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病统称为炎性肠病,是特发性、慢性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有别于病因明确的炎症性肠病,可伴有周围关节炎和脊柱病变。人体内循环的淋巴细胞对自体或同种胎儿结肠上皮有细胞毒作用,激活K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起到杀伤作用,表现肠外损害,如关节炎、葡萄膜炎。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目前缺乏确切的病因,是造成认识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发病机制上的差距。目前一致认为此病的发病涉及免疫异常,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与变态反应及遗传因素有关,感染、神经精神因素等在发病中的地位尚难肯定。
炎性肠病患者体内存在着“免疫负调节”紊乱,通过影响胃肠道区分外来的和自身抗原的能力,影响胃肠道黏膜免疫反应紊乱致病。
炎性肠病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目前较多证据证明,3、7、12号染色体的某些区域与此病有关,当其发生突变,则对细菌产物的先天性免疫反应减弱、感染失控,而引起局部炎症。
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易引起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引起腹痛、腹泻等腹部症状。
饮食不规律,饮茶、喝咖啡、吃刺激性食物等饮食习惯,易破坏胃肠黏膜,引起胃肠溃疡。
每10万人中有2~3人患克罗恩病,男性高于女性。每10万人中有2~7人患溃疡性结肠炎,女性多于男性。而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在炎性肠病的患者中发病率为2%~5%。
这类人群往往免疫系统失衡,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后,肠病便随之而来。除了肠道的炎症反应,还有肠外表现,比如眼痛、畏光、流泪、皮肤结节性红斑、皮疹等。而老年患者一般伴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巩膜炎症状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加重。
这类人群一般饮食习惯不规律,常饮酒、喝咖啡,精神压力过大,平时缺乏锻炼,易破坏胃肠黏膜及胃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胃肠道免疫功能失调,引发胃肠道疾病。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典型症状分为眼部表现,如巩膜炎、巩膜外层炎,以及与非眼部表现,如胃肠道症状与关节病变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贫血、营养不良等。
患者可感眼部不适、视力下降,巩膜炎可发生在肠病之前,但常见在肠病发生几年后,尤其是肠病的活动期发生。炎性肠病性巩膜炎易复发,可发生包括坏死性前巩膜炎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巩膜炎。
可表现为巩膜充血、疼痛、局部隆起,巩膜外层炎可发生在肠病之前,但在肠病几年后发生更为多见,特别在肠道疾病恶化期间发生,炎性肠病有关节炎和其他肠外表现者发生巩膜外层炎更常见。
患者可感眼痛、畏光、流泪,通常前葡萄膜炎是复发性和非肉芽肿性的,可在肠病的任何时期出现,关节炎特别是脊柱炎的出现密切相关。因急性炎症出现角膜边缘部上皮下小圆形灰色浸润,或瘢痕引起角膜边缘上皮下结节性斑翳。
可表现为便秘、部分或完全性的肠梗阻、腹痛、腹泻、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膝、踝等负重关节可表现为疼痛、肿胀、红斑,关节滑膜炎内可析出炎性物质,一般痊愈后可无后遗症。
患者可出现口腔溃疡、坏疽性脓皮病和结节性红斑,表现为四肢皮肤表面出现伴疼痛的红斑样或紫色结节。
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性表现,包括失血、失蛋白引起的贫血、肝胆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胆管炎、肾结石等。还可发生骨质疏松、骨软化等代谢性疾病。
患者出现眼睛发红、干涩、眼痒、疼痛、异物感、流泪等症状。
患者可感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随着病情发展可表现为视物扭曲、变形。
可表现为眼眶及眼球疼痛、轴性眼球突出、视盘水肿、视网膜脱离,严重时可合并颅内感染,出现神志不清。
对于一级亲属中有曾患炎性肠病的患者,应注意定时体检,时刻关注自己的胃肠道情况。出现反复腹泻、腹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疗。对于有疑似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腹部平片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血常规及腹部平片异常,并出现腹泻、呕吐、腹痛、四肢皮肤结节性红斑、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炎性肠病性关节炎习惯巩膜炎的患者,若出现贫血、昏迷,应立即就医。
当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便秘时,应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眼痛、畏光、眼球突出、皮肤红斑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眼科、皮肤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眼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畏光、腹泻、腹痛、皮肤结节性红斑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出现症状采取过什么缓解措施吗?
