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性毛囊炎是一种破坏性、留有永久性脱发的毛囊炎,初起为毛囊性红斑、丘疹,后演变为丘疹性脓疱,预后留有圆形或椭圆形瘢痕,瘢痕四周附近的毛囊再逐渐受损,又发生散在性大小不等的红斑、脓疱及瘢痕性脱发,以致皮损范围不断地远心性向四周扩大,自觉瘙痒或无任何感觉。除发生于头发外,尚可发生于胡须部、腋毛及阴毛等处。病程缓慢,可经过数年、数十年。
脱发性毛囊炎病因并不清楚,可能与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故患者出现脱发性毛囊炎需尽早就医,明确可能的致病因素。
多数脱发性毛囊炎患者有皮脂溢出和脂溢性皮炎,也可能与免疫反应缺陷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有关,因为在脓疱中可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人认为是对此细菌过敏所致。
本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脱发性毛囊炎多见于青壮年,可能与青壮年皮脂分泌旺盛等因素有关。
脱发性毛囊炎是一种破坏性的、留有永久性脱发的毛囊炎,表现为毛囊性红斑、丘疹、脓疱、脱发,患者可能有痒感或无任何感觉。
脱发性毛囊炎可累及任何有毛发的部位,以头皮多见,通常为一处,也可多处同时受累。
初期为毛囊周围的红斑、丘疹,继之出现毛囊性脓疱,愈合后留下小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萎缩性斑片。周围有毛囊脓疱,脓疱可成群出现,通常无自觉症状,偶伴瘙痒。
皮损可离心性向外扩展,致使头皮出现很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脱发区,也可不扩大,仍为小片。
胡须部常从一侧耳前区开始,也可局限于颞部,也可向下扩展到颊部,向上扩展至枕部及头皮两侧,偶可为两侧性。后期边缘为褐色或红色狼疮样结节或脓疱,瘢痕可为瘢痕疙瘩性。
腋毛、阴毛可单独或与头发同时受累,小腿、股部和上肢很少单独受累,但可与胡须、头发和阴毛同时受累。病程缓慢,可经过数年或数十年。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皮屑,考虑可能与皮脂分泌旺盛有关。
脱发性毛囊炎可引起进行性瘢痕性脱发,影响患者外观,故对于有脱发性毛囊炎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毛发部位出现脱发性皮疹,尤其是青壮年,皮疹此起彼伏,需要及时就医,必要时完善皮肤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优先考虑到皮肤科就诊治疗。
如患者合并其它不适,比如血糖异常,需要去相关科室就诊,比如到内分泌科检查是否存在血糖异常导致的症状加重。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出现皮疹、脱发等症状有多长时间?
具体都是哪些部位有皮疹?
有什么自觉症状?比如局部痒感?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视诊可见毛发部位的毛囊性红斑、丘疹、丘疹性脓疱、圆形或椭圆形瘢痕、脱发、毛囊受损。
对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判断为何种细菌感染所致疾病,通常可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肤病理检查为本病的金标准,可以为确诊提供依据。一般结果为表皮有继发性萎缩,真皮结缔组织增生,弹性纤维断裂、减少,毛囊、皮脂腺萎缩,部分破坏,毛囊周围血管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
毛囊性红斑、丘疹、脓疱及瘢痕性脱发,自觉瘙痒或无任何感觉。
毛囊、皮脂腺萎缩,部分破坏,真皮结缔组织增生,弹性纤维断裂、减少。
本病发生于头皮部,起初皮损为丘疹或脓疱,以后干燥结痂,颜色淡黄,形成黄色、棕色或灰色痂皮。典型的黄癣痂表现为散在的圆形硫黄色痂,呈碟形,边缘翘起,中心微凹,痂的中心常有2~3根头发贯穿,痂可蔓延、扩大、增厚,大小如黄豆或更大,寻找到黄癣菌可与脱发性毛囊炎鉴别。
该病是一种以浸润性斑块伴有鳞屑和脱发为临床特征,以皮脂腺和外毛根鞘酸性黏多糖沉积为组织学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做组织病理来加以鉴别。
对于脱发性毛囊炎,应消除诱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局部外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等外用药物,如皮疹广泛,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对于极其严重的病人,可以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
去除诱因,避免皮脂分泌旺盛,积极治疗贫血、血糖异常等疾病。
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
选择对需氧革兰阳性菌有强抗菌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其他与皮肤感染有关的病原菌抗菌活性强的药物。
外用抗生素药物,相对安全,对其成分过敏者禁用。
一般无副反应,偶有刺激性,罕见过敏反应。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以及抗增生的作用,如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每天使用不要超过两次,不建议长期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采用皮下注射葡萄球菌菌苗的方式,可以增加机体对患病菌群的免疫力。通常可将患处分泌的脓液进行培养,制得患者自身的菌苗进行注射,效果较好。
此病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若出现皮肤脓疱,可以行手术切开将脓液引流。
针对脱发性毛囊炎还可采用激光疗法,在低功率激光疗法中,通过使用低能量激光照射毛囊,使毛囊炎性反应得以减轻,同时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从而使休止期毛囊复苏,达到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脱发性毛囊炎经过有效、规范治疗一般均可治愈,但脱发为永久性,避免可疑的诱发因素可以减少皮疹再次出现,以免影响美观,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脱发性毛囊炎能治愈,但一些患者可能再次出现,避免可疑因素、积极处理即可。
脱发性毛囊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脱发性毛囊炎的患者平时需合理饮食,忌食辛辣、油腻、甜食,多进食富含锌制剂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多食易生燥热,使皮疹加重。
如油炸食品、奶油、巧克力、甜点等,容易引起皮脂分泌增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
比如杂粮、海产品、干果等,可以减轻皮疹。
脱发性毛囊炎患者需注意避免皮肤屏障功能破坏,避免皮肤油腻,对于贫血、血糖异常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外用药物必须按说明适量使用,避免使用过量,用药前自行阅读说明书,如有禁忌,不要使用。
注意皮肤屏障功能的保护,避免外伤,避免皮脂分泌旺盛,积极控制血糖。
对于血糖异常、贫血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需要积极的控制原发疾病,保护皮肤的清洁,保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有助于减少皮疹的发生。
脱发性毛囊炎病因不明,故预防主要是注重生活护理,防止病变加重。
避免进食使皮脂分泌旺盛的食物,可以适当补充锌制剂及维生素B族,有助于减轻皮肤油腻。
出现皮疹不要自行用药,以免造成皮疹不典型或加重,影响诊治。
症状出现波动,不可自行抠挤,以免导致局部感染加重。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4229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四版[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7-448.
[2]Jean L Bolognia,Joseph L Jorizzo,Ronald P Rapini(著),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项蕾红(译)皮肤病学第二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1119-1121.
[3]张学军,涂平.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林傲梵,谢英彪.脱发防与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28-29.