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部软组织牵拉伤,又称大腿拉伤,是临床一种多发病,是指股部因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囊及神经等组织的病理损伤,但不包括骨骼疾病,如骨折、脱位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的青紫、瘀斑、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若肌肉拉伤,牵拉伤部位可产生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本病经及时有效处理,预后一般较好。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的病因很多,主要有运动时的技术原因、大腿肌肉力量发展不平衡、患者柔韧性不好等,场地、设备或季节的影响等也可能会诱发本病发生。
由于许多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在跑的过程当中全身肌肉协调配合来完成整个全程的技术动作。因此,如果技术动作不够合理、协调,则极易出现后群肌肉拉伤的现象。
大腿后群肌肉力量不够是运动员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大腿后群肌肉的力量至少应该是大腿前群肌肉力量的70%~80%,若达不到这个比例,则很容易造成大腿后群肌肉的拉伤。
许多高强度的运动,动作频率快、动作幅度大。因此,如果运动员的柔韧性不够好,也很容易产生大腿后群肌肉的拉伤。
有些时候运动员因为机体比较疲劳,神经不够兴奋而导致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即热身运动不够。这也是造成大腿肌肉拉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运动负荷的安排缺乏科学性,训练不系统,手段单一。在运动员训练中,常会出现训练不系统、手段单一、运动量过大等现象,使运动员兴奋不起来,勉强完成动作和训练任务,时间一长,造成局部负担量加重,这样不仅达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拉伤。
场地、设备或季节的影响。运动场地不平、有杂物或场地过软过硬,运动时服装不合体,或在比赛、训练前运动员没对场地、器材进行严格的检查或对跑道情况十分生疏等都是造成拉伤的原因。在较冷的天气或湿气较大的气候条件下,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充分,也容易造成股部软组织牵拉伤。
损伤后,在恢复期过急转入正常训练。由于患者停止了一段时间的训练,身体的机能下降。此时进行正常训练,肌肉承受不了它所应达到的要求,因此就容易拉伤。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是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任何人、任何年纪、任何人种均可患病,尤其以运动员多见,如足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短跑运动员等。
该疾病好发于以下人群。
各类运动员,如篮球运动员、足球运动员、短跑运动员等。
有长期腿部慢性炎症的患者。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拉伤部位血液流通不畅、局部肿胀、剧痛、肌肉痉挛、触疼明显等,若肌肉拉伤牵拉伤受伤部位有剧痛,多数患者合并骨折等疾病。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患者可出现牵拉伤局部疼痛、压痛,尤其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患者局部肌肉可出现紧张,紧张加剧时可出现肌肉发硬,甚至痉挛。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肌肉收缩抗阻力试验阳性,即疼痛加剧或有断裂的凹陷出现。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患者局部肿胀、疼痛、紧张,可导致功能障碍。
一般股部软组织牵拉伤不会出现并发症,主要伴有骨折,若损伤到重要血管和神经,可能引起相应部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对于有疑似股部软组织牵拉伤临床表现的患者,如出现股部疼痛、肌肉紧张、功能障碍,更应该及时就诊于骨科,行肌肉抗阻力试验、X线平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还需注意本病与骨折等疾病相鉴别。
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相关运动员,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腿部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腿部剧烈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下肢局部血液流通不畅、肿胀、剧痛、肌肉痉挛、触疼明显、功能障碍等症状,高度怀疑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股部软组织牵拉伤的患者,若出现食疼痛加重、无法走路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来医院之前做了什么?(如剧烈跑、跳等)
是否出现下肢局部血液流通不畅、肿胀、剧痛等情况?
既往有无相同病史?
休息后有减轻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确诊股部软组织牵拉伤需要进行肌肉抗阻力试验及影像学检查,如X片、CT、超声、MRI检查等。
可以明确肌肉的强度。若患者可以抵抗正常的压力,则患者肌肉功能正常,若患者不能抵抗医师给予的压力则可能出现肌肉功能减退。
可非常清晰地显示人体骨关节细微的骨质结构,可用来发现骨折和脱位的范围和程度,加之常规X线的设备和检查费用都较低,检查过程简单易行,至今仍是运动创伤的首选检查方法。X片可以发现除软组织外患者是否还有骨折等情况。
横断面成像,避免了关节解剖结构的重叠,可以显示X线难以发现的淡薄的关节内微小骨折游离体和区分不同性质的软组织。
能准确显示软组织损伤,包括关节囊和韧带的撕裂、关节软骨损伤、肌肉损伤以及骨间筋膜损伤等软组织的损伤。但MRI在做诊断时仍然要结合临床以及平片、CT等其他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以下情况可对该疾病进行诊断。
有不良运动史或相关腿部疾病史。
若肌肉抗阻力能力下降说明可能伴有肌肉损伤。
若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软组织影即可确诊。
注意鉴别骨折、原发慢性腿部疾病、其他原因造成的软组织损伤。
也会出现出现软组织肿胀、疼痛等,但X片会有异常骨折的断裂影像,而单独的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没有。
患者应有相关的疾病史,如骨折、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股部疼痛、肿胀等,单纯软组织拉伤患者没有X片或CT的骨骼异常影。
如机械冲击伤、锐性切割伤、重物击打伤等,其致病原因不同,有相关的受伤史,如意外导致刀具刺穿股部导致的疼痛一定有特定的刀具刺伤史,与单纯的软组织拉伤不同。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若为急性发病,则迅速停止运动,急性止痛处理后进行治疗,若为慢性发病则以预防为主。一旦损伤发生,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消炎止痛。
