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一般指肝细胞癌中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小肝癌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症状,其主要病因为慢性肝炎病毒感染。
小肝癌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以及某些化学致癌物和水土等因素有关。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病人的主要病因,乙型肝炎病毒侵入肝细胞后致使细胞基因序列遭到破坏或发生重新整合,使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从而发生细胞癌变。丙型肝炎致癌机制与丙型肝炎病毒序列变异相关,丙型肝炎病毒通过序列变异逃避人体免疫识别而持续感染肝细胞,引起肝脏长期炎症,肝细胞坏死和再生反复发生,从而积累基因突变,破坏细胞增殖的动态平衡,导致细胞癌变。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粮食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群肝癌发病率高。
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长期接触致癌化学物质,如氯乙烯、亚硝胺类、偶氮芥类等;血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长期饮用藻类异常繁殖的河沟水;长期吸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42%~50%。肝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癌。小肝癌属于早期肝癌的范畴,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及其他诊断水平的提高,小肝癌的比例有所升高。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约为3∶1,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增高。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慢性肝病已发展为肝硬化者。
长期摄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粮食的人群。
因职业等因素长期暴露于致癌化学物质者。
有肝癌家族史者。
酗酒者。
小肝癌属早期肝癌范畴,一般无显著临床表现,故难以发现。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区胀痛、黄疸等症状。
小肝癌往往不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仅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或钝痛、黄疸、进行性消瘦、发热、乏力和营养不良等症状,但缺乏特异性。
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精神异常和行为异常,如焦虑、欣快、激动、衣冠不整、言语不清、嗜睡、昏迷等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癌结节破裂可局限于肝包膜下,产生局部疼痛;如包膜下出血快速增多则形成压痛性血肿;也可破入腹腔引起急性腹痛、腹膜刺激征和血性腹腔积液,大量出血可致休克、死亡。
病人可因长期消耗、肝功能下降或治疗副作用等,抵抗力减弱,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自发性腹膜炎和胃肠道感染等,癌结节本身也可以继发感染,表现类似肝脓肿。
小肝癌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采用以手术切除和消融为主的综合治疗,故建议小肝癌患者及早就医治疗。
具有肝癌发病危险因素,且近期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或钝痛、黄疸、进行性消瘦、发热、乏力和营养不良等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患者多就诊于肝胆外科、肝病科、肿瘤科等科室。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右上腹有疼痛吗,疼痛是持续还是间断的,程度如何?
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吗?(如黄疸、上消化道出血、食欲缺乏、消瘦、乏力、发热)
既往有乙肝、丙肝病史吗?有肝硬化吗?
平时喝酒吗?喝了多少年了?饮酒量如何?
家里有人得过肝癌吗?
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的标志物,非妊娠和除外生殖腺胚胎瘤的情况下,甲胎蛋白>400ng/ml为诊断肝癌条件之一。
超声检查是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及无创等优点,可以检出肝内直径>1cm的占位性病变。利用多普勒效应或超声造影剂,可了解病灶的血供状态,判断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此外,可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
这两项检查可以更客观、更敏感地显示肝癌,是诊断及确定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MRI无放射性,可短期内重复进行。
对于增强CT、MRI难以确诊的肝癌小病灶,经选择性肝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
可提高诊断和评判疾病进展的准确性。
经超声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可靠方法,但属有创操作,有出血或针道转移风险,适用于上述非侵入性检查未能确诊者。
满足下列三项中的任一项,即可诊断为肝癌:
病灶≤2cm,具有两种典型的肝癌影像学(超声、CT、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
病灶>2cm,具有一项典型的肝癌影像学表现,甲胎蛋白>400ng/ml。
肝穿刺活检阳性。
在满足肝癌诊断的基础上,若单发病灶>2cm且≤3cm,则诊断为小肝癌。
原发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乳房等处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尤其是以结直肠癌最常见。转移性肝癌临床表现多以原发癌为主,且常为多发,血清甲胎蛋白检测一般为阴性。
B超可鉴别肝囊肿和小肝癌,但难以鉴别复杂性囊肿和有囊性变的小肝癌。后者可用增强CT、MRI加以鉴别。
肝脓肿多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压痛明显,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超声下可见肝内液性暗区。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做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诊断。
小肝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解剖学和肝功能分级。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肝移植、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本病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肝切除术被认为是可切除小肝癌、达到治愈性治疗的标准方法,适用于肝功能良好或不适合肝移植的轻度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研究表明,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80.6%,但是由于我国的小肝癌患者约70%~90%具有慢性肝病基础,肝功能储备较差或肿瘤解剖位置不良,小肝癌的实际可切除率仅为10%~35%。
