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中毒性肾损害是指由于应用有肾毒性或易引起肾损害的抗菌药而导致的肾脏疾病。抗菌药引起的肾损害是一组较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上许多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其中有些具有明显的肾毒性或产生过敏反应。为了减少或避免肾毒性作用的发生,应提高对各类抗菌药的肾毒性作用的认识,并尽量做到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发生可能与应用肾毒性抗菌药、年龄及肾功能状态等因素有关,好发于老年人及有肾脏原发疾病病史者。抗菌药物合用、低钠、低钙、脱水、低血压、糖尿病等可诱发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如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孢菌素等有直接的肾毒性作用,而青霉素G等可因过敏而引起肾损害。
在老年患者及原有肾脏病者,肾毒性发生率明显高而且严重。
当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下降时,抗菌药之肾毒性更易发生。
当患者的感染程度严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合并电解质紊乱时,抗菌药的肾毒性增加。
有些抗菌药可经肝解毒而后经肾排泄,当肝功能衰退时,肾脏负担加重,从而发生肾毒性作用。
近期因感染等疾病因素需使用抗菌药联合抗感染治疗,特别是合用抗菌药中有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者,易诱发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机体缺钠、缺钙等电解质紊乱,常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从而易诱发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机体出现脱水、低血压时,可改变体内血液循环状态,此时使用抗菌药物可诱发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出现肾脏损害时,肾功能明显降低,易诱发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发生。
近年来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使抗生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发生率日益增多。由抗生素引起的ATN发生率在老年人及原有肾病者更高。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确切的发病率尚不清楚,据报道占病因不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8%~13%。个别报道可达40%以上。
因为老年人体质虚弱,抵抗力较低,肾脏药物排泄功能减弱,故易患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患有原发肾脏疾病的患者,肾功能减低,抗菌药中毒性肾损害发生率高且严重。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与肾损伤有关,常见症状表现为药物疹、发热、关节痛、血尿、少尿、水肿,部分患者有全身乏力、头晕、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病情严重时可并发永久性肾功能衰竭。
用药后出现药疹者占25%~50%,呈多形性、鲜红的痒疹或多形红斑或脱皮样皮疹。
一般在用药后3~5天出现。通常在应用抗菌药及感染已控制后再出现第2个体温高峰。
高度过敏者亦可有过敏性关节炎、关节痛、腰痛、淋巴结肿大或肝功能损害(ALT、AST升高)等。患者也可因肾间质水肿、肾脏肿大而牵拉肾被膜,感到双侧或单侧腰痛。
血尿常为本病首发临床表现,约占95%,肉眼血尿占1/3,且常出现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血尿常见于苯唑西林过敏,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尿者有增多的趋势。
40%~50%的患者有少尿、水肿,可能与急性肾损伤及低蛋白血症有关。
部分患者有全身乏力、头晕、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等不适。
对于抗菌药中毒性肾损害患者未接受及时正规的治疗,肾损伤持续存在,可造成永久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氮质血症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当患者出现药物疹、发热、关节痛、血尿、少尿、水肿等症状时要及时到肾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生化、肾脏活检,可对抗菌药中毒性肾病进行诊断,并且要注意与肾病综合征等相鉴别。
出现药物疹、发热、关节痛、血尿、少尿、水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出现药物过敏反应重,意识障碍、尿量减少等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肾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药物过敏反应重,意识障碍等,需于急诊科就诊等。
您此次主要有哪些异常表现,如药物疹、血尿、少尿、水肿等,这些表现持续多长时间了?
患者最近使用过什么抗菌药物?
上述表现是在用药多久后出现的吗?
患者有过药物过敏情况吗?
患者以前有过肾脏有关的疾病吗?
