层白色薄膜,周围有红晕,疼痛剧烈,愈合较慢。

白塞病阴囊结痂溃疡图
白塞病患者阴囊处有圆形溃疡,边界清楚,直径约1cm,溃疡面呈鲜红色,局部有溃疡干涸后形成的黄色结痂,结痂脱落后露出新生的淡粉色皮肤。

白塞病相关知识

白塞病首发症状多为口腔溃疡,单发或多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有自愈倾向,但会反复发作。
还可出现生殖器溃疡,多见于外生殖器、肛周、会阴等处,较口腔溃疡深而大,数目及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口腔溃疡,但疼痛剧烈、愈合较慢。
白塞病的皮肤损害类型多样,可表现为毛囊炎样,皮损为无菌性脓疱、丘疹,周围红晕,数量不一,反复出现,也可表现为结节性红斑样。
用生理盐水皮内注射、无菌针头皮内刺入及静脉穿刺,均可在受刺部位于24-48小时后出现直径2mm以上的红色丘疹或脓疱。
白塞病还可导致眼损害、关节肿痛,亦可累及消化道、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以及心、肾、肺、附睾和大血管等。
白塞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病毒、链球菌等感染因素可能会诱发该病。
白塞病应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保护口腔黏膜;不要戴隐形眼镜,防止角膜溃疡;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等。
可进行系统用药治疗,常用药物如沙利度胺、糖皮质激素,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者、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能缓解或伴有严重系统并发症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
同时可配合局部用药,如口腔溃疡疼痛剧烈者,可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外用四环素制剂等;外阴溃疡可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局部清洗,然后涂抗生素软膏。

参考文献

[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3-164.

[2]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