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肝功能损害使凝血酶原合成发生障碍,加上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减少,致使出血不易自止,容易发生大出血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是外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由于解剖因素,导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各种原因导致的曲张静脉破裂,都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由于肝硬化致使肝脏血管床改变,门静脉循环受阻,门脉高压,使胃冠状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胃底、食管下段的静脉扩张,纤曲。往往可因粗硬食物、胃酸反流、腹内压增高、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等诱因导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此种出血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1/2以上。
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昏迷,肝肾综合征及体弱感染的情况下,胃肠黏膜在毒性代谢产物刺下以及缺血、缺氧等,可导致急性胃黏膜糜烂出血,此种出血约占1/3。
在肝硬化时,门脉高压可同时有幽门、十二指肠功能乱,胆汁反流引起胃黏膜屏障的破坏,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较正常人高,据统计高于正常人4~5倍。溃疡的出血也可构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坚硬粗糙食物的机械损伤,以及咳嗽、呕吐、用力排便、负重等使腹腔内压突然升高。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患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中年男性。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症状是呕血或黑便,出血量大者会出现便血。失血严重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大出血引起肝组织严重缺氧,导致肝昏迷。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也取决于出血前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基础疾病。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出血者,都有黑便,但不一定都有呕血。如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则可仅有黑便,而不出现呕血。当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表现呕血。呕血多为棕褐色咖啡渣样,系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在胃酸的作用下生成正铁血红素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时,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血呈鲜红色或血块。黑便,一般呈柏油样、黏稠发亮,为血液经过肠道时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硫化物作用,生成硫化铁所致。如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在肠道推进速度快,停留时间短,则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由于循环血容量在短时内急剧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不足,心排血量减少而致周固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出汗、口渴、晕厥、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严重者可有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肢体湿冷、呼吸急促,唇周发绀,体表静脉塌陷,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少尿或无尿等休克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发热一般不超过38℃,持续时间3~5天。发热原因可能与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分肠源性、肾前性和肾性三种氨质血症。
消化道出血后,肠道中大量血液、蛋白质、消化产物被吸收,引起血中尿素氮浓度升高。血中尿素氮多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若血尿素氮持续增高超过3~4天或血容量已基本纠正,出血前肾功能正常,则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再次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增高。
当活动性出血已停止,血容量已基本纠正,血尿素氮持续升高超过3~4天,或明显升高超过17.9mmoL/L,则应考虑由于休克长时间得不到纠正而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因持久的休克加重原有肾病的肾损害,而致肾功能衰竭。
乏力、嗜睡、黄疸,腹水等其他门脉高压的表现。
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一旦破裂,立刻发生急性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心跳加快、乏力、头晕、尿量减少等临床表现。
大出血导致肝细胞严重缺氧,肝细胞或者肝实质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致使有毒物质(如氨、硫醇和伽玛氨基丁酸)不能代谢与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对脑产生毒性作用,并出现精神神经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
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导致中心静脉血流量进一步降低,继发性刺激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水电解质失衡进一步加重,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
如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多通过血液检查、内镜检查等可以确诊,还需注意本病与消化性疡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征相鉴别。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乏力、腹部不适、头晕、眼花等症状,建议至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如出现黑便或柏油样大便,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如出现突发呕血或便血,量较大,需要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到消化科、肝胆外科就诊。
呕血或黑便持续多久了,量多少?
现在还有其他的不舒服吗?
以前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
有肝硬化病史吗?