可有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抗核抗体阴性。
受累的关节可表现为囊肿样变化、关节腔变窄和骨侵蚀。肠X线可表现为结肠袋消失,受累肠段黏膜呈毛刷状或小锯齿缘,黏膜粗乱可呈颗粒样改变,肠壁可见多发性溃疡。
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及脓性分泌物附着。长期病变可见结肠变形缩短,接触袋变浅、变钝或消失。
检查患者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
评估患者眼部是否存在炎症,方便确定诊断。
可观察有无巩膜炎的表现。
患者有腹泻、腹痛、呕吐等腹部症状的同时,出现眼痛、畏光等眼部症状症状。在腹部症状出现前,可有四关节红肿、疼痛的表现。
患者一级亲属中可有曾患炎性肠病者。
患者结肠镜检查可见典型炎性肠病征象,如肠狭窄节段刺激征和急速跳跃区的出现。
睑缘炎患者可感眼痛、畏光、流泪,睫毛周围可见痂皮、油渍,眼睑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而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患者眼睑周围一般无异常。
干燥性眼角膜炎患者一般可出现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眼睛流液较少。而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患者一般可感眼痛,眼睛流泪较多。
急性细菌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可分离出致病菌,而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患者的粪便中一般无病原体。
由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病因治疗。临床中治疗主要以控制急性发作、促进肠黏膜愈合、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为目的。
适合用于病情突发,感眼痛、眼球突出、昏迷者。可用于病情缓解,不可用于病情反复发作、长期维持治疗。
为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出现坏死性前巩膜炎或慢性反复发作的肠病患者,可改善并缓解病情。若无效,可给予环磷酰胺,但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通常在维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减少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有前葡萄膜炎者应充分散瞳。
本药在肠内经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可消除肠道的炎症。适用于腹痛、腹泻、脓血便、恶心、呕吐等腹部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发挥抗炎作用,可用于已经泼尼松治疗病情缓解者。
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并发癌变、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瘘管与脓肿形成、顽固性全结肠炎,内科治疗无效者,可缓解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患者的关节炎。
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经腹手术保留直肠、肛管功能,使病人避免回肠造口,适用于年轻患者。但该手术并未彻底切除疾病复发的部位,存在复发和癌变的可能。
结直肠切除、回肠储存袋肛管吻合术:经腹切除、直肠中下段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剥除,回肠经直肠肌鞘拖出与肛管吻合术。该术的优点是切除了所有患病的黏膜,保留了膀胱和生殖器的副交感神经,避免永久性回肠造口,保留肛管括约肌,适用于大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
用日常的艾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方法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出现关节症状的患者效果更佳。但是要注意的是,当关节症状发作时,也就是关节附近疼痛、红肿时,要慎用物理治疗。
大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有并发症及年龄超过60岁者可反复发作,预后不良。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经药物于手术治疗后可治愈,部分患者可反复出现腹部及眼部症状。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8~10年以上病程的患者治愈后,至少每2年复查一次。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使用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急性活动期可给予流食或半流食,病情好转后改为富营养、易消化的少渣食物,如鸽子汤、小米粥等,避免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如辣椒、麻椒、大蒜等。
限制饮酒,注意饮食卫生。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还需避免发生贫血、昏迷、失眠,或在昏迷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口服用药: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医疗随访,不要擅自停药或加药,若感症状复发加重,应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运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避免剧烈运动。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患者应注意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压力过大,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复诊时检查肠道X线、血常规,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抗核抗体是否转阴。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属于遗传性疾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对于一级亲属中有曾患炎性肠病的患者,应注意在出现反复腹泻、腹痛、眼痛、视力模糊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眼部、腹部及四肢关节的检查。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可适当进行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避免久坐不动。
注意避免在光线过暗的地方过度用眼,可适当按摩、放松眼眶。避免强光刺激,注意不要经常用手揉眼。
4787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85-390.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73-37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