在理论上,肝移植是小肝癌的最佳治疗方式。肝移植可根治癌组织和高危肝硬化,减少局部复发风险并可逆转肝衰竭,但是器官供体严重短缺是肝移植的一大难题,许多患者在等待移植物的过程中,肿瘤进一步发展,导致错过肝移植最佳治疗机会。
随着放射治疗水平的提高,放疗在肝癌的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立体定向放疗的优势在于精确的组织区域分割和剂量分布,在提高放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放疗时间。研究表明,在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小肝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与肝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肝毒性相似,且前者引起的肝出血、肝痛等并发症少。国家癌症中心推荐立体定向放疗可作为射频消融或肝切除术的替代方案或在这些治疗失败或禁忌时应用。
是小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是小肝癌微创治疗的代表性手段。射频/微波消融术的原理为利用射频电流或是微波产生的巨大热量使肿瘤组织受热凝固坏死,可取得与外科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研究显示,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和手术治疗疗效相似。射频消融的优势在于对肝实质破坏小,对肝功能影响小,病人恢复快,可避免手术并发症,但缺点在于局部复发率较高,与肝切除术相比,射频消融导致局部复发率更高,5年复发率高达74%。因此,目前射频消融多用于不适合手术的小肝癌患者的根治性治疗选择。
是指将定量的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人为造成肿瘤组织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最常使用的的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类和铂类,常用明胶海绵或微球等作为栓塞剂进行栓塞。此方法的治疗效果在不同治疗中心和介入医师之间有较大的异质性。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消融联合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可改善小肝癌患者预后,降低肝内复发率和提高无瘤生存率。
小肝癌的瘤体较小,一般可以早期手术,因此整体预后较好。
若癌肿包膜完整、分化程度高、无癌栓形成,机体免疫状态良好,则预后较好,可临床治愈。如果合并肝硬化,有肝外转移,发生肝癌破裂,消化道出血,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预后较差。
小肝癌患者生存周期与肿瘤分期、肝功能分级、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因个体而异。
小肝癌经手术切除或其他治疗后仍有很高的复发率,因此治疗后应加强随访。嘱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清甲胎蛋白、超声、CT。如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影像学检查出现阳性指征,则应警惕肝癌复发。
小肝癌患者的饮食,应以易消化、产气少的食物为主,坚持低蛋白和低脂肪饮食,常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对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应进食易消化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摄入量以病人可耐受为宜,辅以多种维生素,可给予胰酶助消化。
如果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食不宜过快、过多,食物不宜过度粗糙及辛辣,进食带骨的肉类时,应注意避免吞下刺或骨。
小肝癌患者的护理以避免加重病情、做好病情监测、维持情绪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不宜进行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体育锻炼,肝硬化代偿期可进行轻体力劳动,如散步,失代偿期应多卧床休息。
严格禁酒,避免应用肝毒性药物,避免使用不必要且疗效不明的药物,以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避免感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着凉及不洁饮食。
保持情绪平稳,减轻心理压力,肝癌患者常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失望等不良心理反应,可引起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改变。因此,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乙肝及丙肝病人可与他人共餐,但应避免血液途径的传染,接触病人开放伤口时,应戴手套。如没有生育计划,性生活建议使用避孕套。
定期检测甲胎蛋白可用于判断小肝癌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
肝性脑病是肝癌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应避免大量应用排钾利尿剂、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手术及感染等诱因。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当出现肝区疼痛、肝大以及黄疸等表现时,多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因此,对于小肝癌,需要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具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尽早行肝癌普查和筛查,包括甲胎蛋白测定、B超检查等。
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做好乙肝感染孕妇分娩的免疫阻断。
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避免进食被黄曲霉毒素、蓝藻毒素污染的食物。
改变高危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避免长期高脂饮食。
4270点赞
[1]葛均波,徐永建.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3]苏泳诗,于新发.小肝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9,34(02):82-86.
[4]吴孟超.应重视小肝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7,087(030):2089-2091.
[5]陈万青,崔富强,樊春笋.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J].中国肿瘤,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