呕血或黑便之前吃过什么食物?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表现。出血早期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出血后4~7天可增高达5%~15%,以后逐渐降至正常。如仍有活动性出血,则网织红细胞可持续升高,白细胞计数因脾亢原因可无变化。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强阳性,有助于估计失血量及动态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大出血时可加重肝细胞损害,ALT升高明显
血尿素氮升高,于24~48小时达高峰。
见肝脏回声不均匀,表面不光滑,肝脏缩小;脾脏肿大或正常,门静脉扩张,增宽。
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明确出血原因,并行止血治疗。于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内急诊内镜检查,发现曲张的静脉和出血灶可明确诊断。
除有呕血及便血外,尚有慢性肝病史或酗酒史,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腹水等门脉高压症。出血迅猛,量大,血压不稳定。
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脾功亢进表现,有肝功能异常,特点是A/G倒置。
急诊B超检查符合肝硬化回声所见及脾大或有腹水,食管吞钡X线检查及纤维食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检査,发现食管静脉曲张、糜烂或溃疡。
主要是后者无肝病史,多有溃
病史;或有应用阿司匹林及内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类药物史,钡餐及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本病主要有剧烈呕吐或酒后呕吐史,呕吐之后,才有吐鲜血,无肝病史,化验
检查及急诊B超不支持肝硬化。内镜检查可见食管下端及贲门有黏膜裂痕及出血。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主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药物、内镜、介入放射学和外科手术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其中手术治疗应强调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并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基于站立位比平卧位时肝血流量会减少20%~30%,而肝硬化患者比正常人肝血流量要减少20%~40%。因此确保肝脏血流量充足,保持静卧是改善肝循环状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烦躁不安时可注射小剂量地西泮(安定)东茛菪碱,禁用吗啡、水合氯醛类药物。
可改善失血引起的肝脏及大脑的缺氧状态,对预防肝性脑病有利。
尽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及早输入新鲜全血,以恢复有效血循环,是防治失血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出现的最重要救治措施。
宜在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才能进食流质,为预防肝性脑病,暂禁蛋白质食物,口服乳果糖使肠道pH值降低,抑制氨的吸收。也可清洁灌肠后(忌用碱性溶液)保留灌肠以排除肠内积血和酸化肠道。
该药通过收缩内脏小血管从而减少门脉血流,出血控制后可减量。本药有诱发心绞痛、心律紊乱及高血压等副作用。也有用甘氨加压素者,副作用较少。
如普茶洛尔,该药通过减少心输出量而降低门静脉压,长期应用安全。对无腹水及肝功尚好者佳,但晚期可诱发肝性昏迷,停药可使出血复发。
笨氧苄胺、哌唑嗪等能直接作用于门脉血管床,使其扩张而降低门脉阻力。此外还能降低肝脏血液流出道的阻力,使门脉压下降。
有酮舍林、利他含林,能阻断5-羟色胺对门静脉血管的收缩作用,从而降低门静脉压。
心痛定、硝基甘油等,目前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可降低后者的副作用如心绞痛等。
善得定、血络福、施他宁等,通过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和减少内脏血流量而降低门脉压。
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利尿、预防肝性脑病以及护肝治疗。
经内科治疗,未能控制出血者,在病人肝功能允许的条件下,病人无黄疸、无腹水,或肝硬化第一次出血,可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包括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手术下冠状静脉TH胶栓塞、胃冠状静脉断流术,和急诊分流术等。
经内镜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到曲张静脉腔内,使曲张静脉闭塞,其黏膜下组织硬化,以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预防再出血。
三腔管压迫止血,利用充气的气囊分别压迫胃和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采用介入放射方法,经颈静脉途径在肝内肝静脉与门静脉主要分支间建立通道。置入支架以实现门体分流,可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急性出血和预防复发出血。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预后差,部分患者在发生反复的出血死于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需遵医嘱定期复诊。
本病无法治愈,但是可以控制出血,预防再出血。
约25%的患者在第一次大出血时死亡,在第一次出血后1~2年内,约半数患者可出现再次大出血。
非手术治疗控制后需要每1~3个月复查肝功能情况、腹水情况、门脉压力情况。术后2周复查,明确肝功能情况、腹水情况、门脉压力情况,以后每1~3个月复查。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期间应禁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剌激性食物。
出血期间需要禁食。
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给温凉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如汤面、菜泥、肉末等。
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如硬质瓜果等。
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控制水的摄入。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较为重要,主要包括细致的观察病情,防范并发症,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
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注意呕吐物与大便的颜色,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血压、脉搏,定期检查肝功能。主动积极地配合医师进行诊治,备好止血药、生长抑素、血袋、吸氧设备等,作好急救准备。
应用三腔二囊管时,应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及量并记录,定时抽出胃内积血。定时放气囊,防止黏膜因缺血而坏死,保持口腔、鼻腔湿润。
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和窒息,尤其是昏迷患者,一旦发生窒息,应立即拔出三腔二囊管。
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神志、行为的变化,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警惕及预防再出血。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其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患者多有紧张、恐惧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关心、安慰患者,了解情绪紧张的程度,说明情绪波动对出血的影响。指导患者安静休息,必要时遵医给予镇静剂,呕血时应有专人陪护,及时清除血迹和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耐心听取并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缓解不良心理反应。
针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预防首先是病因上预防,如预防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如果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及时就诊,积极抢救,以挽救生命。
对于患肝硬化的患者,应该定期评估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定期监测门脉压力、肝功能,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食管胃底静脉的情况,必要时可服用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降低门脉压力。
生活要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呕血时绝对卧床休息。
宜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软食,饮食做到有规律,定时、定量、定餐。忌过饥和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粗糙、坚硬和产气食物,禁食油炸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大出血时暂禁食。
及时治疗肝硬化,如有乙肝、血吸虫性肝病的患者,应该每6~12个月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肝脏彩超等明确肝硬化的程度,根据医嘱及时治疗,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
4302点赞
[1]吴孟德,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23-430.
[2]马炜炜,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05.
[3]刘新民.临床内科急症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3-356.
[4]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5-4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