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为脉络膜视网膜的进行性营养不良,是脉络膜、视网膜进行性萎缩性疾病,是一种遗传性眼病,1/3患者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伴有脑、肌肉异常改变。本病在我国少见,一般在10岁前发病,通常在40~60岁失明,与体内的鸟苷酸的代谢障碍有关。症状为夜盲、视物范围缩窄、视力下降,双眼进行性发展,晚期可失明。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酶缺乏,导致鸟氨酸代谢异常或体内鸟氨酸的变异与缺乏有关,阳性家族史的人群易得,近亲联姻也容易诱发本病。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是一类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鸟氨酸转氨酶缺乏引起体内高鸟氨酸血症,鸟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反应造成脉络膜血管病变。
由于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是一种常染色的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会使发病率极大的提高。
目前暂无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本病在我国少见,一般在10岁前发病,通常在40~60岁失明。
即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本病,其他人也容易患病。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早期有夜盲,视力逐渐减弱,视野收缩,可见脉络膜大血管和视网膜色素紊乱,出现夜盲、视物范围进行性变窄、近视等症状。同时可能并发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无脉络膜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还会出现失明的现象。
即暗光下视力极差,双眼受累,并进行性加重,本病多在10岁之前发病,发病早期主要症状是夜盲。
发病早期表现为视物范围出现环形的暗点,随着病情进展,双眼视物的范围进行性变窄。
病变早期可通过配戴眼镜来矫正视力,病变晚期眼底病变重,无法通过配戴眼镜来提高视力。近视度数与病情进展有关,可反映出病情进展的程度。
早期双眼由于近视导致视力下降,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来矫正到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晚期时患者有明显的视力障碍,通常在40~60岁时双眼失明。但患者视力下降的程度和进展程度不尽相同,与本身基因患病情况和治疗及预防的措施有关。
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晕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
与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无关,但经常一起相伴发病,本病多为双眼发病,偶见单眼,男多于女,近亲结婚的子女多见。
与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无关,但经常一起相伴发病,本病为双侧,男性患者自觉症状明显,5~10岁开始有夜盲,视力、视野逐渐有改变,晚期完全失明。
当患者出现双眼夜间视力差、视力下降,且症状进行性加重时需积极就医。另外有明显家族史的人群,也应早期就医检查,可就诊于眼科或急诊科,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原发性脉络膜硬化等进行鉴别。
出现双眼夜间视力差、视物范围变窄、视力下降,且这些症状进行性加重,需及时就医。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患者应去眼科就诊。
患者有哪些症状?
家族中其他成员是否有过相似病史?
以前曾经就诊过吗?
曾经治疗过吗?时间?地点?效果?
做过哪些辅助检查?
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初步判断眼底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程度。眼底检查是最基本和最常规的眼科检查项目,但仅仅通过眼底检查可能无法确诊本病,因此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此项检查,可客观定量的反映视网膜的功能,年幼不合作者也可以进行此项检查。
通过此项检查,来了解患者的视物的范围有无缩窄。
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患者的鸟氨酸含量矫正常常水平高10~20倍。
可了解视网膜及部分脉络膜的情况。
医生根据病史,家族中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阳性病史,眼底检查、视野、眼电图、视网膜电流图检查、血中鸟氨酸的浓度明确诊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可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家族中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病史,进行性视力下降,脉络膜视网膜血管萎缩,血中鸟氨酸浓度的升高即可确诊。
是一种脉络膜发生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变性改变,并伴有视网膜变性和色素性改变,有家族史和不同的遗传形式,多见于老年人,但不常伴有全身性动脉硬化和脉络膜血管硬化,而是眼底如同大脉络膜血管的硬化表现,据此可以进行鉴别。
无脉络膜症晚期眼底表现与本病高度相似,但两病遗传方式不同,而且无脉络膜症女性基因携带者独特的眼底表现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是由于先天性某种酶缺乏而导致的,因此要来补充该种酶,或者产物鸟氨酸,来达到治疗及延缓病情加重的目的。
本病无有效药物治疗。
本病无有效手术治疗。
维生素B6可能有助于血浆和尿中鸟氨酸水平恢复正常,保护视功能。对维生素B6有反应的患者通常病情较轻,进展较慢。
低蛋白饮食,尤其是低精氨酸饮食可能有益。
通过配戴眼镜等辅助提升视力的工具可以减少患者视力下降的问题,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一般难以治愈,最终会导致患者失明,但对寿命没有明显影响。复诊根据病情进展的情况不同而不同,轻度可2~3个月复查一次,严重患者则2~3周复查一次。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一般难以治愈,最终会导致患者失明。
无具体数据显示,但是一般不影响患者寿命。
复诊根据病情进展的情况不同而不同,轻度可2~3个月复查一次,严重患者则2~3周复查一次。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患者无特殊饮食调理,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结合高蛋白饮食即可。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用眼过度,避免在强光下照射眼镜,戒烟戒酒,提高身体素质,保持乐观心态。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
室外强光下可佩戴遮光镜,但尽量不要选深色太阳镜。
戒烟戒酒。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戴太阳镜后视物变暗,患者需注意安全。
产前羊水基因检测,可以筛查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需注意避免近亲结婚,同时怀孕前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羊水基因检测,以利于优生优育。
4792点赞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709.
[2]潘祥林,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837.
[3]黎晓新,王宁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02.
[4](美)米契尔·S.芬曼,(美)艾伦·C.何主编,沈丽君主译,陈亦棋,毛剑波副主译,徐格致主审.Wills临床眼科彩色图谱及精要,视网膜[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5.07.2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