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943年Weingarten等首先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发现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或称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又称Weingarten综合征。其后在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均有发现。致病原因通常为丝虫感染。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喘鸣、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厌食等等。主要危害是治疗不及时可形成慢性疾病,导致肺部损害的情况发生,严重者也可导致肺纤维化。主要治疗方法是抗丝虫和抗蠕虫治疗为主,配合激素治疗,辅助补充营养,同时治疗并发症。该疾病预后尚可,绝大部分患者经正规治疗基本可治愈。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丝虫或其他蠕虫感染导致,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微丝蚴为主,可在肝、肺、淋巴结等处明确找出微丝蚴,其次原因是钩虫、旋毛虫等其他的寄生虫。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感染和蚊虫感染。好发人群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年龄集中在25~40岁,男女比例4:1,诱发因素通常为免疫力低下。
本病是人体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所释放的微丝蚴致敏原产生的过敏反应。很多病种都可能起源于丝虫,但的特点主要是累及肺部而很少侵犯其它系统。在肺和淋巴系统中见到的两种丝虫为人型和犬型丝虫,至于何种丝虫为主要致病原尚不明确。幼虫通过蚊子叮咬进入人体内成长为成虫,丝虫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10~15年,微丝蚴在人体内亦可存活2~3个月。寄生于胸部淋巴管中的成虫定时产生微丝蚴,然后释放入肺血管。此外,钩虫、旋毛虫等其他的寄生虫感染也可引发本病。
免疫力较为低下为诱发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重要因素,由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属于感染性疾病,部分人即使有接触史也不会发病,可通过自身免疫杀灭致病菌。而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患者通常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较差,无法对抗致病菌,进而导致细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最终导致发病,所以发病的患者通常免疫力较为低下。由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属于感染性疾病,部分人即使有接触史也不会发病,可通过自身免疫杀灭致病菌。而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患者通常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较差,无法对抗致病菌,进而导致细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最终导致发病,所以发病的患者通常免疫力较为低下。
本病在丝虫流行区域较常见,如印度、斯里兰卡等东南亚一些国家,非洲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区也是高发区。由于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的移民或旅游,在西方国家也可见到的病例。
该病主要经血液传播和接触传播。
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年龄集中在25~40岁,男女比例4:1。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症状相对不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喘鸣、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也可以出现在别的感染性疾病当中。同时也容易导致心包炎、肝脾肿大、淋巴管炎、心肌衰竭等相关严重的并发症,需及时的治疗和控制。
呼吸时可明显听到喉中的喘鸣音,咳嗽、咳痰,同时痰中可带有血丝,是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主要症状。
是典型的微丝蚴感染后导致的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表现不明显,需特别注意。
表现为呼吸频率和节奏的改变,导致胸闷、气短等并发症状,严重者还可影响心脏功能,出现心力衰竭。
长期的疾病过程造成肺部功能的损害,可表现为哮喘、体重下降、下肢水肿等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看似关系不大的症状。
肝、脾淋巴结肿大是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典型表现,丝虫感染后寄生于肝脾等淋巴结组织,不断进行炎性反应和侵蚀,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查体时可明显触及肿大的淋巴结,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才是根治淋巴结肿大的根本疗法。
丝虫可通过肺部小血管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进入心脏,寄生于心包组织,不断的繁殖和发展,最终导致心包炎的发作。
丝虫感染后可寄生于肝脾淋巴结等处,导致气管发生抵抗性反应,表现为肿大,查体时可明显触及。
是丝虫寄生于淋巴结处导致的,在淋巴管中不断的侵蚀和反应,造成了淋巴管的炎性症状。
丝虫寄生于心肌部位,导致心肌功能下降,表现为血压下降等心肌衰竭表现。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总体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关的呼感染性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等应即刻就医,主要就诊科室是呼吸内科。建议及时行相关的体格检查、血常规、支气管镜、痰培养、胸部X线等以明确诊断,以肺活检或痰培养结果为阳性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出现轻微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即使出现症状较轻,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感染的可能。
如果出现严重的寒战、高热、呼吸困难严重并发昏迷、唇甲紫绀等症状时,特别是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高发人群,需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病情继续恶化,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优先考虑就诊于呼吸内科,因为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大部分症状表现属于呼吸内科的诊疗范围,因此本科室在对这些症状的治疗上有着充足的经验和把握,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科室。
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较为严重,甚至休克或昏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于血液科,以抢救生命体征、控制感染为主,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治疗应在之后再展开。
单纯的发热症状要就诊于发热门诊,排除相关传染病的诊断。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从发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平常口服哪些药物?
