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盲症的主要病因是脑部功能障碍、脑部外伤、遗传、脑部疾病等。脸盲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看不清别人的脸、对别人的脸型无辨认能力。脸盲症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矫正训练和替代治疗。脸盲症一般不能治愈,预后较差。
先天性脸盲也称为发育性脸盲,这类患者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人脸识别障碍,症状会终身持续,并且这种障碍不是由大脑受外力或病变损伤导致的。
由于脑部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脑部损伤,为获得性脸盲症。获得性脸盲症又可分为感觉性脸盲和联想性脸盲。
感觉性脸盲症是早期的面部信息加工出了问题,这类患者完全无法区分不同的人脸,所有人脸在患者看来似乎都一样。
联想性脸盲症是另外一种后天获得的脸盲症,这类患者可以分辨不同人脸,但人脸识别的第二个阶段,即再认过程出了问题,患者无法将人脸跟记忆中的信息联系起来。
脸盲症的病因十分复杂,先天性脸盲症的主要病因是脑部识别人脸区域功能障碍,与遗传也有一定关系,获得性脸盲症的主要病因是脑部外伤。脸盲症常好发于有家族史者、有头部外伤史者、先天发育异常者。此外,患有自闭症、学习障碍、早产都能诱发脸盲症。
大脑有一个区域与面部识别有关,而先天性脸盲症的主要病因是脑部识别人脸区域发生障碍,导致该区域的信息无法向大脑皮层传递,出现脸盲症。
如果出现脑部外伤,导致识别人脸区域功能受损,导致该区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脸盲症。
调查显示,先天性脸盲常出现在一个家族里,而父辈出现脸盲症,则孩子出现脸盲的几率会增大。
部分脑部疾病,如脑肿瘤、多次脑中风、癫痫、脑炎、偏头痛或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脑部缺氧等,可能会使脑部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脸盲症的出现。
自闭症的人群大多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存在障碍,调查显示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脸盲发生率增高。
学习障碍的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发育不全,会使脑对外界引号的接受或识别存在障碍,而这种情况出现脸盲症的发生几率会很高。
早产儿多数因为母体损伤因素而都发生早产,在这个过程中早产儿可能会出现大脑区域发育不全,出现识别人脸区域功能异常导致脸盲症。
脸盲症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在2.5%左右,发病无男女差异。
调查显示先天性脸盲常出现在一个家族里。
头部外伤可能导致识别人脸区域功能受损出现脸盲症。
若头部识别人脸区域功能发育异常,出现脸盲症。
一氧化碳中毒由于缺氧、窒息可能会导致大脑功能受损,出现脸盲症。
脸盲症的典型症状有看不清别人的脸和对别人的脸型无辨认能力,不同类型的脸盲症症状有所不同,部分脸盲症患者会有整体记忆力下降。脸盲症可能因为记不清人脸出现社交障碍,出现焦虑、抑郁等并发症。
展示面孔照片时,他们能够准确指出五官位置,却不能进行整合,但可以对他人的肢体进行识别。部分患者存在识别静态面孔(如照片)困难。
患者不能识别自己的物品(衣服、眼镜等),也有患者对动物、乐器等识别存在障碍。
获得性脸盲症患者色觉完整,却不能对同一面孔的不同颜色照片进行匹配,说明其可能伴有高级的视知觉障碍。获得性脸盲症患者存在地域性失认症或地域定向障碍,与穿衣失用症、非词语材料学习困难等并存。
获得性脸盲症患者对熟悉面孔的识别障碍可能源于记忆面孔信息困难,但能从其他的信息认出熟悉的人。有研究发现,患者可能是面孔的内部特征信息与记忆连接存在障碍。
患者可能会因为无法记忆人脸会出现焦虑,这种情况可以在几分钟后之内达到顶峰,还会伴有皮肤苍白、心悸、气短等。
部分患者因脸盲症影响正常人际关系出现抑郁,可以出现心情低落,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孤立无援,严重时还会伴有伤害自己的行为。
当出现看不清别人的脸、对别人的脸型无辨认能力的症状应就诊精神心理科,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面部识别测试明确诊断。注意和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酒精中毒性痴呆相鉴别。
当出现看不清别人的脸、对别人的脸型无辨认能力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脸盲症严重影响患者学习与生活应及时就医。
脸盲症患者并发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者出现症状后,建议考虑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看不清别人的脸、对别人的脸型无辨认能力)
有无精神疾病家族遗传史?