出现上述症状后有没有去医院检查就诊过,诊断是否明确,如何治疗的?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常正常,有时伴有轻度贫血。
确定患者血尿情况,观察尿量变化,及早发现少尿、无尿。
用于判断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指标和肾小球滤过率是否正常。
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代谢功能紊乱及电解质失衡。
确定肾间质受损形式和程度,肾活检为确诊检查。
根据有原发肾脏疾病病史或患者为老年人,近期使用过抗菌药物治疗,有典型临床表现有药物疹、发热、关节痛、血尿、少尿、水肿,结合血常规提示有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轻度贫血,尿常规提示血尿、少尿、无尿,肾功能检查提示肾功能明显减低,血生化提示有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肾活检提示存在肾间质受损可以确诊抗菌药中毒性肾损害。
两者发病机制不同,其中肾病综合征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下降有关,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是应用肾毒性抗菌药、年龄及肾功能状态、有效血容量及肾血流量的变化等因素导致;两者的共同表现为水肿、少尿等,但前者还会有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后者没有;机制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前者主要治疗为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者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是可以治愈的,但具有一定的复发性,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血应用透析治疗,治疗周期需长期间歇性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拮抗药物的肾脏毒性作用,恢复肾脏功能。
激素治疗常获得利尿、肾功能改善及血肌酐下降至正常之疗效。一般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有个别报道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急性肾衰缓解。由于大多数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不用激素,单纯停药即能很快恢复,因此对激素应用要权衡利弊。
部分患者可在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细胞毒性药物(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以改善肾功能。但不宜长期应用,且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所致肾损害静滴葡萄糖酸钙以使该药物与钙结合形成络合物,减少毒性,加速排泄,同时钙剂与钙通道阻滞剂合用(如葡萄糖酸钙和维拉帕米合用等)可减少肾毒性损害。
如卡托普利通过使血管紧张减低,从而恢复肾脏血血流。
呋塞米、甘露醇等可利尿消肿,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利于恢复。
可应用活血化瘀、促进肾脏细胞恢复的中药,丹参、冬虫夏草等。
如患者进展到急性肾衰竭透析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停用有关抗菌药,轻症病例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注意密切观察血压、尿量、心肺情况,及时处理;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血容量等治疗。
当病情发展为急性肾衰竭时,有必要进行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获得治疗时间。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患者立即停用抗菌药物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轻症患者的肾功能有恢复正常的可能,预后良好;重症患者可致永久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损伤、耳鸣、口齿不清等后遗症,建议患者根据医嘱进行复诊。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大部分患者能治愈,少部分重症患者可引起永久性肾脏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大部分患者停用抗菌药物后,肾脏损害情况可逐渐恢复并且逆转,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少部分患者肾功能损害无法有效逆转,持续肾功能不全,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抗菌药物中毒性肾病患者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听力损伤、耳鸣、口齿不清、身体不协调等后遗症,这些损伤后后遗症大多数是不可逆的。因此对于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患者停用抗菌药物,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好转出院后,1~2周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生化,以观察肾功能恢复情况。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均衡饮食,加强营养支持,宜吃富含膳食纤维,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注意控制钠、钾的摄入,忌吃辛辣、油炸食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忌含盐过多、含钾过高的食物,如腌肉、西红柿、螃蟹等。
忌辛辣、油炸食品,其营养成分无法满足患者所需。
忌食不易消化之物,患者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易消化食物。
宜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萝卜、空心菜、核桃等。
宜多食粗粮、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保证钙、钠、锌等元素的摄入。
对于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日常护理工作,能减少患者感染发生几率,从而降低药物使用及滥用,避免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发生。患者在疾病期间应定期监测病情,以观察肾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患者也要正确规范用药及做好透析后的护理。
注意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清洁。
外出时注意给患者佩戴口罩进行保护,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患者体质和免疫力。
具有肾病病史的应注意保护肾脏,注意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严格遵守药物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药物,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瘙痒者,不应忽视,应及时就医。积极参加药物知识的宣传的活动,提高合理用药意识。
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透析后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疲倦、乏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应遵医嘱需采取相应对症缓解措施,如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适应症,避免滥用,同时注意减少诱发因素,如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等,对抗菌药中毒性肾损害的预防有一定帮助。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早期筛查,利于及早发现抗菌药中毒性肾损害,及早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及有原发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因为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宜及早开始进行筛查,筛查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肾功能检查,用药期间结果均正常者,宜每1~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严格遵守药物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要自行购买服药,不要服来历不明的药物或变质过期药物,不随意服用偏方。
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瘙痒者,不应忽视,应及时就医。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加强药物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
糖尿病肾损害可诱发抗菌药中毒性肾病,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是根本,包括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食多餐,经常运动,防止肥胖,避免久坐不动,建议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左右。
4807点赞
[1]徐迪.张荣嘎.抗菌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J].安徽医药.2012年(6),839-841.
[2]陈伟.刘华锋.抗菌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的新认识[J].临床合理用药.2010.1(3).1.124-12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