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疲劳伴有主观不适症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症候群,多发于20~40岁的人群,妇女更为多见,典型表现为慢性疲劳,活动后疲劳加重,常可伴低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失眠等症状。至今该病的确切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经规律治疗症状可缓解,有自愈可能。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发现与基因、脑部异常、免疫系统问题、其他疾病继发、血压、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好发于20~40岁青中年人,女性多见。
本病存在家族遗传可能,某些患者遗传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因,发病率较其他人群高。
影像学检查显示某些患者脑电波、脑激素水平异常。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免疫系统部分与其他人存在异常,可能导致疾病发生,并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如病毒性感冒,出现咽痛、头痛、发热等诱发慢性疲劳综合征,EB病毒、莱姆病细菌等均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血压波动,升高或降低都可引起头晕、头痛、乏力。
皮质醇是一种重要激素,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皮质醇分泌低下;血清素作为脑部重要的化学物质,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密切相关。
疲劳综合征在出现明显疲乏的同时,常伴有发热、咽痛、肌痛、淋巴结病和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部分病例以急性病毒感染起病或感染后数月起病。据此认为,疲劳综合征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慢性疲劳综合征有集群爆发现象,但大多数患者以散发或孤立病例的形式出现,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具体的发病率尚无流行病学数据。
慢性疲劳综合征好发于20~40岁青中年人,尤其是从业IT行业、媒体、白领等人群,这些人群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缓解或释放压力的机会与途径有限,运动量少,免疫力下降,长时间工作容易产生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好发于女性,女性对生活、事业、感情、家庭等思虑较多,精神负担重,患病几率较高。
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可在心理、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多方面产生症状,主要以疲劳、睡眠障碍、头痛等症状为主,严重时可出现抑郁症、风湿免疫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6个月以上从事相同活动后疲劳感较之前增加,且无其他疾病影响,体力活动或脑力活动后极度疲劳。
此类症状出现较早,如抑郁、焦虑、急躁、易怒、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缺乏信心等。
全身疲惫,四肢乏力,周身不适,活动迟缓,有时可出现肌痛、关节痛。
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无饥饿感,食后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
如头痛、头晕、失眠、心慌、易怒、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男子出现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女子出现月经不调或提前闭经、性冷淡等,严重可以继发男子不育症、女性不孕症。
部分患者视力异常、眼睛疼痛、视物模糊,可累及听力,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因长期疲乏、疼痛等症状不能缓解,发生情绪异常,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风湿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表现出关节肿胀、疼痛、变形,皮下结节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出咳嗽、咳痰、发热、鼻塞、流鼻涕、疼痛等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较多,多系统受累,症状多变,患者如果出现长期的疲劳以及头晕、头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师建议下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疾病。
6月以上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或劳动后疲劳感,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关节疼痛、头痛、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焦虑、忧郁、烦躁及情绪不稳、睡眠中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到精神卫生科就诊;出现关节肿胀变形、疼痛需要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极度疲劳、食欲不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痛、痉挛、肌肉与关节痛)
感觉身体疲劳有多久了?
其他症状出现多久了?
是否有焦虑、抑郁倾向?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肝炎、肺结核、低血压)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出现低热(口腔体温37.6~38.0℃或肛门体温37.9℃~38.8℃);问诊咽喉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触诊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轻度肿大,有压痛。
包括头颅CT、腹部CT、关节CT,目的在于与神经系统异常、肝脏疾病、关节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检查无异常。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有疲劳感,需与肝功能异常所出现的疲劳鉴别,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肝功能无异常。
持续6个月以上伴有疲劳的职业,教育,社会或个人活动的疾病前期水平的大幅度减少或减损,这通常是深刻的,是新的或明确的发病,不是持续过度劳累的结果,休息没有大幅缓解,劳累后不适,不解乏的睡眠。再加上认知障碍、直立不耐受中的任意一项即可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慢性疲劳综合征虽然有关节疼痛,但无变形肿胀,类风湿因子检查正常,无关节畸形。
又称为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阳性。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以疲劳症状为主,可伴有精神症状,此外还可有头痛、关节疼痛等其他表现,且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阳性。
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诱因,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如疼痛可给予镇痛药物;焦虑或抑郁给予抗焦虑或抑郁药物;失眠可给予中成药或处方安眠药;伴有心理障碍的患儿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停服或减少服用抗组胺药,缓解情绪,减少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
如有病毒感染进行抗病毒治疗;有风湿免疫疾病使用消炎止痛、免疫抑制剂、激素联合治疗。
安眠药可选择佐匹克隆、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曲唑酮、唑吡坦等,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有口苦和头晕、恶心呕吐等,对药物过敏不可使用,肝功能异常慎用。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缓解肌肉关节疼痛,有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有利于缓解疲劳、提高记忆力,但副作用较多,应用较少,需要专业医师指导使用。
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需要在精神卫生科医师指导下服用,不良反应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人格障碍、心理疾患进行治疗,包括对患者所处环境的改善,周围人语言、行为的影响,特殊的环境布置等一切有助于疾患治愈的方法,适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症状明显者。
慢性疲劳综合征经过有效规范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习惯改变、工作压力减轻等多种方式干预后,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部分患者有自愈倾向,但部出现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效果欠佳有轻生倾向,可危及生命。
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治愈,部分患者有自愈可能,或出现反复现象,较顽固。
慢性疲劳综合征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合并抑郁可能有自杀或自虐倾向,可能会影响寿命。
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结束14天,应该追踪治疗,在门诊及时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避免药物性肝损伤或合并其他疾病,心理治疗应多次复诊,巩固疗效。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胃肠神经功能失调,对症状的改善有好处。
避免高糖、高脂肪、刺激性食物,如奶油蛋糕、肥肉、辣椒等。糖分会过度激活胰岛素,使血糖变化,让人产生疲劳,还会引发肥胖。
戒烟戒酒,减少咖啡和浓茶的摄入。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对口服药物进行严格管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安眠药、精神类药品注意事项较多,需要遵医嘱服用,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以免影响疗效,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反馈医生。
肌肉疼痛或关节疼痛患者要卧床休息,避免坠床或活动后跌倒。
有抑郁倾向的患者要避免刺激,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
养成锻炼的习惯,例如可以经常散步,运动量要适宜,避免剧烈运动。
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抑郁状态,是否有自杀倾向,一旦发现及时就医。
长期的疲劳、乏力、睡眠紊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此时家属应多和患者交流、沟通,缓解其焦虑、抑郁、低落的情绪,鼓励其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避免过于关注机体的疲劳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预防以病因预防为主,可通过避免病毒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压力等方式减少该病的发生。
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乐观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工作、作息规律。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加强心肺功能。
合理安排工作,避免压力过大,及时排解不良情绪,避免急躁易怒或压抑情绪。
注意个人防护,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密闭的场所,避免各种感染。
[1]徐福兰.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64.
[2]张文静.基于“健脾益气”法探讨针刺脾俞穴联合人参皂苷Rg3抗疲劳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3]王向义,刘长征,雷波.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血浆T细胞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7,42(03):246-248+262.
[4]卢建华,吴平花,倪佳佳,李灵峰,张雯.腹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4):599-601.
[5]侯晓勇,贾广坡,田连营,高飞,刘学武.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相关机制探讨[J].河北医药,2015,37(16):2463-2466.
[6]徐聪,王太武,莫明露,段明香,房之伟,熊鸿燕.伴有病原体感染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例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10):1214-1223.
[7]尹艳,王奕丹,左冬冬,付琳.中西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9,36(04):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