有无头部外伤史?
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体格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对视力、视觉、视野范围、视敏度等检查,判断患者有无器质性疾病,初步判断患者疾病的类型。
对于近期有头部外伤史、突然出现脸盲症的患者,应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排除有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常用本顿面部识别测试(BFRT)、剑桥脸部记忆测试(CFMT)、人面失认症20条索引(PI20)以及名人面孔测试。
医生一般通过精神检查了解患者的想法、情绪,有无感知障碍,及目前的意识行为活动。
脸盲症典型症状:看不清别人的脸、对别人的脸型无辨认能力。
面部识别测试显示脸盲。
精神分裂症是指个人意识、行为、情绪等方面发生扭曲,可能会存在行为不当,甚至出现暴力、攻击性行为,两者可以根据认知评估量表或精神检查鉴别。
发病人群为老人,可以表现为记忆力轻度受损、认知能力下降,工作、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减退,两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神经心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酒精中毒性痴呆是指酒精对脑组织的损害,可以表现为智力低下、记忆力障碍以及震颤、痉挛发作等,该病的患者经常存在长期饮酒史,两者可以根据患者病史以及脑电图进行鉴别。
脸盲症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治愈,只能通过训练方法尽量纠正,训练效果并不显著,可能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对于干预训练效果不好的患者可以尝试替代治疗。
本病无药物治疗。
本病无手术治疗。
补偿性干预即训练患者使用一些补偿性的策略技巧,来代替面孔识别的机能。
矫治性干预即通过大量的视觉认知训练,如面孔记忆训练,使患者重新发展出正常的面孔加工机制。
有研究报告说,吸入催产素,一种与社会知觉紧密相关的激素,可以临时提高发展性脸盲症患者的面孔识别能力。
替代治疗即通过帮助患者找到替代方法识别面孔。可以通过外部因素,如衣服、帽子、头发、胡须、痣等,声音因素,如识别说话的语音、语气、语调、音色等,行为因素,如肢体特征、步态特征、说话思维方式等,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脸盲症一般不能治愈,预后较差,但脸盲症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无后遗症。治疗期间每月复查一次人脸面部识别测试,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脸盲症一般不能治愈,预后较差。
脸盲症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脸盲症一般无后遗症。
治疗期间每月复查一次人脸面部识别测试,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脸盲症患者的饮食一般无需特殊注意,正常饮食即可。
脸盲症患者的护理应以促进症状恢复、减轻不适为主,日常生活中注意面部识别训练和适度运动,平时注意脸盲症状有无减轻或加重,同时也要注意对患者心理疏导。
脸盲症患者要经常进行面部识别训练,提高对人体面部的灵敏度。
平时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转移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一定好处。
平时注意脸盲症状有无减轻或加重。
在生活中,患者家属应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
脸盲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家属的配合十分重要,平时一定要配合患者治疗,给予患者帮助。
脸盲症患者的预防要从病因入手,对于有先天性脸盲家族史患者在孕前作好遗传咨询,孕期定时产检做好早期筛查,对于获得性脸盲主要是避免外伤的出现。
对于有先天性脸盲家族史患者应在孕前做好遗传咨询,孕期定时产检做好早期筛查。
注意避免头部外伤,有头部疾病患者及早就医治疗。
患有自闭症、学习障碍疾病者早期治疗,避免诱发脸盲症。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每日高度紧张、焦虑不适,诱发疾病。
养成运动的习惯,每日规律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4593点赞
[1]悦亮.脸盲症是怎么回事[J].科普天地,2016,000(005):4.
[2]肖震宇.让人尴尬的"脸盲症"[J].养生保健指南,2016:15-16.
[3]唐迪,雄鹰,高艳丽.脸盲症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011):1231-1232.
[4]高锋.社交脸盲眼镜的设计与构想[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04):78-81.
[5]唐迪,雄鹰,高艳丽.脸盲症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1):1231-123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