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性脂肪疝又称为痛性压迫性足部丘疹,是一种与压力有关的疼痛性足跟部假性丘疹,临床非常罕见。主要表现就是皮损和疼痛。皮损分布于足跟非负重部位,如足跟的后内侧。皮损为柔软、圆形、皮色丘疹,直径为2~8mm,数目为10~40个。站立时皮损容易看到,且有疼痛感,久站、负重或行路多时,疼痛加剧。一旦去除负重压力丘疹消失,疼痛缓解,患者一般身体基础健康状况良好。一般认为疼痛产生的原因是脂肪和神经纤维组织的炎性病变。
疼痛性脂肪疝与压力有关,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是足跟部非负重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及其血管神经在外力作用下通过筋膜层“疝孔”进入真皮而形成脂疝。长期站立人群、体重过重的女性人群容易好发本病。
可能是足跟部非负重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及其血管神经在外力作用下通过筋膜层“疝孔”进入真皮而形成脂疝。其中的血管、神经因受压缺血而引起疼痛。
该病患者皮肤和血管十分脆弱,易产生血肿和皮下出血,这种重复应激、创伤和结缔组织缺损是导致疼痛性脂肪疝发展的主要因素。
长时间站立、负重和行路多时,下肢承重足部产生压力,是疼痛性脂肪疝发生的直接原因。
本病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好发于足跟部,没有明显的男女差异和年龄倾向。
本病可能是由于压力负重导致的。
女性患者常脂肪比例较高。
该病患者皮肤和血管十分脆弱,易产生血肿和皮下出血。
疼痛性脂肪疝典型症状是足部分布于足跟非负重部位,如足跟的后内侧皮损,以及疼痛感,久站、负重或行路多时,疼痛加剧,几乎所有患者都表现为这两个症状,容易并发嵌顿、感染和坏疽。
只有在负重或压力应用时才能看到皮疹。皮损为柔软圆形、黄色丘疹和结节,直径为2~8毫米大小,数目10~40个不等,使足跟呈鹅卵石样外观。
站立时皮损明显且有疼痛感;一旦去除负重压力,丘疹消失,疼痛缓解。
严重的疼痛性脂肪疝可能会引起嵌顿,局部脂肪组合缺血坏死导致感染。
局部脂肪疝组织动脉供血不足,出现远端缺血、坏死,导致坏疽。
当患者足跟非负重部位,如足跟的后内侧出现多个皮损时需要及时就医,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肌肉劳损等疾病进行鉴别。
当患者足跟非负重部位,如足跟的后内侧出现多个皮损,使足跟呈鹅卵石样外观时应及时就诊。
当出现站立时皮损明显,且有疼痛感,久站、负重或行路多时,疼痛加剧。一旦去除负重压力丘疹消失,疼痛缓解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也可以考虑去足科。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足部疼痛等)
站立时疼痛是否加重?
减轻负重疼痛是否可以缓解?
从事什么工作?是否长期站立?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通过视诊、触诊可了解皮损的情况。如大小、多少、形状、质地,有无组织液渗出等。
可见皮下脂肪是否出现小叶扩大、上移和突出,其间小梁减少、变细,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诊断本病。
通过c反应蛋白检查和细菌培养可以检查出患者是否伴有感染。
出现脂肪疝时,可检测患者是否出现患处皮下脂肪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脂肪小叶回声异常和低回声的脂肪团,能够观察皮疹的大小和深度。
足跟部有多处皮疹,皮损为柔软、圆形、皮色丘疹,直径为2~8mm,数目为10~40个,且疼痛与站立有关。
可见皮下脂肪小叶扩大、上移和突出,其间小梁减少、变细。
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不升高或轻度升高;细菌培养也可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单纯的神经痛不会出现皮损和超声异常,疼痛性脂肪疝有柔软圆形、黄色的丘疹和结节,超声可见患处皮下脂肪小叶正常结构破坏,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肌肉劳损一般有明显伤病史,且没有皮损。而疼痛性脂肪疝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有皮损,会出现丘疹,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疼痛性脂肪疝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诱因,避免长时间站立是缓解疼痛的最好方法。弹力绷带包扎可以暂时缓解疼痛症状,必要时也可选择药物治疗控制或者手术治疗切除丘疹。
泼尼松封闭治疗,主要用于止痛。泼尼松具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并能抑制组胺及其它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
主要用于有感染并发症患者的治疗。疼痛性脂肪疝经常会并发感染,依据程度可采用药物治疗,如青霉素类或头孢类。
可以通过阻断神经末梢信号来缓解疼痛,如注射布比卡因。
皮疹切除,适用于疼痛较重而肿块较大或肿块不大而病史较长的患者。局部麻醉,取经肿物中线弧形横切口长约3~4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即可见到表面光滑,直径在0.5~4cm结节状膨出物,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其下方或连有脂肪蒂。沿其周缘小心分离显露疝孔,将疝组织连同蒂完整切除。
疼痛性脂肪疝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缓解直至消除疼痛和皮损、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复诊时间遵医嘱。
疼痛性脂肪疝能治愈,预后良好。
疼痛性脂肪疝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依据具体康复速度并遵医嘱,一般需隔周复查皮疹情况。
患者需要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控制总热量,慎食肥甘油腻之品。体型肥胖患者应注意热量摄入减轻体重。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大豆和水果等。
少吃辛辣油腻酸性等刺激性食物,如火锅、冷饮等。
要以清淡为主,配合食用三七、黑豆、葡萄之类,可活血化瘀、补气益血。
减少站立时间,减轻体重,保持患处干燥防止感染,注意监测患处皮损情况及时复诊。如伴有感染应引起重视避免情况恶化。
患者应了解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正确服用。
应注意日常卫生,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注意足部压力缓解,可以穿高跟鞋使重心前移。
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跳跃、奔跑或搬运重物,减少脚部创伤,减轻体重。
尽早的使用紧身长简袜进行干预。
患者可以佩戴泡沫橡胶脚垫或泡沫塑料后跟杯缓解疼痛,避免长时间站立、过度创伤和外科手术。
平时注意观察皮损康复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复诊时注意检测有无感染。
注意感染康复情况,避免引起败血症,坏疽等恶劣情况。
疼痛性脂肪疝主要与长期站立和体重超标有关。因工作原因或生活习惯所致长期站立应注意,体重超标是很多疾病的诱发因素,预防应保持健康体重。
早期可采用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筛查。
改善生活习惯,合理分配站立时间,保持体重正常。
尽量避免从事长时间站立和负重的工作。
对于Ehler-Danlos综合征患者应尽早接受正规治疗,减少脚部创伤,阻止疾病进一步向疼痛性脂肪疝发展。
4938点赞
[1]薛文,管晓鹂,刘林.骶髂筋膜脂肪疝58例回顾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02):181-182.
[2]付文静,张玉杰,李海英,张俊花.足跟压力性丘疹文献复习[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1):1041-104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