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疾病,杂合子不发病,纯合子仅有轻度溶血,但血红蛋白E病可与β地中海贫血同时存在,临床表现为从轻度到重度的贫血和溶血。对于纯合子型的血红蛋白E病可不用任何治疗。血红蛋白E病-β地中海贫血,则需要根据病情轻重,采取输血或切脾等治疗,也可尝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疗法进行。一般来说,纯合子型血红蛋白E病预后良好,而血红蛋白E病-β地中海贫血则预后不良。
血红蛋白E病是HbE纯合子。常伴有轻度溶血性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靶形红细胞可达25%~75%,感染时贫血加重。血红蛋白电泳,HbE高达90%以上。
血红蛋白E性状是HbA与HbE基因杂合子。患者无贫血也无临床症状,血片中靶形红细胞之5%,HbE 30%~40%,其余为HbA。
HbE-β地中海贫血是HbE与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双重杂合子,症状与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型贫血相似。
血红蛋白E病属于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β链第26位的谷氨酸被赖氨酸所代替而发病,造成患者血红蛋白稳定性下降,好发于携带有血红蛋白E病突变基因者,感染,患者使用氧化剂等可诱发本病。
血红蛋白E病属于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β链第26位谷氨酸被赖氨酸替代所发病。纯合子型血红蛋白E病,血红蛋白的稳定性稍微有下降,会有轻微的溶血;但血红蛋白E病-β地中海贫血,则血红蛋白不稳定,容易解离成单体而发生氧化变性出现沉淀,导致溶血和贫血。
当发生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时,可导致贫血加重。
使用双氧水、碘伏对患者进行消毒时,可能会引发血红蛋白E病发作,加重贫血。
本病在我国广东及云南省发病较多,具体发病率没有权威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携带有血红蛋白E病突变基因者是血红蛋白E病的好发人群。
纯合子型血红蛋白E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出现,血红蛋白E病-β地中海贫血,则有轻重程度不同的贫血、黄疸、脾肿大、骨骼改变等。
纯合子型血红蛋白E病无任何临床表现,血红蛋白E病-β地中海贫血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至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症状。
患者贫血、黄疸程度不一,脾脏轻至中度肿大,少数病例有轻度骨骼改变,生长阻滞,性发育迟,但性功能仍能成熟。
患儿出生时正常,生后半年起逐渐苍白,重度贫血,黄疸,肝脾大。生长发育迟缓、矮小、肌张力松弛、常有发热及胃肠道症状。因长期骨髓增生,骨质疏松,骨骼生长畸形,并可引起病理骨折。颅骨增厚,额部隆起,鼻梁凹陷,二眼距增宽,呈特殊面容。
若发现患者有黄疸、溶血、脾大等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到血液科、肾内科就医。一般通过血红蛋白电泳、血细胞涂片、血生化检查、骨骼X线检查等进行诊断。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变黄、小便颜色加深,甚至出现深褐色小便、腹部发胀时,要及时带患者就医。
如果发现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意识障碍、小便颜色变红等症状,要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寻求急救。
本病患者建议就诊于血液内科,也可请肾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会诊。
父母是否是血红蛋白E病患者?
患者出现症状多久了?
既往做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既往接受过什么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有无兄弟姐妹,是否有类似症状出现?
血红蛋白电泳示HbE高达92%~98%,没有HbA,HbF轻度增多或正常。它能够定量检测血红蛋白A(HBA)、血红蛋白F(HbF)、血红蛋白A2(HbA2)含量,其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符合率高。
全血细胞计数和外周血涂片可表现为红细胞数下降,出现低色素性小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
血生化检查可发现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是溶血的表现。
如果发现红细胞、尿胆原或胆红素,则可证明存在溶血性贫血。
腹部超声检查可用于筛查和诊断有无脾肿大及脾肿大的程度。
对于血红蛋白E病-β地中海贫血综合征重型患者,可见颅骨板障增宽,皮质变薄,骨小梁条纹清晰,似短发直立状。
通过血涂片、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发现存在低色素性小红细胞症、血涂片发现有靶形红细胞等,即可得到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尤其是额部隆起、鼻梁凹陷、眼距增宽的特殊面容,结合骨骼X线颅骨板障增宽、皮质变薄、骨小梁条纹清晰如短发直立等特点,加重血液学检查显示重度低色素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等,即可进行确诊。
根据血液学检查显示重度低色素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腹部B超显示脾脏轻中度重大、血液胆红素检查显示胆红素升高等,即可得到诊断。
血红蛋白E病如无症状可不治疗,如出现症状则需进行长期治疗,急性期可进行输血治疗,若患者出现脾亢,溶血反复发作,可考虑手术切除脾脏。
高量输血治疗仍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一种主要方法。输血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通过反复输血可使血红蛋白维持在100g/L以上。但本法容易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因此,如果长期实施高量输血治疗则必须同时给予铁鳌合剂治疗。
本病暂无有效药物治疗。
若患者出现脾亢,溶血反复发作,可考虑手术切除脾脏,因为脾脏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切除后能缓解部分溶血的症状。
血红蛋白E病一般预后良好,如贫血症状严重,具体生存时间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患者可3~6个月复诊一次血细胞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
本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血红蛋白E病轻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患者常可生存至成年,甚至老年,但是重型患者,如无适当输血治疗,患者往往于婴幼儿期死亡。
患者可3~6个月复诊一次,进行血细胞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以判断贫血严重程度,还要进行腹部B超检查,以监测脾脏肿大情况等。
血红蛋白E病属于遗传性疾病,与饮食关系不大,无特殊饮食调理或禁忌。
血红蛋白E病患者,如果因为存在脾功能亢进而手术者,要做好手术切口的护理。用药治疗期间,密切注意身体变化,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行脾脏切除的患者,需注意对手术切口进行适当护理,每膈1~3天进行换药处理,避免切口感染。不要自行使用双氧水、碘伏等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适当运动,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可选择散步、快走等形式,不要选择跑步、打球等形式的运动。如果有溶血表现,要立即就医、休息。
用药治疗期间,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由于血红蛋白E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此对于携带突变基因的父母,要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对胚胎进行筛选,选择健康的胚胎移植。
对于已经罹患有血红蛋白E病的父母,在备孕时要进行遗传病筛查,可选择体外受精的方式,先对受精卵进行遗传病筛查。剔除掉携带血红蛋白E病-β地中海贫血综合症的胚胎,选择正常胚胎移植入子宫。
做好产前优生优育咨询,对于携带有基因突变的父母,在有条件的生殖医学中心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对胚胎进行筛查、移植。
4990点赞
[1]苏恒学,梁亮,李友琼,等.血红蛋白E病中血红蛋白A2和血红蛋白F水平及其分布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012(012):1300-1302.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56-5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