对于运动场上软组织损伤的急救主要是消肿、止血、止痛。首先要为创伤处止血,防止毛细血管出血过多,造成皮下瘀血而导致恢复缓慢或不能彻底恢复。对于急性期毛细血管止血,现在用的比较广泛的是冷镇痛喷雾剂,对关节扭伤、肌肉拉伤、撞饬、踢挫伤等有消炎、止血、防止肿胀发展的广泛作用。由于它能迅速止痛、止血,常有益于小伤还能坚持上场比赛,在缺乏冷冻剂的应急情况下,也可以用冰袋包扎24h,或用冷水毛巾敷贴亦可奏效。在外用镇痛非甾体抗炎药中,现大多采用芬必得乳膏(布洛芬)、扶他林乳胶剂等。
氨基葡萄糖系天然氨基单糖,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可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为合成关节内蛋白多糖的必需物质。氨基葡萄糖可以通过阻断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防止疾病发展。
透明质酸钠是一种线性黏多糖物质,由滑膜的B细胞分泌,是关节液及软骨基质的主要成分,对滑膜关节的润滑、软骨的保护、滑液及软骨黏弹性的维持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抑制疼痛。覆盖于关节软骨表面的透明质酸钠还具有分子筛和保护膜的作用,将可溶性蛋白等作为营养源提供给软骨组织,可避免致病因子对软骨组织的侵袭及活动时受损软骨面的进一步磨损破坏。
适用于肌肉韧带拉伤、扭伤、滑囊炎、肌腱炎、腱围炎的炎性反应期和反应前期,陈旧性损伤的炎性反应期和粘连期。常以糖皮质激素配合利多卡因使用,共同起到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阻断病灶刺激作用,迅速缓解运动员的疼痛和炎性反应。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是一种从小牛血清中提取出来的促进细胞代谢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改善组织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细胞能量代谢趋于理想状态,同时还能促进成纤维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游走和增殖,被推广应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采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加局麻药局部或关节腔内注射,每一部位注射量根据损伤轻重、部位大小、肌肉丰厚程度及损伤时间长短,酌情加减。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一般不进行手术,若肌肉断裂者,采取手术急救缝合,只伴骨折时需进行骨骼复位手术。
利用等速运动器械可以准确、可靠地为伤病肌肉测量出多方面定量材料,且提供出较准确的肌肉功能评价指标,从而对不同康复治疗手段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部分肌纤维断裂时,早期按上述闭合性组织拉伤处理原则处理,并置伤肢于松弛处,待24h后在局部作按摩或注射药物。肌肉完全断裂者,采取手术急救缝合。
部分断裂者,伤后2~3天避免重复致伤动作,可做对侧肢体和其他部位的力量练习,2~3天后进行功能性练习。一周后,逐渐增加肌力和柔韧性练习,伸展时以不引起伤处疼痛为度。两周后症状基本消除,可以在保护支持带的帮助下开始正规训练。
轻度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患者一般可完全痊愈,若出现肌肉断裂可能会影响日后运动,但是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患者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患者一般可治愈,若出现肌肉断裂,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一般不会影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轻度急性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患者一般治疗后不需复诊,严重者每月复诊一次。达到治疗目标,病情控制稳定后,可6个月复查一次,慢性股部软组织牵拉伤需定期检查。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主要大量补充蛋白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维持主要的营养需要即可。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患处局部肌肉皮肤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为主,受伤部位须注意保持清洁以及卫生。生活中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保持适当运动,维持肌肉功能。
保持拉伤处干燥、清洁、止血、消肿,以免发生感染。
股部软组织牵拉伤患者需注意及时停止运动,及时止痛、止血、消肿等,以避免软组织或肌肉、骨骼的进一步损伤,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
导致股部软组织牵拉伤的原因很多,可根据此进行预防,主要包括充分进行准备活动、加强腿部后侧肌群的锻炼、注重训练方法、加强技术训练等。
职业运动员应定期筛查是否有运动损伤,避免慢性发病。
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环境、气候、训练或比赛强度作好准备活动,要由一般性活动过度到专项活动,使专项活动所需要的肌肉充分活动开。在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加强股后肌群的专门训练,如负重弓箭步走、负重换步跳、各种多级跨步跳、阻力快收、支撑车轮摆、负重体前屈抬上体等。
训练要安排的科学系统,避免单一的训练方法,做到系统而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
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增加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对动作的随意支配能力更加精确,既提高了运动的效率,更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了解各个项目肌肉拉伤的固有危险及发生规律,加强防伤观念,以及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等。
作好训练后的整理活动,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保证肌肉的良好功能状态。
运动员在带伤、带病的情况下禁止参加比赛和训练。
4879点赞
[1]徐金成,高璨,高颀,洪平,赵杰修.中国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及其国际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01):84-90.
[2]谈艳,李伟.表面肌电图在运动员大腿肌肉拉伤康复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09):1082-1086.
[3]郭小琳,李羚玮.浅谈肌肉损伤[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0):10-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