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糖尿病 _ 视频

糖尿病 _ 语音

糖尿病 _ 专家问答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两大类。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而继发性糖尿病则通常由特定的病因引起,如胰腺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原发性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是指糖尿病具有遗传性。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属于原发性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遭受病毒侵害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而2型糖尿病则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然而,仅有遗传因素并不足以引发糖尿病,还需要环境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环境因素在原发性糖尿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热量摄取过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会大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终导致糖尿病。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例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药物副作用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参考资料:赵涛,赵步长,伍海勤,李国坤主编,糖尿病百岁之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
张春虹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所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慢性高血糖,以及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的紊乱。这些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肾病、神经病变)和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这些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糖耐量正常的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2-4倍。是因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糖尿病可以导致血管损伤和炎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此外,研究还发现,没有糖尿病但有心肌梗死的患者8年存活率与有糖尿病但没有心肌梗死的患者8年存活率相似。表明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糖尿病被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参考资料:[1]李志华等编著,现代心脏病诊断与治疗 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3
刘泽灏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慢性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出现问题,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出现紊乱。这种状况可能会引发多系统的损害,影响到眼、肾、神经以及心脏、血管等多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在病情严重或遭遇应激情况时,还可能会出现急性严重的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糖尿病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这四种类型的病变各有其独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所以在治疗和管理上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参考资料:杨传梅等编著,内分泌科疾病诊疗新进展,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刘泽灏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等,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世界性的常见病。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高血糖、糖尿。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又称为三多一少症状,并使一些组织或器官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可并发酮症酸中毒、肢体坏疽、多发性神经炎、失明和肾衰竭等。虽然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建议糖尿病患者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参考资料:[1]步宏,李一雷.病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谢艳红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会使机体代谢紊乱,出现胰岛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长期不控制的糖尿病会对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造成损害,累及心脏、脑、神经、肾脏、视网膜及肢体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视网膜病、肢体坏疽等,不仅严重危害健康,也给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如果能早期控制糖尿病,患者可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糖尿病的风险和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对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参考资料:薛耀明.张倩.邹梦晨主编,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导第3版.北京名医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8.04.第一章
张春虹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什么叫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缺乏运动,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仅占10%,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体,约占90%,是防治的重点对象。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增高,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存在大量糖调节受损者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预示着糖尿病暴发性流行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为了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和管理,包括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方面。参考资料:马建林,曾广民主编.老年常见病合理治疗答疑.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08.
孙贺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现在有很多的糖尿病患者,于是很多人纳闷,自己平时不吃糖,怎么也会得糖尿病?下面说说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葡萄糖代谢紊乱,进而影响蛋白质及脂肪代谢而导致的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生涉及很多复杂的因素。不是因为吃糖多才得的糖尿病。  现在的科学研究仍然未明确糖尿病的具体发病原因,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这是不可改变的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研究发现,父母为糖尿病的,其后代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概率明显比那些未患糖尿病的父母的后代子女高。已经证实人体染色体上的很多基因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2、环境因素(这是可以改变的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等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3、某些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4、免疫功能紊乱等。  5、胰腺疾病所致。  得了糖尿病,就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而不能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感觉就放任不管,否则容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造成严重的身体损害和经济负担。更不能盲目听信所谓的“偏方”或“良药”而耽误正规的治疗。
杜海平 主治医师 烟台山医院
怎么知道得了糖尿病
当身体出现食欲大增、多尿且经常性口渴,体重却一直下降,就有可能是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就是血糖高,主要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缺失或胰岛素的生物作用受损所致。糖尿病早期有很多症状:1、患者总是感觉到饥饿,吃的比平时多,体重却一直在下降,还总是感觉身体疲乏无力;2、视力模糊、手发抖;3、感觉皮肤瘙痒,手脚灵敏度下降,伤口不容易愈合。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去医院抽取静脉血检查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其他时间血糖低于11.1mmol/L,若测得血糖值超过以上范围为糖尿病。
刘泽灏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糖尿病严重了该怎么处理
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发展的比较严重,比如空腹血糖超过15mmol/L以上,饭后2小时血糖已经达到20mmol/L以上,应该及时住院进行治疗,在门诊治疗是很难取得比较稳定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1、患者住院会采用胰岛素的治疗,因为血糖水平比较高,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是目前比较安全、有效的办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血糖降到比较安全的范围之内。2、患者在住院期间还需要完善胰岛功能的检测,根据胰岛功能的水平,再决定患者下一步是用胰岛素治疗还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住院期间还会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评估患者有没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比如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如果存在这些并发症需要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可能存在异质性。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过程。1、T1DM: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在同卵双生子中,T1DM的同病率高达30%-40%,这表明遗传因素在T1DM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T1DM的遗传易感性涉及多个基因,包括HLA基因和非HLA基因。此外,病毒也可能与T1DM的发病有关,如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2、T2DM:T2DM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疾病。同卵双生子中T2DM的同病率接近100%,但起病和病情进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异。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参考资料:[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张春虹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