体格检查是最为直接和便捷的检查手段,对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患者来说要着重听干湿啰音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范围,初步判断感染的情况。
初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或其他变态反应疾病。
支气管镜是较为直接的检查手段,可直接取标本供病理检查,明确疾病感染属于哪种类型,是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常用检查之一。
痰培养可辅助诊断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找到感染的类型,如不是丝虫或蠕虫等可排除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诊断。
胸部X线检查意义在于确认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而当X线检查不明确时,及时行肺部CT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影响当中的相关感染征象属于哪种细菌感染。
可发现丝虫特异性、滴度,这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根据该病多发生于丝虫流行地区,患者有阵发性咳嗽及喘鸣等症状,外周血和痰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血沉增快,结合影像学特点,以及微丝蚴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则可确诊。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由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和哮喘的疾病表现相类似,均可出现胸闷气短、喉中哮鸣音等表现,因此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容易与哮喘形成误诊,问诊时必须问清楚有无发热,并行相关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相关检查,可明确鉴别。
呼吸困难是及其容易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形成混淆的疾病,呼吸困难发作时可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有多数类似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但单纯的呼吸困难无明显的感染症状,以及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相关检查无明显征象,可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进行鉴别。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总体治疗为长期持续性治疗,控制症状后也需要2年以上的康复期。一般治疗辅助呼吸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海群生、盐酸左旋咪唑、泼尼松、沙丁胺醇气雾剂为主,其他治疗以家庭氧疗和隔离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以辅助呼吸治疗为主,对症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可自行购买家庭制氧机,长期规律吸氧。
是治疗该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因为该药物对丝虫及其他病虫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有助于控制感染,同时也可缓解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
是抗蠕虫药物的代表,可用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中海群生治疗无效的患者,或者是痰培养等结果表明是蠕虫感染的患者,可明显控制感染进程。
是典型的缓解支气管痉挛药物,对于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的哮喘样症状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同时也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少部分患者在治疗前期可出现症状明显加重的现象,泼尼松的使用可以消除过敏反应和抑制炎症的发生,更好的治疗该疾病。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尚无手术治疗方式。
主要以家庭氧疗和隔离治疗为主。自行购买家庭制氧机,规律吸氧可明显缓解症状。同时由于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可通过接触传染,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总体预后尚可,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痊愈。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肺空洞、肺部浸润等较为严重的疾病。正常治疗下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容易导致心力衰竭、慢性咳嗽、咳痰、消瘦等相关后遗症,需及时复诊以便医生调整用药。
大部分患者经科学治疗后可痊愈,但并发症的治疗需要2年以上。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在治疗及时的情况下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急性期可出现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炎、下肢或阴囊水肿、精神症状甚至衰竭等后遗症。
服用药物的患者需每1~2月及时复诊,便于医生观察病情进展情况,行相关检查,同时也为药物的调整和应用提供指导。
总体来说,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患者的饮食控制较为重要,一方面要严格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另一方面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提高免疫力是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饮食调理的重要因素。
宜进食高维生素食物,如青菜、胡萝卜、木耳等。高蛋白的食物如鱼类、鸡肉、鸡蛋等。
禁忌食用不洁饮食,以自行烹饪为宜。
迫不得已要去丝虫流行地区的人群,应尽量少食用当地餐馆食物,以自行烹饪为主。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护理以观察病情,控制饮食,做好隔离为主。要明确口服用药的剂量和频次,加强饮食管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进行密切的病情监测,严格执行隔离治疗,病情恶化及时联系医生。
特别是在丝虫流行地区,防止被感染,做好消毒工作,尽量呆的时间短一些。
住院治疗时要与护士确认好使用的医疗器械都是一次性的或经过消毒的,避免医源性感染。
是避免感染的重要良好习惯,可有效防止感染。
密切注意监测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有无缓解,痰液是否带血,如有以上描述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
相关药物的使用必须足疗程、足量,否则容易导致病菌杀灭不完全,疾病迁延难愈,最终无法控制。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高发人群需尽早尽快进行血常规以及痰培养等相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也要做好自我保护,穿长衣、长裤,搭好蚊帐,避免蚊虫叮咬。同时也要避免医源性感染,对于院内的医疗器械和病房等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发现相关疾病表现,如发热、胸闷气短等症状,特别是本就有丝虫流行地区旅居史,及时支气管镜、痰培养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
不去热带、亚热带等丝虫流行地区旅行、居住,尽量远离丝虫流行区,迫不得已要去时,也要做好自我保护,穿长衣长裤,搭好蚊帐,尽量避免蚊虫叮咬。
加强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
尽量避免接触疫区人群,戴好口罩,接触后做好消毒。
医院住院时做好自我保护,与护士确认自己使用的相关医疗器械为一次性用品或已经过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4270点赞
[1]赵广东.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J].日本医学介绍,1994(09):409-410.
[2]周新张.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06):7-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